□通 讯 员 张 旭
本报记者 韦玉柏
“张老师您又来了,我家小文都会写自己的名字了。”3月10日上午,六安市金安区张店镇双庙村的智障儿童小文(化名)的妈妈高兴地向送教上门的张店镇双庙小学教师张家程报喜。
她还对邻居说,“张老师来送教后,孩子进步很大,不仅会认、会写许多汉字,连简单的算术也会了,多动症的毛病也好了很多,非常感谢老师们”。
像这样“送教上门”的孩子,金安区还有160个。如何做到不漏一人?如何知晓送教的效果?该区教育局教育股工作人员汪俊介绍,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区政府实行联防联控,压实镇、村和学校主体责任,学校每学期初按户籍和校籍双线排查,配合问题学籍治理,针对不能到校上学的“三残”儿童开展送教上门全覆盖。并实行“一生一案”,落实动态管理、量体裁衣,让他们和正常学生一样学习和生活。
“金安路径”之一
织密摸排和关爱网络 不让一个孩子失学辍学
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区教育局局长韩怀国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中查看疫情防控期间上网课情况
“在我们农村,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而且学校内教学设施齐全,塑胶操场、各类功能室一应齐全,教室、寝室都装了空调,学校有食堂能就餐,各类活动都能正常开展,在家门口上学和城区上学没两样,还省去了到城里上学的租房和陪读的费用……”金安区教育局帮扶村孙岗镇新桥村党组织书记金德祥自豪地告诉来村办事的村民。
近年来,该区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持续优化教育结构,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累计投入7.53亿元,大力实施义务段薄弱学校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智慧学校建设等项目。加快推进“两类学校”建设,依托毛坦厂中学、人民路小学、清水河学校等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发展教育联盟。新建幼儿园34所,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2.76%。城区新建、改扩建公办学校14所,新建校舍23.4万平方米,投入5.73亿元。
完善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实施“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激发教师队伍活力。2015年以来,累计招聘各类教师1299人。发挥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实施教师“青蓝工程”,推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建立教育后备管理干部人才库,拓宽教师培养上升通道。坚持“五育并举”,实施两个“金安区中小学素质教育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各中小学相继开设各类兴趣小组六百多个,创建足球、法治、国防、科普等各级各类示范学校一百多所。
“金安路径”之二
软硬设施兼备 学校办学条件和管理得到大幅提升
张店镇双庙小学教师陈崯送教上门
家住孙岗镇青龙村的小丽(化名)于去年毕业于毛坦厂中学,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始终写她的在脸上,很难想象,她有个不幸的家庭,父母相继去世,她和七十多岁、年老体弱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因家庭经济困难,学校免除了她的所有费用,她每学期还享受国家助学金和校内资助1850元。帮扶人雷老师说这名学生很争气,高考考了600分,“她想学医,造福更多的人”。所以她选择上安徽医科大学八年本科、硕士连读。录取通知书来后,七千多元的学费让她犯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好心人资助了她每学期5000元,一次性打了1万元。雷老师帮她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又购置了行李箱和生活必需品,开学时亲自送她去学校。“感谢雷老师和好心人,从生活到学习,从关心到成长,他们为我想得太多了,我唯有好好学习,将来帮助更多的人。”小丽坚定地说。
像小丽这样考取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金安区每年有近1000人,“培养一个学生,脱贫一个家庭”,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教育扶贫由量变到质变。
“再难,也要让孩子把书念出来,上大学了,全家就有指望了”。家住张店镇左大桥村的小明(化名)爷爷说,孙子2020年高考415分,目前在复读,他在租房陪读。走访中得知,小明的爷爷10年前患上胃癌,现保守治疗,家里主要靠政府扶贫和收废品维持生活。小明父母智障。镇、村对该户格外关照,低保兜底等政策应享尽享,邻居应帮尽帮。学校每学期直接免除学费700元,国家助学金和校内资助还能领到1850元。班主任叶老师说,像小明这样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班上有11个。班级就像个大家庭,教师和同学格外关心他们,从生活上帮助他们打饭、冲水,到学习上帮助他们释疑解惑。小明今年考上一本很有希望的。我一直关注这群学生。
建档立卡以来,该区按照“全覆盖,最高档,无遗漏,可叠加,全记录”要求,创新推动教育扶贫“三制三单”工作机制,落实“户籍加校籍”双线排查法,精准落实各项教育资助,累计拨付1.28亿元,受益学生15.4万人次,年年在省、市考评中位居前列,该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郭立富自豪地说。
“金安路径”之三
精准资助断“穷路”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才路越走越宽
毛坦厂中学综合处主任高鹏走访受助学生
在精准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外,各校还创新扶贫思维,多举措扶志立人、育智成才,该区毛坦厂中学的做法值得借鉴。
该校是一所高中学校,地处大山深处,有近80%的学生来自农村或偏远地区,很多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家庭较为贫困。该校在精准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外,还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定的生活补助,近年来资助约1500万元,惠及6600名学生。同时,凝聚社会力量资助,近年社会各界资助134万元,惠及380名学生。实施诸多扶贫举措,值得称赞。开学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专设“窗口”,一站式办理。帮助暂无工作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长到校内餐厅、宿舍管理等部门就业。
在物质帮扶的同时,更注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激励。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微笑教育工作站),编印心理健康刊物《心视野》,专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设“心灵驿站”,多种途径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和疏导。通过举行“资助育人,感恩励志”“红色六安”宣讲、主题团课、邀请优秀毕业生返校现身说法等,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励志、感恩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励他们志存高远,积极进取,努力成才,报效祖国,回报社会。
同时,学校全面实施智力扶贫包保制,确保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有包保教师。针对包保户实行工作量化和因人施策,每周对包保学生开展不少于一次的谈心、辅导,及时掌握包保学生心理动态,从学习辅导、行为引导、人生指导等多个方面入手,把爱心、诚心、暖心送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促使他们的思想品德、学习能力、行为习惯等向好向优发展,综合素养、个性发展、生活能力等不断得到提升。
这些举措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滋润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贫困家庭的“心田”,大大提升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知识改变命运”的内因,为贫困家庭打开了通向希望的大门。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
而是新奋斗的起点
□六安市金安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区教育局局长 韩怀国
一直以来,六安市金安区把教育作为优先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由“扶教育之贫”到“依靠教育扶贫”的好路子。
近年来,区政府投入15亿元,大力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在农村,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在城区,最有生机的地方是学校。区政府拨专款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工程,抓学校内涵式发展,通过七大示范学校创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2015年以来,累计招聘各类教师1299人。发挥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实施教师“青蓝工程”,推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区教育局和各校建立了教育扶贫专业化(经办人员)和网格化(包村包户)两支队伍,完善了“三制四单”的包保、培训、推进工作机制,区教育局机关干部全员参与扶贫工作,结合全区教育扶贫涉及1.1万户1.4万人,且有2400人在区外就读情况,为摸清底数,了解工作成效,创新了“户籍+校籍”双线排查和交叉验收法,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检验。
脱贫攻坚战以来,全区义务教育段无一人失学、辍学,累计发放学生资助1.28亿元,惠及学生15.4万人次,发放学生生源地贷款3202笔2599.76万元。据不完全统计,我区每年有近100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向大学校门,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培养一个学生,脱贫一个家庭”,正在金安的红土地上遍地开花结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后,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培养更多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更好地为金安经济、社会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