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5日是学雷锋日。3月1日下午,合肥市第55中学教育集团东校本报学生记者在校园里、王岗社区寻访默默无闻的“雷锋”,感受身边的雷锋精神。图为本报学生记者走上讲台分享寻访感受雷锋精神的故事。
□本报记者 傅 军 通讯员 童宗权/摄
寻访校园“雷锋”
□七(7)班本报学生记者 刘昱徽 韩天宇
辅导教师 童宗权
听说我们学生记者在寻访校园雷锋,张友发副校长强烈推荐了袁峰老师。
当我们与袁老师面对面时,袁老师惊讶地说:“这是我第一次接受记者采访,还是我们学校的安徽青年报学生记者,其实我只是做好自己,凭自己的良心便问心无愧,我也只是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
采访袁峰老师
面对学生记者,袁老师话匣子才打开,在去年,班里有一名女生不仅学习刻苦用功,学习成绩也十分优秀,可后来她忽然想转学到农村学校,作为班主任的袁老师当然有些不解,也很不舍。袁老师很快觉察出其中的蹊跷,经了解,才知道原来是他的父亲已病入膏肓,母亲是二级残疾,兄长在工地打工,家里的收入全靠平时捡收垃圾。在城里没有居住的房子,巨大的生活压力让一家人喘不过气,这才被迫提出转学。袁老师不想一个未来可期的学生就这样消沉下去,影响学业。于是,袁老师呼吁老师们捐款,他先捐了500元。同学们知晓后,纷纷将自己的零花钱拿出来,更多的家长也参与到募捐的行列中来。总共捐款7380元,对他们一家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这位女生终可安心学业,袁老师特别关心她的学习生活,及时解决困难。
在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中,袁老师更是不辞辛苦,就在除夕之夜,袁老师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办公室,更新着学校师生的防疫信息名单,他的付出换来的是全校师生的安全、健康。
采访李澳霖
七年级学生李澳霖是身边默默的雷锋精神的践行者。
上学期,学校举行每学期的长途拉练,路程走到一半,女生就略显疲态,越来越感到肩上的书包、水杯成了负担,李澳霖主动承担起帮助同学分担重物的任务,尽管累,但脸上始终乐呵呵的表情,他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一次,同学朱子晨因体育课上肌肉拉伤,导致骨折。李澳霖无微不至地帮助他,全程护送,因为就餐腿脚不便,李澳霖担任了“外卖小哥”的角色,每天中午,风雨无阻,饭菜都会准时送达朱子晨的桌前。
此外,李澳霖还充分发挥他数学学科优势,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他说:“雷锋精神,并不是在于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生活中细微的小事,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校园里的雷锋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着,感动和温暖着每一位师生。相信,雷锋精神会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生根发芽,就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践行雷锋精神,共建美好家园。
寻访社区“雷锋”
□七(8)班本报学生记者 彭瑞希 谭欣悦
辅导教师 童宗权
我们作为安徽青年报学生记者,走进学校附近的王岗社区,寻访社区里的“雷锋”。
采访阳光义工队成员
采访的第一位是吴女士,她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孤寡老人,他们的学雷锋志愿团队于2019年组建,当时人数不多,取名“阳光义工队”,其中九成是宝妈,定期去帮老人打扫卫生、帮老人理发、陪老人聊天,而且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健康讲座,为老人过生日等。
在去年的疫情防控期间,因为不可聚集,所以只能单独去老人家,一对老年母子,母亲七十多岁,儿子五十多岁,志愿者上门理发时,儿子告诉志愿者,他们很长时间没有吃肉了,志愿者记在心里,定期买肉送给他们,给他们带去特殊时期的温暖。
如今,这个团队已从当初的几个人到现在53人,“乐于助人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我们很愿意做这个爱心事业,过程中可以收获快乐。付出爱,回流爱。”志愿者朴实的话语正是对无私奉献精神的最好诠释。
采访浦绪成
采访的第二位是浦绪成,他今年68岁,是退休教师,去年回家探亲时,收到疫情通报,他主动报名参加志愿者,虽然家人反对,但是他说,作为老党员,必须以身作则。2020年2月4日,他身着志愿者马甲,戴着口罩冲在了一线。浦爷爷的职责就是每天劝阻居民少聚集、少出门,给外来人员量体温,做好防范措施。浦爷爷在恒大城小区坚守了三个月。此外,浦爷爷在王岗社区还开设“悦书小天地”,开展读书活动,让小区的孩子们享受到了阅读带来的快乐。
做一枚平凡的“螺丝钉”
□七(7)班本报学生记者 吴芊慧 尹秋乐
辅导教师 童宗权
雷锋叔叔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愿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叔叔是普通的中国军人,更是被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传颂的英雄。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学习雷锋精神、传承雷锋精神。
3月的春风吹绿了大地,万木吐露芬芳。雷锋是解放军战士,他不仅忠于革命、忠于党,更可贵的是他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帮助他人。在雷锋的22年生命中,无时无刻都热情地对待他人、帮助别人。雷锋在他的日记里写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雷锋的精神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精神;忠于党,忠于人民,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螺丝钉精神”。雷锋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现在的我们赞扬雷锋精神、歌颂雷锋精神、传承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就是要奉献自我。有着服务他人,快乐自己的意识。雷锋高尚的品格和情操将在新时代的青年身上得到发扬光大,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螺丝钉精神”是雷锋精神之一,雷锋谦虚待人、甘于平凡,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服从革命的需要和组织的安排,把自己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中,立志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乐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一颗平凡的“螺丝钉”,每天做一件好事,哪怕是最普通的打扫卫生,但贵在坚持。
坚持植树22年,带领大家植树5.6万亩的杨善洲就是传承雷锋精神的典型。“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这首流传于云南省施甸县的民谣不仅唱出了当地群众对杨善洲的敬重,还生动地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60年如一日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新时代好军人、排雷战士杜富国精忠报国,在排雷时以身犯险,不让战友受到危险,一句“放着我来”感动千万人。
2020年的新冠疫情,钟南山院士毅然日夜兼程奔赴疫区;白衣天使们争相逆行,尽最大的可能救治病人;社区志愿者们坚守岗位,测温管控……这不正是一个个平凡的“螺丝钉”吗?他们用一份勇气和坚守来诠释雷锋精神的内涵。
雷锋精神并不遥远,做好一颗“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将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雷锋精神。当你是为他人更美好地活着而活着时,你就弘扬了雷锋精神。
□配文图片由本报记者傅军、通讯员童宗权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