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的追梦人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874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11月23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874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扶贫路上的追梦人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胡玮玥 李 明等 发布日期:2020-11-23 10:51:44

记录脱贫攻坚
    拥抱小康生活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追求梦想、奔向小康的道路上,总有一些故事和瞬间让人铭记和感动,这些生活中的幸福瞬间和奋斗故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好注解。“你的小生活,都是值得记录的大事件。”据此,安徽青年报社、安徽省学生通讯社决定在全省开展“记录脱贫攻坚 拥抱小康生活”学生记者主题系列采访活动。


□胡玮玥  李  明
  参与学校  萧县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学生记者  王若涵  郑  彤  杨晨诚
            姚佳妮  徐子惠等

  “记录脱贫攻坚 拥抱小康生活”,本报学生记者系列采访活动仍在继续。11月11日下午,本报学生记者代表走进萧县孙圩子乡马庄村,对话安徽省司法厅驻宿州市萧县孙圩子乡马庄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荣誉获得者焦凤军,这位昔日的安徽省司法厅法治督察处处长,如今的驻村工作队队长。学生记者听他讲述扶贫工作队的奋斗故事,与他一起见证昔日贫困村的脱胎换骨,学习他“脱贫有限、发展无限”的理念,感受他倾尽全力为百姓服务的决心。

村里来了工作队
  马庄村位于萧县西南边陲,当学生们走进这个曾经所有人都说“没有看相”的皖北贫困村时,一幅幅乡村振兴发展图映入眼帘:整洁的房屋,宽敞明亮的扶贫工厂、阡陌巷道皆是水泥路……“这里看不出特别贫困的样子呢!”“是啊,和想象中并不一样。”学生记者们你一句我一句地在讨论着。
  “萧县有个孙圩子乡,有个村委会在马庄。省里来了工作队,引导农民奔小康……”村民刘发权编唱了一段皖北大鼓《村里来了工作队》,其中提到的工作队就是焦凤军以及省政府法制办的两名同志组成的驻村扶贫工作队。
  焦凤军耐心地和学生记者们谈起多年前的村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村民参与卖血导致交叉感染,很多家庭因此支离破碎债台高筑。刚来这里的时候,村部的大铁门锈迹斑斑,住的地方一下雨就进水,厕所也只是由两面墙和两块砖组成,路面坑洼不平,整个村子一片破落的景象……”
  萧县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六(5)班的王若涵问道:“焦爷爷,听说您以前在省里当了许多年的处长,那为什么来这个艰苦的地方当扶贫队长呢?”焦凤军笑着说:“省里不缺我一个处长,但村里却很需要我这个扶贫队长呀。脱贫攻坚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我能够参与到这场伟大的行动中来,是我一生的骄傲,也是一个党员的伟大梦想!”

贫瘠土地开出希望之花
  在焦凤军的桌上,摆着摞起来一米多高的扶贫手记,学生们一边翻看那些文字记录,一边向焦爷爷提出问题。萧县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六(5)班的郑彤问道:“焦爷爷,看了你这么多的工作记录,请问这些年里,有困难的时刻吗?”“有啊,工作队驻村后,最多的工作就是走村串户,了解村情民意。然而有些村民开始并不理解,甚至不配合工作,我就常到村民家中和田间地头解决具体问题,为他们找到发展产业的路子,为喜欢读书的村民买书,为生病老人扫地排水、送钱送物;为流浪的孩子设法安家……其实,和群众打交道最重要的就是要用心用情,为他们办实事。不管事大事小,他们都会记在心里,开展工作就会顺利很多。后来他们不但脱了贫,日子还挺宽裕,还成为了支持我工作的坚强后盾。”
  萧县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六(5)班的杨晨诚问:“那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能够得到帮助和支持吗?”“当然,有政策的扶持啊,在脱贫攻坚的决战时期,各方面都有政策保障。现在村里,种蔬菜、养牲畜,在各地农贸市场广开销路。村里不但建起扶贫工厂,还办起农场、合作社等,形成了一个以农业产业、工业产业为脱贫和发展基础的新村庄。”
  马庄村村支部书记郑玉超告诉学生记者:“在脱贫这场硬仗中,焦凤军时常是‘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四年走坏七双鞋,用自己的辛苦改善了乡村基础设施,换来了群众的幸福。”

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驻村的1300多个日子里,充满了酸甜苦辣。焦凤军和工作队带领村里5300多位村民一起奋斗,与贫困决战。有361户834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马庄村贫困发生率由15.7%下降到0.23%,成为省政府领导带队的监测评估现场观摩村。如今,马庄村的水泥路更长了,项目和产业更多了,班子战斗力更强了,村民们的笑容更加灿烂了……但是在焦凤军看来,脱贫有期,发展无限。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未来的工作仍不能松懈。
  六(5)班  姚佳妮:通过这次采访,让我感受到,全国的脱贫工作正在取得越来越大的成就,这一切都离不开扶贫干部殚精竭虑的努力,他们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态度,获得了群众的认可,让脱贫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敬佩,更值得我们学习。
  六(5)班  徐子惠:四年来,焦爷爷把所有的爱心和精力都倾注在了马庄村,把村里的父老乡亲当成了自己的家人,把造福这一方当成最重要的事业。通过这次采访,我要学习焦爷爷的这种精神,好好学习,长大后,为国家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本版稿件由本刊编辑和萧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王小伟  巩亚晴共同组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