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的“迎江探索” “迎江探索”意义在把好事办实
03版: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87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11月18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871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劳动教育的“迎江探索”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方迪 韦玉柏 发布日期:2020-11-18 10:18:03

□特约记者  方迪
  本报记者  韦玉柏

  出台区域性劳动教育指导文件、制定各学段劳动教育任务清单、聘任劳动教育兼职教研员……今年10月以来,安庆市迎江区教育体育局围绕深入实施劳动教育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积极推动辖区学校将劳动教育放在突出位置。
  目前,该区19所中小学的幼儿园100%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00%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有效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华中路第三小学开展系鞋带技能比赛

龙狮中心小学退休教师丁克天担任兼职劳动教育指导教师


“迎江探索”之一

强化区域指导 推动劳动教育深入落地

  在安庆市,迎江区在劳动教育方面的探索较早。2014年,该区绿地实验学校利用校园有限场地建设了该市最早的校园农场“开心农场”,同时将对农场的管理纳入课程,一些学校也将劳动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指导层次,但从全区范围看,劳动教育的覆盖还不全面、体系还不健全。
  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如何更好地贯彻《意见》,很快摆上区教育体育局的议事日程。
  “早在4月,我区就劳动教育实施情况设计了专门的调查问卷并全面摸底”。区教育体育局党委委员、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江兴玲介绍,通过调查,发现不仅存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覆盖不广的问题,较为突出的是劳动教育课程开设还不系统、师资力量依然薄弱,特别是一些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强区域统筹十分重要。
  9月,在区教育体育局“对标沪苏浙”考察浙江省宁波市期间看到宁波市江北区的两所学校均将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深受感染和触动的校(园)长们纷纷表示,出台一个区域性指导文件势在必行。
  10月初,经过前期的摸底调研,契合该区域实际的《迎江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台,并在全区秋季教研会议上进行了专门解读。与之相应的,区教育体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聘请负责创建优质均衡发展区工作的局督导办公室主任何轶文担任了首位兼职劳动教育教研员。
  “各中小学设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一课时,每学年设立劳动周,以集体劳动为主”“小学低中年级以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方案》不仅明确了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内容及劳动素养评价制度等工作内容,还提出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
  为确保中小学劳动教育落实落地,区教育体育局根据《劳动教育质量评价考核细则》对各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常态督导和量化考核。此外,还拟定了劳动教育任务清单,对不同学段学生在校内外及家务劳动中的具体任务事项进行了精准指导。
  “作为全区首位劳动教育兼职教研员,我会切实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成为劳动教师教学的引导者”。何轶文表示,在《意见》和《方案》的指导下,将积极为学生创设和拓展劳动教育校外实践活动,满足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以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迎江探索”之二

丰富校本课程 拓宽劳动教育实施载体

  随着《方案》的出台,该区中小学纷纷以实际行动迅速响应,利用校内外有效资源建设劳动教育基地,以及将劳动教育全面纳入校本课程,成为该区各校(园)的首要之举。
  在4月区教育体育局开展的劳动教育调查问卷中,开辟农场的学校占70%以上,88%的学校开设了不同形式的劳动教育课程,但随着《方案》的出台,目前该区中小学、幼儿园已100%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00%开设劳动教育课程。
  “大蒜籽2/3插入土中,浇水要浇透,同时还可以撒上一些稻草,保持泥土的松软湿润。”11月3日,在华中路第三小学的“空中迷你开心农场”,授课教师陈芳正在向学生传授种大蒜的技巧。虽然农场不大,但该校三年级至六年级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轮胎责任田”。
  9月,华中路第三小学就利用校园二楼平台现有空地建立了“迷你空中花园”综合劳动实践基地,被学生们称为“空中开心农场”。不大的空间里,一个个标有班级指示牌的“轮胎迷你田”依次摆开,由学生自己管理,种菜,浇水,收获。校方购买蔬菜种子进行分发,学生无一例外地成为了劳动实践课的主人。
  11月4日,长风初级中学的“青年农场”,师生们合作种植的橘子已经成熟,黄橙橙的像小灯笼挂满枝头。为了让学生分享收获的幸福感,学校将农场分成12个区域,并在校长的带头示范下,组织师生开展了采摘活动。学生们将采摘的橘子分到各班及教师办公室,让全校师生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
  “吃橘子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让学生们品尝到自己亲手种下的橘子,意义大不一样”。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余宏平认为,将劳动教育课程化,并将劳动课上到田间地头,更容易让学生们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技能、感受劳动艰辛、珍惜劳动成果,从而实现劳动教育育人的德育目标。
  在位于城乡接合部的龙狮中心小学,虽然校内没有适合学生们种植的场所,但这并不影响学校开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经过与周边住户协商,该校将校园东南边被当地居民开垦种植农作物的一片菜地开辟为劳动示范基地,并特邀该校有着丰富种植经验的退休教师丁克天担任兼职劳动教育指导教师,分批次带着学生们认识农作物,学习、体验种植、浇水、施肥、除草、治虫等劳动技巧。
  “凡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都由学生自主完成”。目前,该区各校每周均开设不少于一节的劳动教育课,除了由专任教师执教外,一些学校还邀请有种植经验的家长、热心人士等,参与到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指导中。区教育体育局师训中心主任胡静表示,下一步将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教师的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

“迎江探索”之三

加强多元联动构建劳动教育社会课堂

  除了校内的劳动教育课,该区还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倡导多角度、多层次的劳动实践,并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构建劳动教育社会大课堂,形成多维联动的劳动教育模式。
  “立冬节气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11月7日,虽然是周六,但依泽小学六(1)班的学生们在班主任孙燕的远程指导下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劳动实践课。
  课上,孙燕不仅告诉了学生们立冬吃饺子的来历及习俗,还通过视频将和面、醒发、拌馅、擀皮、包形……流程一一示范,在孙燕的指导下,学生们在家完成了包饺子这一劳动实践作业。
  在依泽小学制定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中不仅将劳动教育纳入课表和校本课程,还将劳动实践活动纳入到周末的课后作业,要求各年级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每周布置适量的劳动实践作业。
  “现在的孩子动手能力差、自理能力差,每周布置一项劳动实践作业,非常有必要。”学生家长马进表示。
  该区幼儿园对幼儿们劳动教育的实践引导也在如期进行。在墨子巷幼儿园本部大(1)班,五岁的方一经常在家里扫地、洗碗,甚至洗自己的小件衣服。家长杨年表示,看到孩子在家这么爱劳动,感到很开心,这与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是分不开的,自己也会当好孩子的行动榜样,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
  除了家庭教育指导,该区还充分利用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或其他社会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基地劳动、助农劳动、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
  在刚刚制定的“迎江区中小学劳动教育任务清单”中共拟定了不同学段共计15项社会劳动任务清单,包括“清理小区楼道或门院口卫生清扫”“定期去养老院、福利院、特殊教育学校等机构,参与志愿服务”“积极参与社区公益劳动”等方面,实际上,不少任务都已是该区学校开展多年的常态活动。
  龙狮中心小学、长风中心小学每年都会组织师生到学校附近的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每年植树节,四照园小学都会组织学生到校外的植树点开展植树劳动,学校还多次对接社区,让学生们到社区开展植树、清洁楼道等文明实践活动。多次带队参与活动的四照园小学教师马健介绍说,“学生们都非常喜欢参加这样的活动,这对校内的劳动活动是很有益的延伸和补充”。
  据了解,目前区教育体育局正在积极对接长风乡有关作物基地,拟将其打造成为集研学、种植等体验项目于一身的的校外综合性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并将有序组织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分批参与体验。
  “目前开展的劳动教育只能是一种探索,接下来要研究落实的东西还很多”。区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施爱国表示,将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具有迎江特色的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形成全区上下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浓厚氛围。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