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将青春挥洒在希望的田野上 赵伟浩:火龙果熟了 事业红了 书记说 决战“双十一” 阜阳商厦再次刷新销售新业绩
06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876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11月27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876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陈光:将青春挥洒在希望的田野上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0-11-27 13:34:42

   秋收季节,在定远县桑涧镇河西村的田野里,放眼望去,一片片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犹如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成熟的稻谷,颗粒饱满,让人心生喜悦。
  24岁的陈光驾驶一辆收割机在自己承包的580亩稻田里熟练地收割着富硒稻。一个来回后,自动脱粒机便开始给稻穗脱粒,一粒粒圆润饱满的稻粒齐刷刷地流进了烘干机中。
  “今年富硒稻的收成好,预计亩产能达到1200斤。”陈光高兴地告诉记者。
  陈光,定远县桑涧镇河西村人,2018年毕业于淮南师范学院生物科技专业。当同学们纷纷选择进军大城市时,他却另类地重返“农门”——走向了故乡,将青春的汗水、创业的激情挥洒在家乡肥沃的田野上。
  “大学生创业,要从基层做起,从最需要的地方起步。”陈光说,“选择回农村创业、种植富硒稻是我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并非是一时的冲动。”
  “陈光是种田的行家能手,培育品种,插秧割稻,病虫防治,修理农业机器,他样样都能。”谈到儿子,陈光的母亲显得很骄傲,“他从小就跟我们干农活,一有空就来田里帮忙,肯吃苦,不怕累。”
  据悉,陈光的父亲是村里的种粮大户,每年都要承包上百亩的农田用于种植水稻。耳濡目染,陈光从小就对种稻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对农事也非常在行。上大学时,每年寒暑假,他都要帮父亲打理农田,并将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种稻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在淮南师范学院生物专业教师们的指导下,陈光的父亲种植的富硒稻长势特别好,产量也很高,经济效益非常好。
  大学毕业后,陈光便决定回到家乡,回到父母的身边,在富硒稻的种植上大展身手,干出一番事业来。
  然而,就在万事俱备,只等父子齐上阵时,一场意外发生了——陈光的父亲突然患癌去世。
  没了父亲,陈光一下子懵了,感到没有了支撑。但好在他很快便从丧父的悲痛中走了出来,在团县委等相关部门的帮助下,贷款十多万元,流转了上百亩农田,并购买了无人机、烘干机等现代化农业机器,开始按之前计划好的行事。
  第一年就获得了丰收。
  父亲生前成立了一个农业合作社,主要从事农机旋耕、收割、咨询服务,以及农作物种植及销售等业务,陈光将其接手了过来,并将四十多名贫困户吸纳了进来,合作社给他们提供就业岗位,让每户年平均收入增加近万元。
  陈光告诉记者,在团县委的组织下,他参加过多次大学生创业交流和培训会,结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人,创业路上有了好伙伴,大家彼此鼓劲、加油。
  陈光承包的田地,京福高铁在侧,池河水在一边荡漾流淌,旱涝保收,“明年,我计划实施稻鸭共养,种植出更多绿色有机环保的稻米来”。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