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皖南医学院获省学生资助民生工程绩效评价“优秀”等次;2018年,获省学生资助工作“优秀单位案例典型”……近年来,该校扎实推进学生资助工作,全面落实资助政策,不断加强政策宣传,加大精准资助力度,提升资助育人实效,努力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困难学生全覆盖
把握时间节点,在学生“入学前,在校时,假期中,毕业季”各阶段,利用学生资助工作网页、校园广播等各种媒介,全过程向学生及学生家长宣传国家资助政策;畅通“绿色通道”,确保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学,2019年新生采用“绿色通道”入学696人,缓交学费1.63万元;各学院积极开展资助“两节课”活动和“诚信教育主题月”活动,宣传各项学生资助政策……该校积极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与学生互动,构建了线上、线下全方位资助育人宣传模式。
该校学生处学生管理科科长吴映辉告诉记者,“我们始终以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为着力点,通过加强资助政策宣传,规范、优化过程管理,做好系统数据维护等方式,真正实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应助尽助”。
教育是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扫清“经济困难”这一求学路上的绊脚石是该校一直以来的责任与担当。关注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同时,该校结合实际情况,对未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临时困难学生、孤儿学生等进行精准帮扶,2019年发放校内资助金536.3059万元,切实做到了资助资金发放匹配、准确、适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无遗漏。
暖心助学筑未来
“大一的时候,在辅导员助理的帮助下,我很快就适应了大学生活。所以,我也想去做辅导员助理,想去帮助新入学的学弟、学妹们。再加上勤工助学,每月还有300元的酬金……”谈及在勤工助学岗位上的实践经历,2020级药学专业的辅导员助理晓琳(化名)言语中充满着感激。
晓琳的父亲患有残疾,家里生活拮据。她年纪虽小,却很懂事、有责任感,在辅导员助理岗位上干得踏踏实实,也在药学院学生会中尽着一份力。在她看来,之所以能有这么多可以锻炼自己的好机会,都是得益于资助政策和学校老师们的帮助,“国家助学金和勤工助学的酬金让我不用为生活费发愁了,也让我有更多时间用来提升自己,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实践中”。
晓琳只是该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勤工助学岗位中获益的一个缩影。
2019年,该校设置学生勤工助学固定岗位246个,分布在27个部门。其中,每年大约设置一类岗位49个、二类岗位197个、临时岗230个。目前已构建起一套较为完善的勤工助学工作管理机制,不仅成为了提升学校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有效途径,还成为了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效平台。
资助育人显成效
强化资助育人理念,构建资助育人质量体系,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学生资助工作全过程。近年来,该校坚持将资助工作与学生思想教育活动相结合,开展了许多内容丰富的资助育人系列活动,如今年举办了“学生资助诚信主题月”活动,参与学生达一万多人次。
加强诚信教育的同时,该校还聚焦励志教育。吴映辉说,“我们选树了一批优秀受助学生典型,让这些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学生担任‘资助宣传大使’,发挥其榜样示范带头作用,培养其他受助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等”。
五年级学生黄宇(化名)就是“资助宣传大使”队伍中的一员。疫情防控期间,他返回初中母校——亳州市第36中学,为学弟、学妹们带去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线下防疫教学课,还录制了防疫教学视频……他笑着说:“我一直在接受来自国家、学校、社会等多方的爱心资助,像这种关键时刻,作为一个医学生,能帮上忙,挺好的。”
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既暖了受助学生,也暖了受助家庭。现在,一批批受助学生已经成人、成才,他们将尽情地散发自己的光和热,照亮其他人。

学生黄香港在录制防疫教学课(皖南医学院提供)
点评
感恩资助 励志成长
□皖南医学院副院长 吴金月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皖南医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持续加强学生资助规范管理,在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校内奖助学金政策,学生资助工作进一步提质增效,为“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结合勤工助学、“资助宣传大使”等活动,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励志感恩诚信教育,形成“帮困——育人——成长——回馈”的良性循环,助力每位学生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