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位优秀的乡村教师,对乡村学生们的未来至关重要,他们是给学生们点灯引路的人。在阜阳市颍州区,有很多尽责敬业、爱生如子的优秀乡村教师,他们既是学生们的教师,又是他们的“代理家长”,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爱,灌溉滋养了一届又一届乡村学子,助力他们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1999年9月,中专毕业的任丽在曾获全国劳动模范、乡村民办教师的父亲的影响下,回到了母校阜阳市颍州区张寨小学任教,在乡村教师的岗位上一呆就是21年。
当时的张寨小学只有个三十多人的学前班,一入职的任丽立即成了这个班的语文、数学兼音乐、体育、美术教师,几乎是包班。她手把手的教学生们唱歌、跳舞,绘画、书写,没有教具,她就地取材,亲手制作,任丽亲切生动的教学模式让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次年,学校申办张寨幼儿园,生源立即暴涨到一百四十多人。
因学校位置偏僻,教师缺编严重,她除了担任班主任以外,每周还有近二十多节课的教学任务,早晨5时多起床,晚上七八时才能回到家。
张寨小学六百多名学生中,80%以上是留守儿童,隔代教养、缺少父母陪伴等因素导致他们的学习基础明显比其他学生弱。“这些学生普遍缺爱,与人交往表现冷漠,同时又因为祖辈宠爱,比较任性,家里没人督促功课,作业拖拉。”任丽说。
为了改变这些学生,不管春夏秋冬,任丽都坚持早上7时进教室管理早到校的学生,下午5时放学后,她会在教室里多留一个半小时,给班里的学困生查漏补缺。半个学期之后,她所教班成绩突飞猛进。
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以外,任丽一直在探索如何运用学校教育资源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她带着年轻教师办起了兴趣社团,鼓励教师根据个人爱好、学习专业知识,无偿为学生辅导社团活动。
学生们喜欢跳舞,任丽就编排了舞蹈《彩色的梦》,把学生们对父母的思念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融入到舞蹈之中。不是舞蹈专业的任丽每天5时起床,带着孩子们一起拉韧带,练动作。在颍州区第一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绿色的梦》获一等奖。
学生们在舞台上找到了自信,对待学习变得格外认真起来,任丽也感觉自己身上有了一种使命:既然舞蹈可以帮助学生们燃起学习热情,那么就要充分利用好这项社团活动。她开始思考如何让舞蹈与语文联系起来,把课本与舞蹈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2013年,《丰收的喜悦》获阜阳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同年,舞蹈《妈妈,家乡丰收了》代表阜阳市参加省音乐舞蹈大赛,获小葵花奖;2015年,根据经典文章《秦兵马俑》创编舞蹈《快乐陶俑》获省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同年11月,被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邀请录制节目,参加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录制……
2018年,任丽被调到贫困村小学王湾小学主持工作,当时王湾小学生源不足百人,教师精神涣散,在群众中影响不好,学生流失严重,教学质量在全镇倒数。
面对当时的严峻形势,任丽急得整夜整夜地失眠:既然乡村学校的条件不好,留不住生源和好教师,王湾小学能不能换个思路来留人?如果能争取到社会各方的支持,创造条件改善乡村学校的条件,让乡村学校的条件和城里学校一样好,让乡村教师的水平不亚于城里教师的水平,还愁留不住学生和教师?
于是,任丽提出了“让乡村孩子享受城市教育”这个接地气的工作思路。她的想法很快得到颍州区教育局的支持和帮助。在区教育局和安徽善之源公益教育发展中心的牵线下,王湾小学与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结成了联谊学校,为教师搭建了交流学习平台。
任丽清醒地认识到,要解决好学校的师资问题,不能等、靠、要,主要还是立足于学校自身,通过搭建成长平台相互帮扶共同提高。在她的引领下,学校成立了一个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青年教师学习小组,任丽承担组长,和年轻教师们一起分享先进的育人理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小到课堂教学,大到班级管理,无论教师有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从她那里获取帮助。除此之外,任丽还给教师制定“小目标”,细化到各科平均分、合格率等硬指标。教师们有了压力,也有了动力。“学校形成了谁也不甘落后的氛围”。
一年多来,任丽邀请了省级、市级各学科专家几十人到学校传经送宝和点对点送教,为学校争取到了很多校外的优质教学资源,学生们因为喜欢这个像大姐姐一样、年轻又爱玩且会玩的“丽丽老师”,纷纷爱上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