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路上的“联络员” 王红清:用爱呵护贫困生健康成长 柯国平:驻村上好扶贫“课” 吴晓波:光荣村的最美扶贫人 万阳艳:甘当折翼天使的守护神
07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86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11月11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867期  下一期
万阳艳:甘当折翼天使的守护神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程榕娟 肖红亮 发布日期:2020-11-11 10:59:58

□本报记者  程榕娟
  通 讯 员  肖红亮

  特殊学生的教育一直是教育扶贫战线上的重要环节。在无为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万阳艳就是这条战线上的一员。自学校2015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她一直以师者之爱帮助这些特殊学生及他们的家庭,不仅为他们提供学习之便,还为他们普及和提供各种资助政策,为这些“折翼天使”的家庭带去更多阳光。
  建校之初,万阳艳负责招生和教学工作,来报名的只有八名来自该市各乡(镇)的学生,他们中有身患唐氏综合症的、有行为异常的脑瘫儿、有情绪难自控的自闭症的,更多的是伴有多动、行动或言语障碍的智障儿童。因为学校条件有限,不能提供住宿,家长们每天需要开着电动车往返近20千米一日两趟来接送孩子上学。
  “看着这一张张稚气而无助的脸庞,想到他们背后身负巨大负担的家长,我当时就暗下决心,不能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万阳艳说。后来,随着自己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更深层地接触到国家的各种扶贫政策,为了给这些特殊的家庭减轻点经济负担,万阳艳主动与上级有关部门对接,与校长一起多方奔走,积极争取“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义务教育资助政策,并最终争取到最高补贴金额——每生享受625元/学期的待遇。
  2016年下学期,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万阳艳为主要负责人的教育扶贫和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学校学生资助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教育资助工作有章可循,确保资助资金发放公开、透明,确保资助对象全覆盖。
  教育扶贫工作事务繁杂琐碎,加上学校人手紧张,身兼数职的万阳艳每天都忙忙碌碌,经常忙得脚不沾地,但她坚持凡事亲力亲为,不管是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还是学生信息的录入、核查或修改,以及建档立卡系统和全国资助管理信息系统资助信息的上报,再到资助金的打卡下发,都留下她的身影。
  “毕竟这群学生不同于正常的学生,他们的父母大多也都身患残疾,爷爷、奶奶年纪大不识字,沟通起来有难度,越是这样,只有我自己做才放心”。万阳艳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每次下发资助表时都和班主任一起不厌其烦地将“四免一补”资助条款逐一解读一遍,同时下发告家长书,让家长心里有本明白账;领卡时均要学生、家长、班主任在场、有家长签名领卡,打卡到账后要家长签字确认,并且均留有照片存档,每一项都落到实处。
  在万阳艳看来,这份小小的资助如同一滴水,折射出的太阳光辉,可以温暖一群人的心。而她,愿意做教育扶贫战线上的这滴水,继续发光、发热。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