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怀宁建设中书写青春华章 望江县:让更多有志青年投入乡村振兴
04: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92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1年03月12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921期  下一期
望江县:让更多有志青年投入乡村振兴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1-03-12 12:40:45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共青团的应尽职责;关注民生、服务青年是团组织的应有之义。近日,望江县赛口镇团委率领镇、村团干部和青年代表走进申洲公司,现场感受一流现代化企业的魅力,让更多有就业意愿的有志青年留在本地就业,实现自我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双赢”。


 

  让青年在家门口找到好工作
  活动中,团员、青年走进望江县申洲公司的各生产车间,近距离看到了现代化的生产设备,以及衣片印花、衣片绣花、缝制成衣生产线及配套工程等生产线,直观感受到了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参观了职工食堂、生活园区,了解了职工工作、生活情况。
  申洲公司隶属浙江省宁波市申洲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2008年落户望江县。主导产品为针织运动系列服装,是阿迪达斯、耐克、优衣库等国际知名品牌的主要生产商。多年来,该公司对望江县贫困人口提出的“特招”“定制培训”等一系列就业方案,累计吸纳32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累计发放工资近10.24亿元,为望江县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举行,申洲针织(安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沈冬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走进企业看经营,深入企业学管理,贴近企业送服务,团员、青年将园区当校园,以主体为载体,变被动为主动,是学习、实践、担当的深度融合。”镇团委负责人童宇哲说。
  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服务申洲公司招工工作,树立“招工即招商,招工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服务理念,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招工措施,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在对有就业意向的待业青年开展活动的同时,他们面向陪读家长、贫困户等群体也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宣传和动员。
  让企业在本地招到好员工
  参观结束后,举行了座谈交流会。会上,申洲公司团委书记查娴就招工政策、节后生产、市场开拓及安全生产等情况进行详细介绍。随后,赛口籍申洲公司员工郑成功和吴玉莹介绍了他们的工作基本情况、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言行中能够感受到他们在申洲公司工作、生活得很舒心、很快乐。
  “我于2020年9月到申洲公司,现在找到了女朋友,收入稳定,领导、同事对我都照顾有加,我感觉公司是个温暖的大家庭。”郑成功说。
  2020年3月,赛口籍员工吴玉莹经过就业培训后进入申洲公司从事一线生产工作,夫妻俩年收入近10万元,如今公司安排他们住在夫妻公寓里。
  目前,在申洲公司上班的赛口籍员工是38人,其中赛口镇南畈村的曹鑫与贺维凤在建厂之初就进入公司,夫妻俩目前平均每个月工资达1.5万元左右,并且在公司的四季桂花园分了套房。
  “家门口就能养家育口,何必再东奔西走。除了申洲公司,当前很多企业用工难是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深究原因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家乡有优质的企业,不知道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所以只有走进企业,才能了解企业,才能让大家有这个信心和决心留在家乡就业。”副镇长何杏说。
  让团委围绕中心开展好活动
  此次“走进申洲 赛口青年行”活动可谓是多点切入、“一举三得”。一方面,充分发挥了镇、村团组织紧密联系团员、青年的优势,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企业,体现了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另一方面,作为活动的第一站,让赛口青年走进申洲公司,开阔了眼界。最后,活动让有就业意愿的青年们进一步了解了申洲公司的良好发展态势和就业环境,能为他们就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活动当天有六名青年意向加入申洲公司。
  镇、村团员、青年纷纷表示,回去之后,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升能力,进一步增强本领。镇团委表示要做好宣传,向本地广大青年大力宣传申洲公司基本情况及招工政策,尤其是待遇、发展等相关信息,增进青年对该公司的了解,提升务工就业意愿;搭好桥梁,对有意愿务工的青年做好摸底登记、联络服务等工作,为企业招工、青年就业搭建桥梁,让青年能进去、干得好、挣到钱。以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扎实开展团内各项工作,找准团的工作落脚点,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干充分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

  □本版稿件由通讯员周阳海、童宇哲,本报记者韦玉柏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