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把初心写在脱贫攻坚中 马文申:乡亲们的“当家人” 张春霞:执“笔”写好扶贫故事
04版:红烛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89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12月2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891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马文申:乡亲们的“当家人”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饶艳琴 汪诗德 发布日期:2020-12-23 10:58:30

□本报记者  饶艳琴
  通 讯 员  汪诗德

  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在池州市区工作近40年后,于2017年5月被组织选派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他,在扶贫工作中,始终保持着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和拥护,做起了乡亲们的“当家人”。
  这个他,就是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宣传部部长,东至县花园乡祠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马文申。
  主动请缨  深入扶贫一线
  2017年,为积极响应脱贫攻坚的号召,马文申主动请缨到东至县花园乡祠村村,负责相应的扶贫工作。
  祠村村辖祠上、祠下、登元及登大等4个村民组,全村204户689人,有近400人外出务工;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87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2.66%;村集体仅有新建的村级活动场所和旧村部,没有其他资产和收入;属于东至县22个贫困村之一,截至2017年4月,该村累计债务高达68万元左右……缺少人气、缺乏资金等因素导致该村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壳村”。
  面对村集体经济如此薄弱的情况,马文申有些犯难,“群众真正想什么、盼什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为什么这个村没有收入?”但不服输的他扑下身子,更加细致地调研村情,摸清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了解该村发展的优势所在。通过一次次走访调研和沟通交流,他很快和村民们拉近了距离、建立了联系,找准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并积极与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干部探讨、研究并编制了“祠村村五年发展规划”。
  队伍建设  筑牢战斗堡垒
  扶贫工作队进村不到三个月,村党支部书记因个人原因离职。马文申看到村内群龙无首的局面,以及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班子不健全,各项日常工作不能正常开展时,他暗暗鼓劲,“我们才进村,扶贫工作不能因此打退堂鼓”。
  随后,他毅然决定把建强基层组织作为当下的主要任务,除了带领扶贫工作队做好扶贫工作之外,还主动承担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的一些日常工作。2018年5月,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换届初期,他深入群众中,了解、掌握思想动态,协助乡党委、政府按照工作部署要求,切实把有能力、有担当、想干事、干成事的党员群众选举到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班子。
  同时,他坚持以强班子带队伍为抓手,着力夯实组织建设。一方面是认真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坚决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依托联合党支部每月开展党员主题日活动等;另一方面是向池州职业技术学院争取援建帮扶资金60余万元,建成党群服务中心120平方米、党员活动中心160平方米,并制定、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建立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及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岗位责任制,为此后的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产业扶贫  壮大集体经济
  “以前,一到年底就有很多人堵着村部催债,电话一个接一个,村干部也没办法在村部上班了。”该村的一名老党员回忆道。类似的话语,马文申从多名党员中听过,他深知“祠村要想大的发展,必须先把欠债还上”。
  自2017年起,他四处奔波,为祠村村积极争取帮扶资金近七十余万元,主要用于清偿村民委员会所欠债务。2018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开始有了盈余,累计14.5万元;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近28万元,正向着好的趋势发展。不过,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扶贫工作队带来了很多项目,村内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了,贫困户被扶起来了,可平民老百姓怎么获得实惠呢?”
  为此,马文申围绕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多次召开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进一步商议发展路子在何方。最后,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决定因地制宜以“一村一品(茶叶)”为主导,依托扶贫专项资金,建立茶叶加工厂、有机茶生产基地。按照“发展茶叶主导产业,谋求村企联营”思路,对接了安徽祁乡园红茶有限公司,通过“加工厂+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动员茶农积极参加茶叶栽培技术培训,扩大茶园规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目前已带动全村15名剩余劳动力就业、20户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让全村的乡亲们持续增收,有了收益。
  现在,在村有机茶加工厂,每当乡亲们遇见马文申,都会说:“马书记,这个茶厂办得好,不光贫困户得到实惠,我们平民老百姓收入也提高了,您真是为咱们老百姓做好事了啊。”
  “双基”建设  促进乡村振兴
  依托国家政策,内引外联,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成道路畅通工程四千米,修建桥梁2座,道路取直工程200米,整修沟渠1.2千米,修建河堰6座,完成八小水利工程6个;全村电信光纤全部到户,户户用上了安全自来水,开山架桥打通登元登大组道路,实现组组互联互通,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老大难问题;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狠抓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实施“五清一改”,积极争取县环境保护局的环境保护项目资金11万元,建成3个公厕及改造村民卫生厕所200余个……
  三年多来,马文申把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按“双基”工程的要求,持续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乡亲们的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
  率先垂范  争当“逆行者”。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发。该村相邻乡(镇)出现了小规模接触性疫情传播,村内还有几户武汉返乡人员……村民们忧心忡忡,内心十分不安。关键时刻,马文申不顾自身安危,正月初四连夜赶回村内,迅速召开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会议,研究防疫方案,积极筹措防疫物资,带头捐款1000元,并筹集防疫资金近6万元。同时,带头卡点值班值守,走村入户宣传科学防疫政策及防疫知识。正因为这样的一颗真心,村民们心里的恐惧感慢慢消失,对疫情防控增加了信心。
  2020年夏,该村突发山洪汛情,上游思源凹水库告急、村内藕断山水库告急,祠河水位上涨,花园乡政府多次打电话告知要做好紧急转移的准备,形势严峻。此时,马文申主动作为,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靠前指挥,立即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和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成员,分组现场查看水情、分析汛情,及时做好应急除险预案,并亲自带班夜晚驻守、装填沙袋抗洪抢险。即使衣服湿透、手脚受伤流血,他也全然不知。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村民们都安然无恙。
  村庄从“空壳村”到“幸福村”,乡亲们从“愁眉苦脸”到“笑容满溢”,队伍建设从“不够健全”到“持续向好”……祠村村早已“华丽转身”。如今,村民们逢人就说:“马书记是我们的贴心人和当家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