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家团市委 可亲“娘家人” 王光晋:脱贫攻坚冲在前 范军:让每一名外卖员都有获得感 创业路上共前行 书记说
06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89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892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王光晋:脱贫攻坚冲在前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0-12-25 10:32:34

  “我的大学是乡亲们‘众筹’才能正常上的,我作为创业青年,就应该在这个脱贫攻坚的战场冲锋在前,回报乡亲们,帮助他们脱贫致富。”85后创业青年王光晋深有感慨地说。
  王光晋家住界首市光武镇徐寺村,2008年因家境贫寒,他原本不准备继续上大学而去打工,这时村里的乡亲们伸出援助之手,“众筹”帮他解决了大学的学费,让他圆了大学梦。
  从大学一年级开始,王光晋利用课余摆地摊,自谋生活费。大学毕业后,开办照相馆,代客接单、跑腿、冲印照片,挣下了“第一桶金”。不甘平凡的他后来跑到河南省郑州市,开始接触钢材业务。从普通的业务员到成立创业团队,建立了自己的公司,王光晋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
  2011年,王光晋和几个合伙人远赴新疆尝试涉农产业,条件非常之艰苦难以想象。没过多久,其他合伙人都受不了,先后撤退,只有他坚持了下来,“虽然辛苦点,但是做农业,收益很稳。”王光晋笑着说。
  有着家乡情怀的王光晋在新疆取得了不错成绩,回村修路、建文化广场,回馈乡亲们当年的帮扶。走出去的这些年,王光晋依然心念着家乡的贫瘠景象,想要改变乡村、振兴乡村,不仅仅是修路可以解决的。
  2016年,王光晋带着在新疆积累的经验和资金,回到家乡徐寺村。他利用在新疆农业的收获,带着乡亲们一起创业。在当地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优惠政策帮扶下,王光晋开始了贫困村的扶困助贫创业之路。
  依托新疆和郑州的产业基础,王光晋先是流转村里八九百亩地,以“种植大户+初加工”模式作为家乡创业的第一板块。引进新疆水果的种植技术,通过结合当地的水土环境,种植出了经济价值高的阿克苏香梨,产品刚一上市就供不应求。这让身边持观望态度的村民看到了技术帮扶的希望,越来越多的乡邻前去学习种植香梨技术。
  王光晋的高科技农业种植模式已然成为了家乡的一张名片,通过团市委组织的创业青年扶贫大赛,王光晋和他的徐寺村走出去了。通过不断地参加比赛交流和学习,王光晋这个新农民为家乡的振兴建设做出的新型农业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慕名前来学习的同行们。
  “引进来,走出去”是王光晋不断学习的初衷。去山东省寿光蔬菜基地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去江苏省泰州市寻找合作企业。丰富的创业经历让王光晋体会到做农业要动脑子。为种植大户确保销路,王光晋找来了安徽农业大学学生,通过电子商务进行销售,建立了“菜盟”,保证了订单式销路。参与初加工的贫困户扩大到周边的乡(镇)。投入的150万元生产设备,每年可以给村集体创收至少20万元利润。目前,村里有46户贫困户在园区务工,100多户贫困户的2000多亩地参与分红,每户年收入达万元以上。
  王光晋的创业之路不仅解决了贫困户的现状,同时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为乡村振兴建设做出了榜样的示范作用。

王光晋与贫困户一起劳动

贫困户的笑容是王光晋最大的安慰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