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实践研究 一次德育寻香之旅 厚德少年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践研究
12版:教育在线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86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11月11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867期  下一期
厚德少年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践研究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士久 发布日期:2020-11-11 11:33:44

教学研究

□蚌埠市前进路第二小学  李士久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作为新世纪的小主人,更应该从小培养自己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文明素质,从而成长为懂礼貌、重礼节、讲仪表、守礼仪的高素质的人。那么怎样对小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呢?结合我校《尚礼育德》校本课程,我将其归纳为尊重教师、讲究仪表、团结同学、尊敬他人等。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序列训练,必须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
  一、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说服教育
  1.教师应以身作则。儿童是通过模仿来学习语言和行为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人尊敬,态度温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课堂上,教师用和蔼谦逊的态度与学生谈话,如:“请打开课本”“我个人有这样的看法”“这样回答可能会更好一些”,学生就感到亲切。如发现某个学生坐姿不端或做小动作时,不训斥叫嚷,而是走到跟前,轻轻扶他一下,或用眼神示意一下,学生就能意识到自己的毛病而自觉改正过来。
  2.汲取文学作品中的养分。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和组织学生多欣赏一些思想内容健康,具有艺术价值的诗歌、散文、童话等。教师可以读给学生听,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朗诵。如此既能丰富他们的日常用语,还能丰富其精神生活,指导学生的行动。如发现有的学生坐姿不端、站姿不美时,可以教一首儿歌:“坐得正,像口钟,站得直,像棵松,走路挺起胸,真是个好学生。”学生听来很感兴趣,都能自觉地端正坐、站、走的姿势。
  3.利用班队会、板报等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把同学中讲文明、讲礼貌的人和事登在板报上;把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分阶段登在黑板报上,让学生时刻对照自己的言行,定期评价学生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情况,表扬好的,批评差的,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文明的,什么是不文明的,从而明辨是非、美丑,受到深刻教育。
  4.结合学校《尚礼育德》校本教材,在尚礼育德课上,利用班班通教学设备教学生理解文明礼仪知识,学习规范的行为,并对一些不正确的行为展开批评和指正,通过表演、朗诵,知识竞赛、看视频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规范的日常行为习惯。
  二、让学生亲自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好习惯不是短时期内可以形成的。学生们知道了文明礼貌的行为规范,还必须付诸实践,逐步养成习惯。为了引导学生把认识转化为行动,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自做一做,体会体会。如表演“当老师来我家的时候”(起身迎接,向老师问好,让座端茶,送老师出门时说“再见,请再来”)。“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说“谢谢!”“费心了”)。“打扰了别人的时候”(说“对不起”“请原谅”)。“对方向你道谢的时候”(说“别客气”“不用谢”“没关系”)。这些表演,有生动的表情,文雅的举止,亲切、规范的语言。学生通过表演,可以加深认识,得到精神的享受,体会到文明礼貌的美,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经常实践,坚持不懈,逐步养成习惯。
  三、让学生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
  学生们每天都要在教室里学习、生活,无疑这个环境对他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室里窗明几净,一尘不染,讲台上整整齐齐,室内物品摆放井然有序,爽心悦目;生活在这样美好环境中的学生们还会粗野吗?当然,美是要有人来创造的,教室的拖把、扫帚放在哪个角落才不会影响美观,学生喝水的瓶子放在哪里比较合适,雨天伞挂在什么地方才不会使教室淌满水迹等等,这些都要细心安排,给学生以指点。
  是的,规范的行为习惯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我们要抓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序列训练,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处处讲究规范,做到规范,成为文明学生。尚礼育德,常抓不懈。相信文明规范的种子会在每一个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发芽、开花、结果。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