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铜陵市第一中学践行“做有温度的教育,办有魅力的学校”的办学理念,追求学生的教育品质,朝着把学生培养成“温良怀德”“慎思明辨”的青年才俊的目标不断发力。校刊《一中一月》便是一中人教育改革的一个缩影。
《一中一月》是由在校学生自主创办并独立运营的校刊,以“尊重事实,传播理想,开启民智”为宗旨,本着“独立,理性,客观、公正”的原则,坚持做“梦想践行者,时代弄潮儿”,立足校园,放眼世界。在一期一期校刊里,既有反思与批判,又有责任与担当,既能看到自我与家国,也能看到闪烁光芒的自由独立的思想意识。历任主编张弘毅、陈博杰、刘文洁、古星耀、赵宇彤、湛歆伟,历任编辑范天雅、陈卓、张弛、袁之扬等不仅都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更是在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成为各自领域的创新型人才。他们传承着该校的人文精神,展现出新一代学生的精神风采。
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传承。本期聚焦《一中一月》现任主编和几位编辑,分享他们的追光之路。
钱晨馨:平凡者 自有光
钱晨馨一直很喜欢人间烟火味,因为她认为这才是平凡者的日常。
两年前,“铜陵市第一中学”一直是钱晨馨初中时梦想进入的学校,中考前几个月成绩还挣扎在中游的她因为受了一点刺激想着“搏一把”,埋头苦学、奋笔疾书……月余后终于跨进梦想中的学校大门。
“成为高中生的新鲜感并没有维持很久,繁重的学业渐渐让我对现实迷茫起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深陷这种没有意义的自我怀疑中,导致成绩提不上去,一直在原地踏步”。那时的钱晨馨晚上会在床上躺很久,看着天花板发呆,心里直呼“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啊”。
转机出现在疫情防控期间,钱晨馨打小就喜欢写作,在那段难熬的日子里,她以笔尖为寄托,用文字抒感怀,竟意外在校刊编辑部得到自己喜欢的职位,开启她与文字的奇妙之旅。担任编辑以后,钱晨馨会在收不齐稿件时破口大“骂”,也会在收到夸奖时喜笑颜开。可她从未放弃向前迈步,是文字的力量让她重新拥有属于平凡者的光芒。
现在,钱晨馨的成绩比起高一时提高了不少,工作方面也在向更高水平看齐。对于校刊现任主编的她而言,生活不过是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循环往复,但是因为有了《一中一月》,她慢慢学着打开心扉,与朋友分享自己的喜与忧。
“为校刊贡献自己的力量,不仅为自己的高中生涯增光添彩,更是一笔可以铭记一生的宝贵财富。”钱晨馨这样说。
陈雪瑞:在寻找答案中化茧成蝶
每个学生可能都有一段挣扎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心理历程,经历过方知那只是化茧成蝶时的阵痛,陈雪瑞也不例外。
陈雪瑞的父亲是世代被绑在土地上的农民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一个鲜明例子,母亲从出生起便家境殷实。陈雪瑞小时候,母亲常常对她说:“要和成绩好的小朋友一起玩,这样你也会变得越来越优秀。”后来在语文课本中学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里的“朱”和“赤”皆象征人的道德修养后,她变得迷茫起来:“成绩能代表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吗?”
在年纪尚小的陈雪瑞心中,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具象。而母亲的说话与书中所学有悖,这件事让她变得更加迷茫。她开始深入阅读更多的书籍,从国内书籍到外国文献,从古文经典到现代文学……陈雪瑞盼望着找到更具体的答案。随着阅读量的积累,身边人羡慕她学识广泛、思想深刻。可是只有她自己知道,“我还没有找到答案”。
某一天,陈雪瑞在书上看到一句话:成长就是逐渐看到周围人的不成熟,然后学着宽容他们的不成熟。一瞬间醍醐灌顶,生活的答案何不从生活中去找呢?“母亲在经商家庭中出生,看待事情难免非黑即白。成绩确实是作为学生最大的资本,但她却错把成绩当成了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陈雪瑞这样想,“母亲是爱我,才会希望我变得更加优秀。”
当陈雪瑞与母亲和解后便开始与曾经的自己和解。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她与书为伴,并有幸结交到了一生“挚友”。
夏璠:师爱如灯润心间
怕生、寡言、不善表达……这些都是夏璠在中考失利之后的真实写照。“生活过得有些昏暗,但又没有什么转向灿阳之下的理由和契机。”回忆起去年刚入校的时候,夏璠直言。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上课时,夏璠的思绪会不自觉地飘向别处、怅惘未来。“夏璠,你来担任物理课代表。”简单的一句话来得有些猝不及防,她感到错愕的同时又有一丝惊喜划过。殊不知,这是物理教师察觉出她的不对劲后的用心良苦。
对于刚上高中的夏璠而言,物理无疑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但因为物理教师新奇的讲解方式,作业本上时常出现的夸赞评语,以及收发作业时对她的近况问候,这些都让夏璠感到温暖,少年忧愁也在不经意间从文字里飘散了。
些许闪光带给夏璠一时高光之后,总是做不出来的题目和上不去的分数开始不断地给她施加压力。班级单科落后的平均分让夏璠陷入自责中:“我是不是不够称职?”在又一次月考失利后,她故作玩笑地问物理教师:“老师,我是不是没救了啊?”“怎么会哪。”物理教师不仅细心安慰夏璠,还和她分享了自己高中、大学包括工作后的琐事与想法。像朋友一般和夏璠闲聊的物理教师以过来者的身份教育她,为她排解烦恼。“平日在课堂上显得遥远的老师此时没了距离感,就好像看似遥不可及的太阳,其实一直都以光的模样陪伴在每个人的左右,并带着温暖。”夏璠娓娓道来。
教师如灯,师德如光。夏璠说,物理老师经常教导他们:“高中三年,我能教会你们的有限,学过的知识终有一天会被遗忘。但我希望教会你们成为一个温暖的人,这才是最重要的。”用教育之光点亮现在、照亮未来的物理教师一直是夏璠眼中一盏温暖的灯光。
胡济赟:与琴为友 不负韶华
从五岁起,胡济赟就与钢琴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钢琴这个庞然大物面前,她一点点地长大,时间流逝,不变的是对音乐的一份热忱。如果你问她为什么要坚持练下去,她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因为喜欢啊。”
但是,不是只有喜欢就可以轻易考过钢琴10级的,练琴的过程肯定是艰难的。据她所言,夏练三伏,汗水不断流淌都顾不上擦;冬练三九,手指经常冻僵还要接着再弹……手指一层层退皮,退下了青涩,换上了成熟。一本本钢琴谱从崭新到破旧不堪,一首首曲子从毫无特色到旋律一响就知是哪首家喻户晓的名曲,一天天的积累让她的基本功格外扎实。
努力终究是会开花结果的。除了考完钢琴10级以外,胡济赟还通过层层选拔,参加了第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世博·金玉兰奖”艺术比赛并获金玉兰金奖。获得诸多荣誉的她并没有因此得意忘形,而是更加勤奋地练习更多的曲目。她始终坚信“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在平常的训练中勤加训练,才能让舞台上的自己展现出最好的水平。
在练琴的过程中,她最感谢的是始终站在自己背后的妈妈。“曾经有一段日子,我对钢琴产生了抗拒的心理,哭闹着不愿意继续学下去。是妈妈在坚持着,也帮助我坚定了信念,让练琴不再是一种枯燥的任务,而成为了一种乐趣。从苦中寻乐,才让自己的旅途更有意义。”胡济赟说。
自从踏入中学之后,学习任务越来越繁重,不再像以往那样,每天可以抽出一点时间与琴相伴。不过,钢琴带给胡济赟的不只是一份份证书和奖状,更是一股坚韧的清流。正是这份坚韧,让她在音乐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同时,对学习也怀抱着一份热情,愈战愈勇。正如她所说,练琴培养了我的耐心,让我在理科的学习中更快地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我的求学道路也因此要平坦很多。
“与琴相伴十余载,我愿踏歌赴山海”。在未来的日子里,刚满16岁的胡济赟计划继续与琴为友,让自己的青春充满悠扬的琴声。
教师寄语
人生如同播种,耕耘是我们最终的归宿。每一粒种子播种之后,都要坚持不懈地耕耘,方能有所收获。我们的双手不握锄头,却可以把握文字;我们的双脚不触土壤,却可以为自己辟一块独立精神之田,种下梦想的种子。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有一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一中一月》既是种子也是良田,桃李春风,浪漫无垠,从这里开始,种下梦想,感知生命。
□铜陵市第一中学校刊指导教师 陈 希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刘静茹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