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区教育扶贫找准“四个一” 刘斌:打“精准牌” 圆“助学梦” 生活中学习 锻炼中成长
03版: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88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12月1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887期  下一期
宜秀区教育扶贫找准“四个一”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0-12-16 10:36:05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扶贫是消除贫困的治本之策。安庆市宜秀区教育体育局紧紧围绕中央、省、市教育扶贫工作总体要求,把教育扶贫的主体责任扛在肩上,创新工作思路,夯实脱贫攻坚之基,在落实扶贫政策上做文章,在关爱困境儿童上下功夫,在助力精神脱贫上动真格,全力以赴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保驾护航,确保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精准资助” 不让一个学生因贫而失学

  “去年就读白泽湖中学以来,我先后享受了免学费、助学金、‘滋惠计划’、疫情防控生活补助等多项资助,读高中以后已经接受各项资助达1.3万元,包括我的学习、住宿、生活等费用都不用家里拿钱了。春季开展线上学习期间,扶贫部门还给我送来了一台崭新的智能手机,让我更加便捷地进行线上学习。”宜秀区杨桥镇的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王张飞对记者说。
  为了解决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带来上学费用的难题,兑现党和政府“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的庄严承诺。该区严格落实国家各项教育资助政策,向区内所有建档立卡学生家庭发放《宜秀区教育扶贫学生资助政策明白卡》,宣传学生教育资助政策,覆盖从学前到高校各个教育阶段。近五年来,该区累计资助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3024万人次,落实教育资助资金977.3万元,其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8576人次。同时,为进一步将教育扶贫推向深入,该区通过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广泛开展各类爱心助学及公益活动,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全面参与的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

“控辍保学” 让每一个适龄儿童义务教育有保障

  11月18日中午,该区杨桥镇花山小学教师曹刘林带上课本。骑着摩托车,前往离学校四千米的螺山村贫困户阮保华家,指导他的孩子小平学习。
  小平因有智力残疾,一直无法走进校园接受教育,导致了他性格内向、发育迟缓。学校开展控辍保学排查时,给小平新建了学籍。三年来,曹刘林和学校其他老师每周开展送教上门活动。“我们带着小学一年级教材过来的时候,发现孩子情况比较差,还达不到直接接受小学教育的程度,所以就重新准备了更适合他的图画类读本。”曹刘林告诉记者。如今,在多位教师的帮助下,小平的反应能力稳步提升,不仅能和教师主动打招呼,也能进行简单的识物练习。“多亏了老师们,孩子才能有这么大的改观。”阮保华感激地说。
  区教育体育局先后结合学籍、残疾人联合会、民政、公安等多部门数据对全区6周岁~15周岁所有适龄儿童入学情况进行全面排查,逐一落实去向,建立义务教育适龄人口入学台账,加强对失学、辍学和劝返复学情况的动态管理。针对区内部分义务教育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无法正常入学的实际情况,该区自2016年启动送教上门服务,对这些孩子的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进行了详细评估,为他们每个人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在孩子就近学校建立学籍后,针对每一个孩子的情况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及详细的送教工作计划。坚持每周一次送救上门、每学期一次送温暖。在送教过程中,教师主要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辅导方式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知识教授、康复训练和心理辅导等,保证这些孩子共享优质教育的同时,也把温暖、关爱和希望带给了家庭。

“优质均衡” 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美丽风景

  在罗岭镇黄梅小学,维修加固的教学楼、新建的食堂、餐厅、装饰一新的黄梅戏排练厅、宽阔平整的校园广场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校长谈国付说:“原来的教学用房老旧,操场、道路都是泥土路。现在,学生们不仅能在安全、舒适的教室里上课,还能在操场上锻炼、玩耍,图书室、实验室、餐厅一应俱全。你来看看我们排练的黄梅戏节目《打猪草》,学生们练得有板有眼呢。”
  罗岭镇黄梅小学的巨大变化只是该区众多义务教育学校的一个缩影,它得益于“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的实施。近几年,该区进一步加大“薄改能力提升”工作。累计投入资金近6000万元,新建、改扩建48所中小学校舍,新增校舍3万多平米,改造提升运动场13个3.9万平方米,新增优质学位近3000个。同时,通过完善校园各项配套附属设施,配备教学仪器和信息化设备建设,使全区中小学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再上新台阶。

“县管校聘”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优质师资教育

  “虽然支教工作结束了,但我的心始终牵挂着罗岭火炬小学的学生们。刚去的时候,一些学生的数学思维不积极、不深入,教学压力很大,但我慢慢地发现这些学生天真烂漫、纯朴热情,特别聪明,进步很快,我打心眼里喜欢这些学生。”区教学能手、大桥叶祠小学教师潘少美说。
  该区罗岭镇、五横乡地处偏远,生源随城镇化发展而减少,学校规模小、班额少。年轻骨干教师进不来、呆不往,不安心乐教。校长一到开学就发愁没有教师。为破解这个难题,该区以“县管校聘”改革为重点,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意见》,每年从城区抽调优秀教师赴乡镇农村学校支教。让乡镇学校的学生和城里的学生一样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该区实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出台乡村学校25年、30年政策配套细则,岗位晋级单列计划等制度,近五年共有四五十多名教师参与竞聘、支教、交流活动,其中70%教师在农村偏远学校支教交流。通过深度的交流竞聘,给城乡教育带来新变化,进一步推进该区教育优质均衡。

    □领导点评  教育扶贫无疑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措施。宜秀区教育扶贫工作紧扣学生精准资助、义务教育保障、薄弱改造提升、教师“县管校聘”四大工作要点,出实招,下实功,干实事,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通过更好的教育,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展现才华,打开更广阔的天地,托起贫困家庭稳定脱贫和发展的希望。安庆市宜秀区教育体育局局长  徐永生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