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五载耕耘结出育人硕果
12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90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1年01月15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902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宣城市:五载耕耘结出育人硕果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1-01-15 11:20:19

成就展示

  一组组数据背后蕴含深意,彰显教育高质量发展;一个个美好愿景化为现实,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生动注脚;一次次高光时刻,镌刻出熠熠生辉的宣城答卷。“十三五”期间,宣城市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体育”为宗旨,砥砺奋进,开拓进取,全市教育体育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五年来,宣城市学前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市投入建设资金43562.6万元,建设公办幼儿园87所,新增学位1.938万个,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全市普惠园覆盖率86.25%,公办幼儿园在园占比50.34%。2016年,宁国市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系我省唯一。经过三年实验,建立了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了学前教育教研制度。绩溪县作为我省首批(全省四个县、市、区)争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目前高标准通过省级评估认定,正在积极准备迎接国家评估认定。

  义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该市义务教育无因贫失学、辍学现象;适龄残疾少年儿童1349人,入学率97.33%,超出省定标准2.33个百分点。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实现了全覆盖,提前四年完成规划目标。广德市、宣州区、宁国市先后获全省“教育强县”称号,2020年宣州区再获此殊荣。
  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多样化发展。第一,优质普通高中资源持续扩大。现有普通高中学校21所,在校学生3.4898万人。其中,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9所,在校学生2.3373万人,占普通高中学校在校生比例为67%。第二,高考成绩持续攀升。2020年再创历史新高,一本达线率为40.02%,本科达线为73.70%,位居全省第一方阵。第三,办学特色日益凸显。宣城中学、第二中学、第三中学、宁国中学等校艺体特色办学基本形成。宣城中学实施打造“皖南名校”工程取得成效。第四,学科竞赛取得重大突破。学生参加四个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成绩起色明显,获省一等奖70人、二等奖453人、三等奖648人,获国家奥林匹克竞赛金牌2枚、银牌6枚、铜牌1枚。
  民办教育规范有序发展。全市共有民办幼儿园237所,在园幼儿占在园幼儿总数的49.66%;民办中小学31所,在校学生占在校中小学生总数的19.79%;民办学校资产总值约31.4亿元。全市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共聘用教职工8203人,其中专任教师5152人。民办学校办学行为逐步规范,办学质量逐步提升。
  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全市建好、用好248处校内留守儿童之家,5212名校内教师、95名校外教师、271名社会爱心人士与全市1.0081万名留守儿童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全市现有特殊教育学校6所,30万人口以上的县全部建有特殊教育学校。 

  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十三五”期间,宣城市办学层次全面提高。全市共整合建设11所中等职业学校,全部为普通中专。其中,公办八所,民办公助一所,民办两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四所,国家重点学校一所,省级示范学校五所,一般中专学校一所;优质示范学校占比达90.9%。

  办学质量显著提升。该市全面完成省中等职业学校质量提升工程建设任务,所承担的64项质量提升工作各项目都被评为合格以上等次,其中优秀等次有五项。有六所学校被列入省级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学校名单,20个专业被列入省中等职业学校省级示范专业重点建设名单,20个实训基地被列入省中等职业学校省级示范实训基地重点建设名单。
  校企合作不断深化。该市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组织校企对接会等活动,搭建互动平台,促进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2019年以来,建设校外实习基地190个,到校外实习学生2772人;校外实习基地接待学生5848人次,接受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学生1188人。四所职业学校合作的五个企业入选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7所学校合作的18个企业被评为市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办学成效得到广泛认可。近五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共为社会培养各类专业人才5.6867万人,专业涉及16个大类,密切服务该市经济、社会发展。2019年至2020年,参加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口招生考试共录取1739人,占全省本科计划的1/5。两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口升学率一直稳居全省前列。

  师资队伍建设显著增强
  “十三五”以来,宣城市坚持师德师风建设常抓不懈。连续开展“铸师德,守师道,立师表”
  “守教育初心,担育人使命,做师德表率”等系列教师教育活动,正面宣传引导和反面典型教育持续开展,全市涌现一批省级及以上表彰优秀教师。

  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不断提升。不断推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和校(园)长职业化进程,每年市级及以上教师培训均超过两万人次;五年来新补充中小学教师2720人,中小学专任教师中级、高级职称1.0082万人,占公办中小学专任教师的65.43%,中级、高级职称教师成为公办学校骨干力量;全市在职在岗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达到826人,占公办中小学专任教师的4.94%。
  校长教师队伍管理改革成效显著。2016年,宣州区开始试点校(园)长职级制,目前宣州区、广德市、宁国市已经取得实质性成效。2016年,郎溪县开始推行义务教育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到2018年底,全市义务教育教师基本实施“县管校聘”管理方式。
  教师待遇得到充分保障。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教师一次性工作奖励做到与当地公务员“三同步”发放,从2017年开始统计以来,全市各县市区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均高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
  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
  回首往昔,数字彰显作为,成就谱写辉煌。“十三五”以来,宣城市不仅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建设,高等教育也得到了稳步发展。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办学质量稳步提升,本科生招生规模稳定在2500名左右。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已被列入“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培育单位”,正在争取“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国家开放大学宣城分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五年来,各类招生超1.1万人。
  智慧学校建设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应用成效显著,均助推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步伐。全市建成城镇智慧学校59所、乡村智慧学校51所,建设智慧课堂597套,教育信息化环境持续改善。宣城市第五小学获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先锋学校称号,宣城市第二小学、梅林实验学校被评为省首批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宣州区教育体育局被评为全省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优秀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各维度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三,其中“教学应用”指标全省第一。
  教育扶贫成效显著。该市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大力改善,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全面落实,贫困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全市“全面改薄”五年改造校舍建设类项目742个,投入资金6.55亿元。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资助各学段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0364万人次,发放资助资金5088.72万元。每年为贫困村学校补充新教师,贫困村学校教师参训率100%;加大支教帮扶力度,以教育集团化办学、城区学校与贫困村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城区教师“送教下乡”等方式,有效落实教学帮扶。 
  2021年是“十四五”新征程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现代化美好宣城的起步之年,该市将奋力开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领导点评

    宣城市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刘国平
心怀期许奋力前进

  “十三五”期间,宣城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普遍增强。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教育质量明显提升,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各类学校办学活力显著增强。盘点收获,亮点纷呈。
  “十四五”时期,我市教育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宣城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日月新开元,天地又一春。2020年是砥砺奋进的一年。一年来,我市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克服了各种困难挑战,各项工作在开拓奋进中取得新进展,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得到新提增。
  2021年是继往开来的一年,是“十四五”新征程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现代化美好宣城的起步之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激昂的斗志,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我们将聚焦核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将夯实基础,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我们将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履职尽职,砥砺前行,为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教育强市作出共同努力。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让我们朝着内心的期许奋力前进。最后,祝愿广大教育工作者事业顺利!衷心祝福全市学子学业有成!

□本版稿件由通讯员阚有林、本报记者谢婷婷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