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区教育扶贫找准“四个一” 刘斌:打“精准牌” 圆“助学梦” 生活中学习 锻炼中成长
03版: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88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12月1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887期  下一期
刘斌:打“精准牌” 圆“助学梦”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0-12-16 10:38:41

    人物简介  刘斌,男,中共党员,宜秀区教育体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负责全区教育扶贫及学生资助工作,连续获评“宜秀区行业扶贫先进个人”“宜秀区优秀共产党员”“宜秀区优秀教师”。

聚焦控辍保学 确保义务教育有保障

  针对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有保障,刘斌多次奔波于公安、扶贫开发、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结合省教育厅反馈,学籍和多部门学生数据反馈,组织各中小学教师开展多轮次义务教育保障大排查,对区内6周岁~15周岁义务教育适龄子女入学情况进行逐一核查。通过加强外出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情况调查,掌握每一名学生入学动向,针对适龄残疾学生采取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及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解决入学问题,全面提高控辍保学实效性和精准度。
  2017年起,刘斌先后安排专家组对区内义务教育阶段16名大病及重度残疾建档立卡未入学儿童的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详细评估,通过就近责任区学校建立学籍,制定“一人一案”,坚持送教上门服务。送教服务对象方平的爷爷激动地说:“党和政府不但给我家贫困补助,还保证我的孩子有学上,感谢政府和学校的老师们,对我的孙子这么关心……”教育扶贫、送教服务送到了贫困群众的心里。

聚焦精准资助 确保政策范围全覆盖

  针对建档立卡学生资助底数不清的问题,刘斌跑乡村、跑学校听取各地在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困惑和困难,认真记录,回来总结罗列各个问题,虚心向领导请教,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
  建立学生资助认定“双保险”工作机制,通过学籍与扶贫数据库比对,结合各乡(镇)扶贫办公室摸排走访,学校认定“双回路”精准识别资助对象,建立起每个村(社区)的建档立卡学生台账。2017年全区建档立卡在校生共910人,2018年全区建档立卡在校学生942人,2019年全区建档立卡在校学生92人,全部分学段建立学生资助管理台账。实行区包乡(镇)、乡(镇)包村、教师包户三级包保机制,压实村小学校长责任,制定村小学包保方案,安排教师对所有建档立卡学生享受政策情况进行逐一包保。通过挂图作战、逐月调度、对账销号的工作方式,确保完成所有建档立卡学生资助任务。
  通过区教育体育局财务科牵头,刘斌先后组织实施学前教育资助、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及“免一科一辅”、高中免学费、国家助学金资助、大学新生入学资助、残疾学生资助、“雨露计划”教育资助、区政府地方助学金资助等学生资助项目,2017年各学段建档立卡家庭子女共落实资助资金204.55万元,2018年累计落实各类教育资助资金212.67万元,2019年累计落实各类教育资助资金187.51万元,惠及全区各学段建档立卡学生6000余人次,实现政策范围资助全覆盖,所有建档立卡学生均按学期建立了资助台账,确保应助尽助。
  结合全区扶贫档案规范化建设契机,刘斌设计出教育扶贫村级档案目录及户档资料明细,要求各村(社区)统一按照目录整理教育扶贫档案,使教育扶贫档案标准化、规范化,台账清晰,资料齐全,顺利通过各级各类扶贫检查。

聚焦政策宣传 确保贫困家庭尽知晓

  刘斌积极学习各项扶贫政策尤其是教育扶贫政策,先后多次到各乡(镇)和中小学举行教育资助政策宣传和培训;制作、印发一万余份《宜秀区教育扶贫学生资助政策明白卡》、五千多份《生源地助学贷款指南》发放到全区所有建档立卡家庭在校生手中,让每一名学生准确了解相关教育资助政策,便于及时申请各级各类教育资助。每学期组织各中小学开展“教育扶贫大回访”,通过各校教师走村入户、宣传政策、核实扶贫手册,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同时,积极撰稿宣传、推介宜秀区教育扶贫精准资助、义务教育送教上门、教育民生工程建设等即时工作信息,《送教上门暖人心 教育扶贫花满径》《“送教上门”暖童心》《贫困双胞胎兄弟同圆大学梦》等稿件先后在各大主流媒体上进行了报道,2017年以来该区累计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教育扶贫稿件二十余篇次。
  扎根扶贫,全年无休,检查走访、服务群众,处处都有他的身影;办事不推诿,遇难不回避,为集体分忧、为百姓解愁、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是刘斌执著的追求;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他的工作效率得到同行和群众的一致认同,他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时刻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本色。

 刘斌(右一)在了解学生情况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由通讯员杨严丽、方志庆,本报记者韦玉柏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