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大美徽州书声琅
16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90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1年01月15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902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黄山市:大美徽州书声琅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1-01-15 10:56:59

成就展示

2020年“六一”前,市委书记任泽锋看望少年儿童,祝福健康、快乐成长

深冬的校园里,晨曦袅袅,书声琅琅,被雾水打湿的阳光,似写满童真的灿烂。这是在黄山市随处可觅的美好,亦是教育发展的生动映照。
   “十三五”时期,黄山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高,全市教育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教育事业长足发展
  “眼前的新学校,像一座美丽的花园,未来我们将在这里开启崭新的旅程,一起浇灌心中的梦想”“短短一个假期,我们的学校大变样”“我爱我的学校,我爱老师和同学,我爱这里的一草一木,更爱这些追求知识、渴求阳光的生命”……学生们用稚嫩的语言诉说热爱。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黄山市教育局回眸“十三五”、展望“十四五”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目前,该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61所,在校生近18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毛入学率等主要指标均达100%。学前教育更加普惠。投入近1.4亿元新建、改扩建乡镇公办幼儿园64所,实现“一镇一园”。义务教育更加均衡。投入2.1亿元用于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七个区(县)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评估,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全覆盖。高中教育更加多元。迁建屯溪第一中学、祁门县第一中学、黄山炎培职业学校新校区,投入1.45亿元建设13个普通高中教育普及攻坚项目。加大徽州师范学校等四所重点职业学校建设力度,在全国首创非遗职业教育集团,在全省首创旅游职业教育集团,持续深化黄山炎培职业学校“政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
  立德树人毫不动摇
  日前,歙县绍濂中心学校学生毕御被授予“全国优秀少先队员”称号。在班主任朱向东的印象里,“毕御同学品德好、心地好、人缘好、学习好、肯吃苦。在学习、生活技能和明理感恩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毕御虽然常年留守,但是品学兼优。疫情防控期间,她组织少先队员积极开展“战疫情,我爱祖国”宣传教育活动,先后被评为歙县“新时代好少年”、省“优秀少先队员”,是该市坚持立德树人的典型成果。
  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十三五”以来,黄山市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开足、用好思想政治课程,推广使用《大美黄山》等地方教材和校本课程,定期举办全市思想政治课教师专题培训,结合创城、创卫,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加强体育,定期举办全市校园足球三级联赛、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等体育赛事。注重美育,隔年举办全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广泛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屯溪区荷花池小学、黄山区耿城中心学校获评全国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师生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演出

教育改革不断深入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赢。“十三五”以来,该市各项试点工作按下“快进键”,指导徽州区、黟县分别做好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督促徽州区推进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试点区建设。
  去年以来,市教育局联合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创新合作方式,进一步扩大结对共建覆盖面,有效落实《共同推进杭黄两地教育合作交流协议》,持续巩固深化教育领域合作成果。开展全市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对207家机构进行规范整改,关停各类违法违规机构80余家,课外负担有效减轻。坚持阳光招生入学,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划片就近入学,中心城区公办幼儿园入园、初中分班实行电脑摇号。该市入选国家首批“研学旅行目的地城市”,培育建设4个国家级和18个省级研学基地,研学品牌日益彰显。
  教育民生持续改善
  20年坚守,20年助学,20年筑梦,20年铸人。自2000年开始,驻黄火箭军采取一位军官帮扶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助学方式。“1+1”结对助学已成为当地军政团结、军民团结的鲜红旗帜。2017年以来,39名受助学生相继进入本科高校,其中11名学生被“985”、“211”名校录取。
  教育扶贫落实处,民生工程暖人心。“十三五”以来,黄山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投入100.9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学生资助精准有效,建立全覆盖的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发放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金4780万元,受助学生达3.5万人次。三项教育民生工程稳步推进,完成投资11.16亿元。控辍保学形成长效机制,重点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入学和送教上门服务。发挥601个留守儿童之家作用,做好7899名留守儿童管养工作。执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三个一样”政策,义务教育学校接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4.5万人次。一项项教育民生工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20年歙县迟到的高考考场,看到了不一样的成长风景

师资建设不断加强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从教二十余年,黄山区甘棠小学教师许娟娟一直坚信朴素最美、幸福至上,才能做真教育,当好教师。2020年黄山市“最美教师”“优秀班主任”颁奖仪式暨师德报告会上,许娟娟作为获奖代表分享自己的职业信仰。
  “十三五”以来,黄山市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制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和师德考核办法,探索建设师德考核网上评价系统。发展壮大队伍。实施新一轮教师核编核岗,补充教师1458人,定向培养乡村教师315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从2015年的92%提高到100%。加强能力提升,每年举办全市教育管理干部、骨干教师专题培训班等,分期分批培训教师1.4万人。深化管理改革,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和职称制度改革,深化中小学教师编制周转池制度改革,4458名校长、教师实现交流轮岗。

表彰2020年度“最美教师”“优秀班主任”并举办师德报告会

  智慧教育创新发展
  不久前,黟县小学英语、数学智慧课堂公开课展示活动走进宏村学校,两个学科四节展示课例充分展示了智慧课堂的实时交互功能,以及学生课堂作业的统计与分析功能,实现精准教学。在该县教育局副局长汪小成看来,智慧课堂赋予了课堂新的生命活力和时代气息,让教师们的课堂更生动、更有效,将积极推进智慧课堂的常态化应用。
  “十三五”以来,黄山市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4亿元建成143个主讲教室和506个接收教室,完成全市中小学“三通两平台”建设。加强智慧教育发展。率先建成15所省级智慧学校示范校、实验校和74所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全市乡村和城镇中小学智慧学校覆盖率分别达到70%和20%,保持全省领先位次。在全省率先建成并启用全市学生学业评价系统、新课程新教材管理应用系统。加强专业师资培训,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信息技术全员轮训,试点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培训。全市近1100件教师作品在历年国家和省级教学信息化应用竞赛中获奖。

黟县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常态化应用

  当前,在大美黄山古韵徽州,人人关心教育、人人期盼教育的热情持续高涨,即便寒冬腊月,依然透出一股全面推进新时代黄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精气神。

领导点评

    黄山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市教育局局长  朱学军
奏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徽风皖韵

  “十三五”时期,全市教育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省教育厅决策部署,砥砺奋进,开拓进取,走出了一条徽风皖韵与时代特征相融合的教育发展之路。一是教育总体质量显著提升。主要教育指标位居全省前列,率先出台《黄山教育现代化2035》等政策文件,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二是城乡教育面貌焕然一新。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全面改薄”等,迁建屯溪第一中学,恢复屯溪第三中学,设立黄山健康职业学院。三是教育综合改革成果丰硕。七个区(县)在全省率先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在全国首创非遗职业教育集团,在全省首创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四是教育民计民生持续改善。扎实做好学生资助、控辍保学等工作,按时按质完成教育脱贫攻坚任务。五是师资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县管校聘”管理和职称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建立中小学教师编制周转池。六是教育系统党建全面加强。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教育团工委相继成立,单独设置全市中小学党组织,开展中小学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
  回眸“十三五”,我们心潮澎湃;展望“十四五”,我们信心满怀。“十四五”期间,黄山市将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活力,抓实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教融合、美育熏陶、劳动促进行动,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力争到2025年,全市形成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特色多样、中职教育融合创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工作格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显著提升,教育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努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教育强市。

□本版稿件由通讯员潘子文、本报记者谢婷婷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