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有特色 消费助扶贫
03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88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12月09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883期  下一期
产业有特色 消费助扶贫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郭道江 谢婷婷 发布日期:2020-12-09 10:23:34

——安徽工业大学帮扶裕安区红石岩村产业扶贫纪实

  近年来,安徽工业大学党委高度重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该校党政领导每年多次到帮扶村——六安市裕安区红石岩村开展扶贫调研、召开专题会议,积极建立校地扶贫工作有效机制。该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特色产业为目标,以消费扶贫为手段,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多措并举,组合发力,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帮扶成效。
  立足本土 谋划产业
  “要想富,谋思路”。该校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了解到帮扶村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山区云雾弥漫的气候条件及特有的土壤能够形成优良的茶叶品质,是中国十大名茶“六安瓜片”的原产地;当地无工业污染,在大山深处还有很多野生茶。然而,当地村民在茶叶加工上均采用“一家一户”的分散模式,销售渠道不畅,产业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导致了茶叶价格偏低,农民收入不高。
  该校在深入调研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发展茶叶种植加工特色产业,发挥高校优势助力消费扶贫”的工作思路,决定把发展茶叶种植、加工作为红石岩村的特色产业,同时发挥高校学生食堂和教职工生活的需求优势,积极采购帮扶村及周边地区的农副产品,打好特色产业与消费扶贫的“组合拳”,助力老区人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整体规划 实施产业
  该校驻村扶贫工作队于2017年注册了红石岩村茶竹专业合作社,申报茶竹专业合作社特色种植加工、销售项目,建设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其中主厂房八百多平方米,附属用房五间),购置茶叶生产、加工设备和贮藏设备,完善合作社内控体系,明确茶叶加工、制作规范,提升茶叶加工能力和水平,通过人员培训、技术引进、设备更新、销路拓展等,实现茶叶“种植科学化,加工标准化,茶叶品牌化,销售多元化”。
  从硬件方面对茶园进行升级改造,选择优良茶树品种,淘汰低产、晚产、低品质茶树,对茶园进行施肥、除草、除虫、剪枝等科学管理;从软件方面邀请专家到村进行茶叶技能培训,从种植、采摘、加工、制作等方面进行全过程技术指导,提高茶叶种植、加工水平。目前共有茶园6960亩,年产干茶逾五万千克。
  四端发力 打造产业
  驻村扶贫工作队按照国家“一村一品”工程和六安市“一谷一带”建设和发展要求,对发展茶叶种植、加工特色产业项目实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从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销售”四端发力,打造茶叶种植、加工特色产业。
  在种植端,推进“两高一优”茶树品种种植,同时进行科学化、无害化管理,稳步实施“双替代”(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对茶园进行科学管理,打造无公害、高品质的有机茶和高山野生茶。
  在采摘端,从2017开始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茶叶技能培训,至今已培训六场三百多人次,明确了茶叶鲜叶的采摘时间、叶片大小、采摘方式等多项采摘标准。
  在加工端,在注册茶竹专业合作社的同时,物色合作社管理人员,申报合作社特色种植加工、销售项目,新建合作社标准化茶叶加工厂房,购置茶叶生产、加工和贮藏设备,注册商标;制定茶叶加工、制作规范,推进茶叶制作“规范化,品牌化,专业化,规模化”。
  在销售端,打造线上、线下的多元化销售模式,建立微信公众号宣传推介茶叶等农副产品,该校向教职工和广大校友发出消费扶贫倡议书,鼓励购买帮扶村以茶叶为主的农副产品,并开发AHUT助农平台进行线上销售。
  技能培训 提升产业
  每年邀请专家到村开展茶叶种植方面的讲座,讲授选用良种与科学种植、调整肥料结构、调整修剪方式、合理培养树冠及电子商务运营等知识。申报特色种养业奖补资金,引导贫困户采取换种、施肥、除草、除虫、剪枝等措施对老茶园改造,四年共改造老茶园1187.2亩,通过改造增加产量、提高品质。通过引进优质高产品种、对茶农进行技术培训、推广先进技术,茶叶的种植、加工、制作水平稳步提升,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坚守绿色 保证产业
  在合作社成立之初,驻村扶贫工作队、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合作社就达成一致意见,要坚持无公害生产,把打造绿色“有机茶”作为目标。驻村工作队和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共同发出致村民的一封信,动员全体茶农远离农药除草剂,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消除农药和除草剂的危害,真正打造绿色无公害的有机茶。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采摘标准、环境卫生、加工品质有了明确要求,茶叶还要经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严格检验,质量有了保证,茶叶的品质不断得到提升,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环保的茶叶品牌。
  消费扶贫 助推产业
  积极落实消费扶贫,助推产业发展。2018年、2019年、2020年连续三年采购帮扶村近3300千克茶叶作为职工福利,采购金额近80万元。驻村工作队主动联系校友、企业宣传推介帮扶村的茶叶和其他农副产品,目前已做到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
  “发扬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购买当地一份农副产品。您的每一次关注都是一份新的希望,您的每一份订单,都是助力国家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份宝贵的力量”是在疫情防控期间针对帮扶村农产品滞销问题该校发出的倡议书。同时,开通了可在线购买农副产品的AHUT助农平台,推送到学校师生、校友群,方便师生、校友购买,截至7月中旬,已助销农产品近五万元。
  为进一步推进助销帮扶村农产品的力度,该校邀请了两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2007届校友汝志刚回母校录制视频进行网上带货,推介帮扶村茶叶等农副产品,增大点击率,扩大销售量,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该校还积极将消费扶贫辐射到帮扶村周边地区,自2018年春季全省实施高校食堂面向贫困县(市、区)采购农产品工作以来,该校积极落实“面向采购”工作,把裕安区作为学生食堂粮油的主要供应点。2018年,学校采购杂交米、粳米和茭白等农作物达204万元;2019年,学校采购大米达410万元。
  安徽工业大学帮扶村茶叶种植、加工特色产业得到省、市、区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肯定。2019年8月,省委常委、六安市委书记孙云飞到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充分肯定了发展茶叶种植、加工特色产业,既生态环保,又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带动就业。2020年6月,区委书记陈社教到村指导茶叶种植、加工产业发展规划,对帮扶村迈向经济强村给予了充分肯定。驻村扶贫工作队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摆脱贫困为主题的微视频《情系红石岩》在省属和中央驻皖单位驻村帮扶工作微视频展演中获奖。

校领导组织带领常州校友会到帮扶村开展捐资助学活动

校领导调研帮扶村茶厂

改造后的老茶园,安放粘虫板进行除虫

茶竹专业合作社厂房

安徽工业大学发出助销帮扶村农副产品倡议书

安徽工业大学助农平台销售帮扶村茶叶等农副产品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