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初成显风芒 李雨晴:忠于自己 无愧于心 王雨新:重拾信心的追梦女孩
04版:阳光中学生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91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1年02月22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911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王雨新:重拾信心的追梦女孩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1-02-22 10:10:14

  “肥西县美丽学生”称号、肥西县第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中华诵 经典诵读比赛县二等奖、跳远(初中女子组)比赛县第一名……这就是教师们心目中的好学生、同学们眼中的好榜样——肥西县丰乐中学学生王雨新。
  王雨新的家庭和大多数中国农村家庭一样,从她记事起父母就在外打工养家。虽然父母没有给予她充足的物质资源,但却从小教导她“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记得三年级时我放假在家。爸妈的工厂就在我住的地方附近,但是他们中午不回家给我做饭,让我自己烧”。王雨新那时候不能理解父母为什么这样做,直到长大后才知道父母的用心良苦。虽然父母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但他们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培养她的独立意识,12岁的时,王雨新就可以一个人坐火车从合肥到上海。正是父母的有意为之和诸如此类的小事,不仅让王雨新从小就养成了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还让她深刻地明白了一个道理:“成长不应该是从18岁开始,成绩必须是靠自己取得。”
  升入初中之后的王雨新在学习方面深感压力。看到同窗都是优秀且努力的人,她在心里暗暗地和自己较劲,从小就独立的她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不给自己任何玩游戏的机会和时间。先天的自立加上后天的勤奋将她与同学们之间的差距越拉越短。班级第一到年级第一仿佛只是一瞬间的事情,渐渐的,身边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称她为“学霸”。可能是成绩的提高来得太快,也可能是身边的赞许来得太多,王雨新慢慢地“飘”了起来。一次期中考试之后,本以为第一名是囊中之物的王雨新从来没想过自己的成绩会考得如此之差,一下子从第1名跌到第12名。
  从那以后,王雨新走到哪里都感觉在承受着同学们异样的眼光,之前那个自信独立的她已经被别人的目光刺得躲到了“洞”里去。上天似乎也在惩罚她的退步,已经郁郁寡欢了几天的她连受打击,本来选定六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国旗护卫队的名额,等到下来的那一天没有她的名字。这个打击无异于晴天霹雳,“回想起那时的骄傲自满所导致的后果,在梦里我都会留下悔恨的泪水。”王雨新这样说。
  带着自己重振旗鼓的决心,带着父母殷殷期盼的鼓励,带着教师一针见血的建议,王雨新振作起来,决定把失去的“城池”夺回来。之前英语听力不好,于是,早上早起半小时听录音;数学容易在小问题上出错,就整理错题集,把每一道错题都认认真真地重新做;开始重视考试,再不敢轻视任何一道题;不敢大意、得意,因为尝过失意的滋味。满招损,谦受益。后来的考试成绩向王雨新证明了这个道理。
  去年的春节假期,原本教师已经把寒假的作业安排得完完整整,每一天的学习任务都很明确,王雨新每天也是照着任务单完成。但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假期延长,多出来的时间给了王雨新一个好好和父母相处的机会。每天的学习计划完成之后,她就和父母一起下棋、做饭,不仅用实际行动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也在努力提升做最好的自己。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刘静茹、通讯员林兴勇采写
□特别鸣谢肥西县教育体育局的大力支持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