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迈入“快车道” 以更高质量的教育滋养祖国的花朵
05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88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12月1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887期  下一期
以更高质量的教育滋养祖国的花朵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章荣钰 发布日期:2020-12-16 10:49:48

局长寄语

□宣城市宣州区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章荣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年来,我区连续第三次召开的教育教学工作会议旨在聚焦基础教育,聚焦教育教学质量,明晰思路,强化措施,落实责任,促进我区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一、抓教学,进一步强化质量立校意识。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群众关注的焦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在牢固树立质量立校的同时,要树立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强烈意识,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有效教学途径和方法,以过硬的教育教学质量办学立校,以名师、名校、名学生的不断涌现持续提振我区教育声望、增加教育强区内涵、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望和需求。
  二、抓管理,进一步强化学校精细化举措。管理就是效益,管理就是质量。没有科学、高效、精细的管理,就谈不上办学行为的规范、育人环境的优化、教育质量的提升。学校要发展、要做强,首先要明确教育教学管理责任目标。校长要高瞻远瞩,要明确年度目标、重点任务,切实把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改进学校工作、提升教学质量的责任落实到分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同志身上,推动本校乃至全区教育教学管理提层次、上水平。其次要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逐级、分层面地建立全面系统、导向鲜明的学校制度体系,加强日常教育教学的管理、检测和跟踪,强化制度的约束力和导向力。在伟大的变革时代面前,我们的校长要常学常思、常思常新。要在“精”字上提要求、在“细”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做文章,要把教学常规创新性做好,力争向管理要质量。要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理念多元化、模式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办出学生喜欢、家长称赞、教师乐业的特色学校。
  三、抓师德,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第一要务,致力于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首先是强化校长队伍建设。校长是整个教育管理链条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一个好校长能带出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批好教师、带出一所好学校。其次是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是教师。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教师,要有新的追求,要有爱心,要在世俗化、功利化的大环境中立得住、站得稳,努力让教育回归本源。要爱生如子,用真情、爱心、真诚感化学生,用尊重、理解、宽容对待学生,用我们的努力争取社会的理解与尊重。我们要坚持严管厚爱,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不断完善师德师风考评机制,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突出素质教育评价,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育人生态。
  教育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寄托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期盼。我们一定要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以昂扬的斗志,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我们共同携手,种下种子,静待花开。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谢婷婷,通讯员 郑军、龚建光采写 
□配文图片由通讯员吴强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