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编织幸福梦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89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12月2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890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巧手编织幸福梦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韩如意 李明等 发布日期:2020-12-21 16:39:24

记录脱贫攻坚
    拥抱小康生活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追求梦想、奔向小康的道路上,总有一些故事和瞬间让人铭记和感动,这些生活中的幸福瞬间和奋斗故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好注解。“你的小生活,都是值得记录的大事件。”据此,安徽青年报社、安徽省学生通讯社决定在全省开展“记录脱贫攻坚 拥抱小康生活”学生记者主题系列采访活动。

□韩如意  李  明 
  何斐斐  吴  昊
  主办单位  安徽青年报社
              共青团砀山县委员会
  参与学校  砀山师范附属小学
  学生记者  殷嘉骏  周芷伊 苏诗雅
            韩卓宏  段雨乐等

  在砀山县朱楼镇陈寨村,有这么一个特别的手工编织作坊,它托起了数百名残疾人的“上班梦”和“创业梦”,带领他们学手艺、摘掉“贫困帽”……
  12月11日上午,砀山师范附属小学的学生记者代表走进了“全国巾帼脱贫致富示范基地”——砀山县朱楼镇陈寨村电商扶贫驿站“菊姐残疾人手工坊”,了解“当家人”杨秋菊带领残疾人巧手编织脱贫致富的艰难历程。在手工坊员工指导下,学习手工艺品编织技术,感受手工编织的快乐。
  冬日的皖北大地,草木凋零。可是,“菊姐残疾人手工坊”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这里围坐了几十名从事手工编织的手艺人,他们或老弱或残疾,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中国龙、龙凤呈祥、砀山梨花及各类串珠头饰等工艺品,在他们的一双双巧手中绽放。比这些玲珑剔透的手工艺品更触动人心的,是这里不绝于耳的爽朗笑声,温暖、喜乐的氛围,直把萧索寒冬拒于门外。

扶残助困的“当家人”

  来到陈寨村,一眼便看见“菊姐”扶贫工厂,这里的当家人名叫杨秋菊。早年她随着丈夫组建的“挚爱残疾人艺术团”东奔西走,是大家心目中的“菊姐”。几年前,丈夫突患重病,让秋菊家里失了顶梁柱,但是,她没有向命运低头。
  为了照顾一家老小,秋菊回到老家,学会了手工编织,用一根氧化铝线编出各式各样的工艺品。“自己喜欢这行,想到啥就能编出啥。”从一开始摆地摊,再到给门店送货、上网开店,秋菊的名气越来越大,多次在国家、省、市妇女创业创新大赛中得奖。
  找准了致富新路子,秋菊没有忘记比她更困难的艺术团员们,手把手传授技艺,“他们虽然行动不便,但心思敏捷,而且身残志坚,不肯轻易服输。”就这样,秋菊认真地教,团员努力地学,撑起了“手工坊”一片新天地。“最难的时候,为了维持生产经营和人员吃住,我开过出租车、开过水果超市。”这些都是手工坊里的“家人们”不知道的事。秋菊就这么心甘情愿地付出着,她把欢声笑语留给大家,辛苦眼泪都吞到自己肚子里。共青团砀山县委书记何斐斐这样说道:通过杨秋菊的讲述,使学生记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深入了解到基层群众脱贫致富的事迹,使大家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家乡的美好。

一根铝丝线 助力众脱贫

  在朱楼镇陈寨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王夫北的带领下,学生记者们首先参观了“菊姐”手工艺展厅中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哇!这只孔雀真好看,像真的一样!”“这里的工艺品做得真精致!”“快看,这里还有梨树王呢!”……原来这些都来自一根根铝丝线,各色的铝丝线灵活地扭来绕去,不同材质的珠饰串联其间。
  工作人员陈省芹阿姨十分热情,教学生记者们做了一个樱桃饰品,“先串五珠,再对齐线,右线串一个珠,左线放过来……”不一会儿就做好了手工品樱桃。“我虽然是个残疾人,依靠双拐才能走路,但我的手很灵活,编织手工艺品,能自食其力,也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陈阿姨激动地说。通过氧化铝线手工编织,手工坊里的编织工一年人均能赚一两万元,这份收入让他们终于挺直腰杆“站”了起来,慢慢迈开了脱贫的步子。王书记说:“残疾人干活不容易,就干容易的活,让杨阿姨教他们,这就是一种脱贫方法。”五(2)班王怡丹感慨道:手工编织看似简单,实则动起手来,真的好复杂,对他们的敬佩之心油然而生!

乐观向上挂心间

  手工坊里气氛温馨,工作人员带来手语表演《感恩的心》,学生记者们不由自主地为他们伴唱,嘹亮的歌声在手工坊回荡,简单的手语里传递着最真挚的情感。离开驿站,学生记者也用文字记下了自己的真实情感。
  六(3)班  朱珂贤:脱贫工作取得越来越大的成就,这离不开脱贫干部的努力,他们工作扎实,获得了群众的认可。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五(1)班  夏妤萧:通过这次采访,我知道了残疾人也能编出这么美好的物件,他们都能乐观地面对一切,用自己的勤劳编织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呢?
  五(1)班  李以琳:这次采访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杨阿姨和她带领的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像太阳,利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照亮了前途!
  六(3)班  庄雨欣: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要迎刃而上,加油吧,中国的少年们!
媒体支持:砀山县融媒体中心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