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载体筑就六安强团路
09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90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1年01月29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907期  下一期
五大载体筑就六安强团路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广郜 韦玉柏 发布日期:2021-01-29 11:44:52

工作展示

□通 讯 员  李广郜
  本报记者  韦玉柏

  团六安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为引领,围绕团的十八大确立“政治建团,思想立团,固本兴团,改革强团,从严治团”的原则和思路,紧密结合实际,积极主动作为,不断探索新时代六安共青团做好党的青年群众工作有效路径。

围绕政治建团,扎实推进“青年大学习”载体建设

  牢牢把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务,突出政治引领。每年“五四”前邀请市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人大、政府、政协联系领导参加青年代表座谈会;按照市委要求和团省委部署,扎实推进“青年大学习”行动,向青年有效传播党的主张,线上、线下互动进行,线上突出参与广度,全市参与人数位长期居全省第一方阵;线下注重推动力度,组织“青年大学习”主题团日活动,邀请市委分管领导参加,并进行专题团课辅导,各县(区)党政分管共青团工作领导参加。联合市委讲师团组建一批青年宣讲员队伍,团市委书记班子带头进行宣讲。

围绕思想立团,扎实推进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工程”载体建设

  牢固树立“全团抓思想引领”意识,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六安市视察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重要指示精神,启动实施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广泛开展红色基因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军营、进企业、进农村的“六进”活动。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开展清明祭扫、庆国庆等主题活动。注重先进典型示范引领,组织优秀青年典型分享等活动,引导全市广大青少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围绕固本兴团,扎实推进“先锋工程”载体建设

  突出“四个加强”:一个是加强团组织规范建设。聚焦基层团组织“空心化”问题,着力探索联建新模式,由乡镇(街道)团(工)委负责、学校团组织配合寻找“失联”团员,逐一排查本辖区内14岁~28岁团员身份,并备案,探索“校村(社区)联建”“村(社区)企联建”“机关企事业联建”等工作新模式。一个是加强团的阵地建设。发挥青年文明号、注册青年志愿者、希望工程、青年岗位能手等品牌效应,激发团组织工作活力。一个是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团干部素质自我锻造工程”,实现县、乡(镇)、村三级团干部“从严治团”培训全覆盖。一个是加强团员发展管理。严把“入口关”,制定《团员发展工作指导手册》,对团员发展不规范、团员档案填写不认真两类问题集中核查整改,年度团员发展指标由2017年的2.8万名减少至2020年的1万名。

围绕从严治团,扎实推进“红源工程”载体建设

  坚持党建带团建,2017年在全省率先召开“从严治团”现场会,邀请市、县党委分管领导参加,高位推动。2019年联合市委组织部出台《关于提升基层团的组织力“红源工程”的实施意见》,明确从2019年起,力争到2022年建团100周年时,团的基层薄弱状况得到基本扭转,团的组织力得到明显提升。  
  具体工作做到“三个突出”:一个是突出乡镇(街道)团建。明确将团建工作纳入县(区)同级党委党建工作规划和基层党建考核内容。一个是突出机关事业单位团建。针对不少机关事业单位青年少的实际现状,联合市直工委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中开展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实行“团组织+青工委”工作机制,并按单位性质、类型划分片区,实行片长联系负责制。目前,市直属单位有团组织61家、青工委8家。一个是突出“两新”组织团建。加强对新兴领域青年的联系、服务和引导,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青年社会组织建立团组织,出台《六安市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团建工作“三个百分百”方案》,截至2020年12月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数达480个,新社会组织团组织数450个。

围绕改革强团,扎实推进六安共青团改革再出发载体建设

  认真落实六安市共青团改革方案,建立项目责任清单。通过市四次团代会换届,基层和一线代表比例提升到75%以上;打造了专、挂、兼职相结合的团干部队伍,仅团市委本级就争取了九名挂兼职干部,占机关人员总数的3/5。出台市级高校、中学共青团和少先队改革实施细则。加强“青年之家”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采取单独建设和联建、共建等形式,在乡镇(街道)建设“青年之家”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139个,覆盖全市所有乡镇(街道)。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建各类“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176家,入驻“青年之家”云平台阵地48家。

  下一步,六安共青团将聚焦“三性”不动摇,一是聚焦政治性,继续立足实际、积极探索,着力实现基层团组织覆盖更加有效、保障更加有力、活动更加活跃,真正树立基层团建品牌;二是聚焦先进性,全面从严锻造团员和团干部队伍,真正使基层团组织“站”起来、基层团的工作“活”起来;三是聚焦群众性,发挥好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着力把基层团组织建设成为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强堡垒。


书记说

团六安市委书记  张  柱
为六安聚才选才育才留才

  “十三五”以来,六安共青团聚焦根本任务,引导、培育青少年展现新作为。开展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工程、青年宣讲团、青春六安融媒体矩阵等系列特色工作,教育、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展望“十四五”,六安共青团一是抓牢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组织、引导广大青年深入学习、领会其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青少年中入脑、入心。二是抓实、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这一政治责任。贯彻、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不断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进一步提升“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水平,加大专业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队伍的培养力度,深化希望工程,完善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建设。三是抓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一工作主线。引导广大青年把就业的聚焦点、创新的投入点、创业的结合点统一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对接上,在继续推进“青春扶贫1+2”行动、“乡村振兴新青年计划”的基础上,结合所在地的党政工作安排,号召广大团员、青年冲得去、沉得去。推动六安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积极贯彻、落实“六稳”“六保”,更好地助力青年就业、创业,为六安市聚才、选才、育才、留才。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