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全椒传统文化对体育事业发展的影响 立足学生生活 润“法”细无声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
15版:课堂内外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86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11月11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867期  下一期
立足学生生活 润“法”细无声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谢 婷 发布日期:2020-11-11 11:26:46

学 科一 见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

□合肥市屯溪路小学滨湖校区  谢  婷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以生活化教学策略为主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激发学生兴趣,把道德与法治教学依托于生活实际中,对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予以培养。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从“交流生活问题,增强法治意识”“分享生活案例,提升法治素养”“加强生活体验,领悟法治责任”这三个方面对“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探究。
  一、交流生活问题,增强法治意识
  杜威曾经说过:“教师需懂得教材,还要懂得学生的需求和能力。”小学生价值观还没形成,思维比较简单,想法单纯,因为家庭、生活环境的问题,也同样存在着明显差异。我们在进行思政教育时,首先要研读教材,不能单纯地制定教学目标,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年龄、学情、生活因素等来调整相应目标,使其具有一定生活性。其次要推行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不能将方法架空在教材之上,要让其具有可操作性。
  例如,《知法守法 维护权利》一课中,教材中列出了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条例,在初步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前提下,还需要通过视频、案例解析等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律条文,维护自身权利。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小初衔接的关键期,价值观形成的雏形期。恰巧也是极易出现校园欺凌现象的时期,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活动园”的内容切入到这一话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探讨出如何面对“校园欺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明确认识到法律设置的年龄节点区分了不同类别的法律后果,但并不意味着未达到某些年龄节点的公民身处法外之地。掌握面对欺凌行为应采用的方法,鼓励学生拒绝欺凌、抵制欺凌。
  以上案例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创设与其生活实际问题相匹配的方法指导,更能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二、分享生活案例,提升法治素养
  社会与人类的关系密切,人类依赖于社会。教师需将生活教育的理论融入教学活动中,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之积极参与公共生活中,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效率,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中涉及到众多案例,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高效地引用,同时多关注、多引用学生身边的案例,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起到教育警示作用。
  例如,《我们的公共生活》一课中讲到“我们要维护好公共利益,保障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在实施这一教学环节时教师如果仅仅是生硬地去讲解,仿佛离学生远了些。教师可结合疫情期间的热点问题进行讲授。列举“合肥高新区某工业园出现5名新冠肺炎患者”这一虚假信息的新闻,通过讨论、辨析等形式明确认识到这一行为涉嫌违法。在舆论面前我们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以上案例,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一些具体化的生活案例,让学生进行了辨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从小养成与社会要求相吻合的行为规范。
  三、加强生活体验,领悟法治责任
  儿童的知识是通过其在生活中的直接体验、思考、积累而逐步建构起来的,儿童的发展是其怀着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与外部环境积极互动而逐步实现的。课程必须植根于儿童的生活才会对儿童有意义,教学必须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成长。
  例如,在教学《我参与 我奉献》一课中,为了帮助学生体会到“服务社区”的意义。教师提前联系周边社区,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出学校,来到社区参观,了解其为居民提供的便利服务。帮助学生认识到,温馨有活力的社区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建设美好社区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主动承担社区事务,从而主动参与到社区共建中。教师组织学生组成“博爱公益社”,每周一次走进社区图书馆充当“小小义工”,进行图书上架、整理、借阅工作。通过这些学生热爱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变成社区建设的受益者,社区建设的参与者。
  以上案例,教师在实际操作中,进行了学校、社会的教学资源整合,形成全方位的教育合力,拓展了教学空间,真正回归到生活中,实现此门学科的育人功能。
  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而言,教师需要有广博的现代资讯、敏锐的政治敏感度、多元的知识结构,确保学生在完成教材学习之外,将所学与生活相结合,并真正用到生活中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从而在儿童的生活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