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肩负使命 聚力青春筑起钢铁脊梁
04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90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1年01月22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905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牢记嘱托 肩负使命 聚力青春筑起钢铁脊梁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谢婷婷 杨成 发布日期:2021-01-22 10:49:35

□本报记者  谢婷婷
  通 讯 员  杨  成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这一段时间,社会经济都受到了影响,但是马钢比较早地复工复产,实现了产量和营销收入的同比双升,这也能看出我们的国有企业强大的韧性。你们创造了很多辉煌,现在把握自己的优势,顺应当前企业现代化发展的潮流,在现代企业改革发展中,特别是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把握机遇、顺势而上,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2020年8月1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高温到中国宝武马钢集团考察调研,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察看重点产品展示,深入生产一线,与劳动模范、工人代表亲切交流,发表重要讲话。
  亲切的话语仍在耳畔回响,殷殷的嘱托汇聚成磅礴的力量。从生产现场到营销市场,从科技研发到后勤保障,从直属机构到服务部门,马钢人备受鼓舞、群情振奋。对于马钢及每一位马钢人来说,是荣光,更是激励。而作为新时代的马钢青年,将围绕建设中国宝武优特钢精品基地,全面对标找差、创建世界一流,全力打造大而强的新马钢,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贡献新的更大的“马钢力量”。

□来源新华视点

破译“黑匣子”的新生代

  2007年5月24日,马钢炼铁总厂B高炉点火开炉,至今已生产运行14年,持续稳定顺行2500天,平均日产铁量突破9000吨。伴随着高炉生产的开启,B高炉核心作业区也应运而生。这个只有10人的作业区,大多是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的80后、90后。白班工长马昭斌于2006年进入马钢工作,伴随一批青年骨干与时俱进、薪火相传,用实际行动助推马钢4000立方米高炉的技术革新。
  回想去年夏天自己站在队伍中欢迎习近平总书记来马钢考察调研,并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情景,马昭斌至今激动万分。在随后开展的学习活动中,马昭斌坚持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与做好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与行动自觉,稳定生产秩序,提升产品质量,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为实现高炉更高水平的长周期稳定顺行作贡献。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即便疫情防控期间,B炉炉况也一直维持在稳定的良好状态,高炉各项指标创较高水平”。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身为青年党员的马昭斌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马钢“阻击疫情”志愿服务队和炼铁总厂“党员突击队”,在各个作业区操作室、休息室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对班组进行全覆盖无遗漏的防疫消杀工作,时刻关注员工的思想动态引导积极投入复工复产。
  人们常常把高炉比作“黑匣子”,原因就在于其运行的规律很难实现“透过现象看本质”。马昭斌介绍,2007年之前,马钢没有4000立方米级的高炉,B高炉的投产是一项全新的挑战,在消化吸收过往操作经验的过程中,高炉很难保证长周期的稳定运行,这成为了马钢发展的“拦路虎”。为此,核心作业区成立了技术突击小组,通过给高炉“体检”,对数十万个历史数据进行整理和回归,从上千个参数中找出对高炉炉况影响较大的参数加以验证。最终,他们初步确定了七个大项49个参数作为指标体系。为了进一步完善体检预警机制,技术人员进一步细化服务,形成班自检、日体检、周分析、月总结的运行模式。此外,根据实际运行状态对体检项目进行梳理和完善,对顺行指数的权重进行优化,使顺行指数与高炉运行状态更加贴近,更好地指导高炉操作。体检预警制度的建立,有力地支撑高炉的稳定顺行和节能降耗。2017年至2019年,B高炉连续三年获得全国重点大型耗能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对标竞赛“优胜炉”称号。
  随着公司人才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有着高学历的80后、90后走向核心作业区,为高炉的技术进步和创新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马昭斌告诉记者,为了加快他们的成长,核心作业区利用高炉工匠基地的孵化功能定期开展单点课和技术研讨交流活动,加强成员的理论学习丰富技术视野、不断提升成员分析能力。同时,作业区的管理和技术“导师”也主动承担,倾其所有做好“传,帮,带”,为的就是核心作业区的良好传统能够薪火相传。2018年,B高炉核心作业区的QC活动获得省冶金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和集体厂级一等奖。2020年,B高炉核心作业区被评为“中国宝武青年先锋示范岗”。

 

冷轧生产线的“品牌守护者”

  95后徐光旭是马钢冷轧总厂冷轧二分厂青年安全岗技术员,也是马钢最佳青年安全岗岗长之一。2017年7月,刚刚大学毕业的徐光旭被分配至冷轧二分厂2130酸轧线工作。“回想前两年冬天里的每个夜班,都深深刻下了自己成长的足迹”。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马钢时说的“把握机遇,顺势而上”仍时时回想在徐光旭的脑海里。在他看来,马钢的大变革对每一位马钢人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而他更愿意立足岗位扎实干,做好冷轧生产线的“品牌守护者”。
  采访中,徐光旭讲了一个“外板是怎样炼成的”故事。几年前,连退生产汽车外板时反映来料划伤,封闭11个母卷,划伤出现在带钢边部,时有时无,且基本找不到规律。“听闻消息后,我们立即对全线辊系逐一进行检查,并组织人员到后道工序进行缺陷跟踪。然而,经过仔细排查后,辊系并没有明显的损伤。一时间,大家都陷入了困境”。划伤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反复思索后,大家决定采取在生产线高速生产时让轧机急停的方式来查找划伤。“要知道急停这一举动是有风险的,倘若控制不当会造成轧机高速断带。但此时此刻我们必须当机立断,找出根源所在”。轧机急停后,大家从出口向机架内进行反向检查发现,划伤是高速生产时,机架里的带钢与张力计辊发生相对滑动造成的。经历了数十个日夜的奋战,难题终于解决了。事后,生产线制定了轧机段辊系粗糙度测量记录表,并不断修改冷轧产线辊系管理规定,以保障外板质量。
  生产980DP钢种时,由于经验不足,带钢在轧制时一次又一次地在机架里撕成碎片,撕裂的碎片就像一个个极为锋利的刀片一样,遍布整个机架。“要知道在机架狭小的空间里处理这些碎片非常危险,而980DP钢种试验条件难得,且生产必须具有连续性。怎么办?”徐光旭回忆,“工人们累了,就换下个班次的工人顶上,启动再断,断了再干。通过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参数,最后看到带钢持续地包裹着芯轴的时候,我们知道轧制平稳了,我们成功了。”
  在三年多的沉淀中,徐光旭不仅熟练掌握了生产线的所有工艺流程、各种操作技术,还积极参与总厂、公司举办的各类青工活动和比赛,组织团员、青年加强安全生产建设。先后获冷轧总厂年度QC项目评选一等奖、品牌故事演讲比赛一等奖、“十佳职工歌手”一等奖、“走进新时代青春勇担当”诵读比赛二等奖、消防知识竞赛二等奖等。而面对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有这样一群人始终坚守一线、迎难而上,他们就是冷轧人,也是2130冷轧生产线的“品牌守护者”。

 

研发技术与开拓市场的型钢力量

  “感谢,感动,感恩。”回顾马钢热轧型钢研发团队刚刚走过的2020年,技术中心型钢研发工程师夏勐感慨良多。2020年,该团队紧紧围绕发展战略目标和整合融合要求,不断提升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能力,在现场和市场协同行动。全年新产品供货牌号23个、型号40个,包括国内首发产品2个、马钢首发产品1个。产品在建筑、桥梁、海工、车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打造“大而强的新马钢”提供了有力支撑。
  面对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市场环境,马钢延续不断创新的精神,投产了国内第一条重型热轧H型钢生产线。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新装备的“核心战斗力”,该团队在研发、现场和市场同时发力,不仅从技术层面突破了重型热轧H型钢的生产难题,而且从市场层面打开了热轧H型钢深度推广的新局面。
  2020年5月,国内首批超厚热轧H型钢产品开发成功;7月,马钢首批大规格热轧H型钢产品开发成功;9月,国内首批超宽热轧H型钢产品开发成功……斐然成绩的背后是该团队每位成员的勤勤恳恳、砥砺前行。
  夏勐介绍,在此之前,建筑领域使用的超厚和超宽热轧H型钢市场长期被国外垄断,并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我国企业只能采用进口产品或焊接替代,面临着海外订购风险和绿色环保压力问题,严重制约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能力。“这一切都坚定了我们必须掌握核心制造技术的信念”。然而,经过仔细研究发现,超厚和超宽热轧H型钢的生产面临一系列技术和生产难题。
  该团队在国内没有生产经验和技术指导的背景下,进行了多次详细的技术讨论和试验验证,在孔型设计、规程优化、工器准备、计划安排等方面做了详尽的准备。作为热轧H型钢工艺核心的孔型设计,不仅要能够稳定生产出尺寸外形合格的产品,而且要满足获得良好力学性能的变形工艺要求。为此,孔型设计小组没有资料找人要,没有经验跟人学,不断摸索生产与工艺的最佳匹配方案。这种看似“愣头青”的方式,设计的孔型和工艺贴合现场实际,快速转化应用,支撑了重型热轧H型钢产线的顺利投产。国内首批超厚和超宽热轧H型钢产品的成功开发,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还打开了在建筑和桥梁领域推广应用的新局面,市场开拓成果相继落地。拥有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国内唯一“热轧H型钢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资质。一直以来,该团队通过向“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砥砺前行,为顺势而上,打造“大而强的新马钢”贡献着强劲的型钢力量。

 

能打“硬仗”的长材青年

  2017年,长材事业部启动重型H型钢生产线筹建工程,项目部随后成立,这意味着该重大工程项目的奋战已然打响。“当时,我们的内心激动万分、心潮澎湃。但作为年轻的骨干,也感受到了重大的使命与责任”。2014年进入马钢长材事业部H型钢点检室的卫江华因工程建设需要被调到了重型H型钢生产线负责机械设备安装监理,代管重型设备点检作业区事务。
  重型项目的筹建是马钢“十三五”规划的重点,也是行业万众瞩目的焦点。在经历了一年的项目设计审查与设备监制阶段后,重型H型钢生产线于2019年7月底迎来了项目施工安装阶段。“记得当时主轧线正在施工BD轧机区基础座浆层施工、牌坊地板吊装、粗找正项目。虽然前几年负责过大小H型钢设备维护管理工作,但从未接触过新建生产线项目的设备安装。跑了几天现场后,收获甚微,很多专业的东西不清楚”。卫江华开始跑档案室查阅资料,并找到了H型钢1998年投产时的竣工资料,同时购买了《轧机机械设备安装规范》等书籍回来“补习”。那段时间,他白天跑现场找专家取经,夜晚则静下心来看书。
  2019年8月天气炎热,而现场土建、设备安装的施工仍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卫江华每天奔波于BD机、万能轧机区域,当设备出现疑义时当场处置,有时会蹲下身随手拾起一根废弃的焊条,在地面上一边画图一边讨论。施工的时候,通常没有准时的饭点和上下班时间,安装队干到哪,卫江华就跟到哪。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学习到师傅们的执着和坚韧,学习到他们传承下来的经验。
  一个月后,开始BD、万能五台主减速机的吊装作业,由于该减速机体积大,需要现场整体装配,工作量可想而知,且考虑到间隙作业会影响装配质量,大家决定组建青年小组,跟随着师傅们白天夜晚轮流值守和跟踪安装。随着工期的不断逼近,大家对安装质量从不马虎、精益求精。一天晚上,卫江华思考,“西马克万能轧机的精度安装要求是高于国家标准的,若在工期满足节点要求,我们可以考虑进一步提高BD机的安装精度,特别是主轧机机架安装等关键项目验收范围值,把控制数据提高一个级别,不仅仅满足于国际。这些不可逆的关键单项工程质量,不仅仅对我们以后的设备服役、维护状态有好处,特别是为以后种厚重H型钢设备产能释放、品牌质量效应提供硬件支撑”。经过努力,一些关键数据超过了国际标准,卫江华和小伙伴们都为此感到兴奋和自豪。施工三个月后,BD机设备联动试车完成,负责万能轧机的西马克工程师特意跑来现场拍照片,并竖起大拇指,惊叹于“马钢速度”。
  2020年1月,当试轧的第一支钢坯从加热炉出来到达冷床,亲眼见证自己参与安装的设备成功轧制出尺寸合格的产品, 卫江华觉得一切辛苦付出都值得。“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未来,他和所有长材青年将不忘初心,一路耕耘,一路收获。

 

“最美”的新特钢人

  在马钢特钢公司优棒项目2018年工程建设中获“十佳人物”称号,2019年被评为“优秀团员”;2018年第二季度、2019年第二季度、2019年第三季度、2020年第一季度获“特钢之星”荣誉称号……他就是特钢公司操作维护员,也是特钢公司90后“最美职工”潘星星。
  2017年进入马钢,潘星星现任特钢公司轧钢分厂优棒生产线原料和成品收发室负责人兼顾加热炉技术指导。在一线生产车间,他吃苦耐劳、勤于思考,注重理论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优化控制中间过程,想方设法提高工序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状态。在师傅的悉心教导下,短短数周熟练掌握了大棒加热炉的操作技能,全面了解了大棒加热炉加热段的烧嘴位置、结构、调整状态等,对加热炉的汽化通道运行也烂熟于心。2017年9月的一次由上料故障引起的跳电事故,导致加热炉停电,他与班组成员在班组长的带领下,认真、熟练地进行加热炉的停炉作业流程,在失去界面监控的情况下,结合现场管道布置,及时地同班组成员打开事故水对加热炉汽化系统进行水源补充,保障加热炉平稳、安全地停炉。
  2019年11月,特钢公司轧钢分厂优棒生产线施工筹建,潘星星被项目组选中,抽调对优棒生产线的加热炉施工建设进行跟踪协调。才到公司四个月的他肩负着优棒生产线加热炉施工建设项目的跟进的重任,责任大,任务重。他耐心地与施工方沟通,对施工图纸和现场区域详细勘察,在重要的机械动作结构的衔接位置,他虚心请教厂里机械方面的专家,甚至提前联系时间点同专家一起到现场核实。认真把控每一道步进梁的安装工序。在加热炉烟道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墙壁漏水点,他认真对待,加热炉设计是公司的百年大计,一点也不能马虎,协调项目组领导和施工监理单位来现场勘查,对漏水点的问题要求施工方拿出方案进行解决。在雨雪天气影响下,加热炉施工进度滞后,雨雪对炉底烟道的施工有重大影响,他积极向项目组建议,加快厂房皮的施工方向和施工进度,协调马钢钢构公司施工方,调整施工方向,报时报点地完成施工计划,保障雨雪天气加热炉炉底结构的施工进度。面对雨雪覆盖的湿滑施工地面,拉设备的车辆无法看清路况没办法进厂,他立刻向项目组反馈目前项目存在的问题,协调厂用推土机对积雪进行清障,方便车辆通行。为了保证湿滑路面的车辆进厂,他先沟通协调马钢工程技术人员,利用他们的挖土机助推,保障现场拉设备的车辆进厂,后续通过沟通生产管理部,协调钢板做铺垫,方便后续拉设备车辆的进厂。在优棒生产线加热炉施工工程中,他表现的积极主动更是充当着现场各项事务的协调处理工作,为施工进度的按时按量完成作出了突出贡献,并在项目结束后,获得了优棒项目“十佳人物”称号。
  “爱岗敬业,服务客户”是潘星星作为优棒生产线原料和成品负责人的工作信条。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提货人员和车辆进厂,他总能随叫随到。在特钢公司,每一位立足岗位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人都是“最美”的特钢人。

 

钢铁滋养的“接力棒”

  “2020年8月1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从优棒生产线Y4门步入生产线(通道长度约12米,楼梯30级),经过绿色通道察看了解优棒产线加热炉、初轧机、中轧机运行情况……”特钢公司综合管理部科员吴亦帆正在深情地讲解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特钢公司优棒生产线。
  这个月,吴亦帆进入马钢整整两年时间了。“小时候,长辈总说我是钢铁养大的”。1957年,她的爷爷从青岛建校毕业一路南下,和十七冶的同事们到马鞍山市参与建设马钢。如今八十多岁的爷爷仍然常常讲起过去的故事:“那时候的马鞍山只有半边街,我们住的是芦席棚……”1986年,她的父亲进入马钢工作。父亲常说,“那时高速线材刚刚投产,设备上全是外国字,每次听到放高产的锣鼓声,心里高兴得很……”
  2019年1月,大学毕业的吴亦帆追随爷爷和父亲的脚步,也到了马钢,成为特钢公司员工。平日里,她主要负责全厂的教育培训、人才开发、干部管理和接待工作。短短两年时间,为职工提供马钢公司级、厂控、分厂控培训二百五十余项,通过送外培训与交流实习,以及邀请北科大教师进厂培训方式,为特钢人才队伍建设积蓄力量,同时开展全员取证工作,为产品审核与人员能力提升做好服务。
  “我是马钢的娃娃,因为爷孙三代有着同样的马钢情怀”。2020年8月19日是吴亦帆人生中最难忘的日子。“上午11时许,接到通知,习近平总书记要来特钢视察啦,那一刻心都快跳到嗓子眼,兴奋得说不出话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站到了我们面前,赞扬马钢人创造了许多辉煌,那是对我们祖辈、父辈的肯定。而习近平总书记对马钢提出了要求和希望,那是对我们新一代马钢人的鞭策”。
  如今,吴亦帆是优棒产线的解说员,接待了九十余批两千余人次的参观团。“每次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路,解说习近平总书记来产线的故事,我觉得作为特钢人、马钢人,无比骄傲和自豪”。采访中,她说,我们会牢牢记住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担当中国宝武马钢集团的责任,续写父辈的辉煌,把握发展的机遇,撸起袖子加油干,等习近平总书记再来的时候,一定请他看更好、更美的新马钢。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