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安庆学生资助的“奋进之笔”
04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86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11月11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867期  下一期
写好安庆学生资助的“奋进之笔”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吴霖 李未亭 韦玉柏 发布日期:2020-11-11 11:06:10

□通 讯 员  吴  霖  李未亭
  本报记者  韦玉柏

  “这学期两个孩子的教育资助金已经收到了,有政府资助的,有学校老师资助的,还有许多社会爱心人士资助的,这几年每学期的资助账我都记下来,这是一笔笔资助金,也是一份份党的恩、社会的恩,以后要让孩子报答。”电话那头,操着怀宁口音的罗宏英激动地对结对教育帮扶教师陈栋说。
  “罗红英家是怀宁县三桥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学校安排教育帮扶教师陈栋和她家结对子,帮助罗宏英的两个孩子享受中职和小学教育民生工程资助政策,三年来,她家享受的教育资助有2.4万元,就学有了保障”。怀宁县三桥中心学校校长李龙节透露,学校还一直鼓励她的女儿陈锦通过职业教育继续深造,掌握专业技能,拔掉穷根子。
  李龙节介绍,罗红英是个坚强、知恩的单亲妈妈,她身上揣着红本子,每笔资助款她都记得清清楚楚,她一直说以后要让两个孩子报答党的恩情、感恩社会。
  可以说,学生陈锦是安庆市加强八万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兜底线”的缩影。
  近年来,安庆市始终将学生资助作为教育民生工程主战场,充分发挥资助在防止因贫辍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肩负托起明天希望的教育职责,谱写出一曲曲保民生、暖民心、促发展的民生乐章。
  紧盯学生资助体系构建,织密资助“大网格”,共筑寒门学子求学梦
  9月是收获的季节,是怀宁县金拱镇贫困户秦深一家的“幸福月”,大女儿通过国家资助大学顺利毕业刚刚找到工作,小女儿秦雨在普通高中资助的帮助下完成高中学业,也领到了武汉工程大学录取通知书。看着录取通知书,老秦幸福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但一想到这个因病致贫负债累累的家,如何承担小女儿的学费和生活费,老秦脸上露出对孩子的愧疚。
  在老秦一筹莫展时,金拱镇中心学校包保教师严平打来了电话,在吞吞吐吐的言语中严平得知他的“心病”。第二天一大早,严平就通过学校向县里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资助。几天下来,给秦雨申请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路费资助1000元和“圆梦计划”资助3000元,解决了她生活费问题,同时秦雨还办理了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大学学费问题也解决了,一揽子资助政策解决了他家孩子上学困难,老秦脸上再也没有了昔日的愁容,逢人就说,大女儿工作有收入了,小女儿上大学有教育资助,9月再也不是“发愁月”了,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党的惠民政策。
  “资助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在宜城大地已经遍地开花结果。“十三五”期间,安庆市建立并完善了“国家资助为主,校内资助和社会资助为辅”、涵盖“奖,助,免,减,勤”的资助体系。五年来,学前幼儿资助、义务教育生活补助、高中阶段助学金和免学费等国家资助体系保障力度不断加强,累计资助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69.7万人次,发放资金8.7亿元;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学金、民办学校减免学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等校内资助体系保障力度不断加强,累计资助学生11.7万人次,发放资金1.2亿元;社会捐资助学、公益助学基金、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助学金等社会资助体系扶贫济困力度不断加强,累计资助学生1.1万人次,发放资金0.4亿元;其中2020年较“十三五”初相比,资助人次增长接近10万人次,发放资金额增长0.7亿元,资助覆盖面平均提高约10个百分点。

办理资助材料

  近年来,安庆市积极探索, 开创教育扶贫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网格化帮扶模式,乡(镇)是大网格,全市148个中心学校校长是网格长,建立校长首问制,全面负责并指导、监督本乡(镇)教育资助工作,压实村小校长责任。村(居)民委员会是小网格单元,村小学校长是单元格长,在中心学校的指导下负责全村教育资助工作,制定村小学包保方案;建立教师包保制,安排教师实施结对帮扶,开展“百千万”大走访活动,2020年超过200所学校4000余名教师走访了7万余名建立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宣传教育扶贫政策,确保了教育资助无遗漏、全覆盖;确保无一个学生因贫辍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梦想筑起一张坚实的网。
  紧盯薄弱环节完善提升,实施“1234”机制 ,实现资助三个全覆盖
  安庆市不断创新学生资助工作方法,细化工作流程,精准聚焦建档立卡等四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探索并持续实施教育扶贫学生资助“1234”工作机制。人民网、《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聚焦安庆市教育扶贫新模式,进行了集中报道,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首先是成立专班高位统筹。为高质量打赢教育脱贫攻坚,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安庆市在教育民生工程领导小组下成立“学生资助专班”,市教育体育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成员由教育、扶贫、财政、残联、民政等部门组成,加强部门信息互通协作机制,实行“日报告,周碰头,月调度”制度,加强工作督查和暗访,发现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督促整改,编印《工作简报》153期,宣传、推广创新做法和成效,统筹部署推进全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其次是健全“双保险”机制。全面建立“线上比对,线下排查”的“双保险”机制,统一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学籍系统数据与扶贫、民政、残联数据库比对,自动识别出建档立卡、城乡低保、残疾、特困救助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对所有在校生逐一排查复核,确保精准识别资助对象。
  近年来,安庆市已实现学籍信息、扶贫信息、低保信息、特困救助信息、残疾学生信息大数据共享机制。每学期教育部门将六十余万学籍数据与扶贫部门数据、民政部门数据、残疾人联合会数据比对,精准锁定七万余名建档立卡学生、五千余名低保及特困救助学生、一千余名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发放给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线下排查复核。实现在校学生精准摸排全覆盖,资助对象精准识别不漏一人。
  实施“三层示范带动”。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着力打造了一批学生资助先进示范典型,不断复制、推广成功经验。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标准化建设,统一执行“机构标准化,程序标准化,业务标准化,办公标准化,档案标准化”等“五化标准”,建立完善县、乡(镇)、村三层示范网络,指导学生资助基础工作较好的县(区)打造示范县(区),每个县(区)选择部分乡(镇)中心学校建成示范乡(镇)、村小学建成示范村,组织带动其他县(区)教育局局长、乡(镇)中心学校(村小学)校长和学生资助专干到示范县(区)、示范乡(镇)、示范村参观学习。通过强化示范引领、服务带动作用,实现“县带县,乡带乡,村带村”,整体带动全市资助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2018年以来建立学生资助示范县3个、示范乡(镇)5个、示范村14个。在示范引领上下功夫,学生资助工作走上规范化、标准化轨道。太湖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等一批示范单位荣获全国、省推荐学习单位。今年省脱贫攻坚普查反馈,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不漏一个、不少一项,市民生工作第三方监测反馈,群众资助政策知晓率达100%,群众满意度超95%,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交出亮眼成绩单。
  搭建“四级包保网络”。实行“市包县(区),县(区)包镇,镇(村)学校包村,教师包户”的“四包”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市教育体育局班子成员分别结对包保一个县(市、区),县(区)教育局建立教育扶贫联系点制度,协同推进,加强教育扶贫工作督促指导,层层压实工作职责。
  “十三五”以来,安庆市1930所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基本实现了“所有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保障目标基本实现。
  紧盯自立自强品格培养,探索育人新模式,从“资助助人”到“资助育人”
  2017年2月23日,《人民日报》以“梦圆大国‘小工匠’”为题,刊登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资助育人百名成才典型,全省四位学生位列其中,安庆市桐城望溪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胡祥榜上有名。胡祥通过国家资助顺利完成学业,凭借所学一技之长,创办汽修厂,不仅创业成功,还敞开大门接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厂实习。在他事业高峰的时候,接受家乡父老的邀请,毅然放弃如日中天的企业,到桐城市龙眠街道黄岗村任村党组织书记,吃水不忘挖井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近年来还涌现出如省级励志成才优秀学生典型彭高丽,全国“最美中职生”徐广宇、王鑫等励志成才、感恩国家、回报社会的感人事迹,他们都是资助育人成才典型代表。
  “扶贫先扶志”,长期以来,安庆市积极开展诚信、感恩、励志主题教育,以励志成才演讲比赛、“群众话民生”“图看民生”为载体,广大教育资助受益者用“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讲述教育扶贫和民生工程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新变化,让学生切身感受党的惠民政策,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在校园内形成诚信、感恩、励志等氛围,丰富学生内在精神生活,消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神上的贫困“烙印”,使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受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和国家、社会对他们的关爱,懂得感恩国家、回报社会。
  促进公平是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党和政府做出的庄严承诺。五年来,安庆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回应人民群众期盼,逐步形成了以财政投入为主、学校和社会资金为重要补充的经费筹措渠道,构建了政府主导、学校和社会广泛参与的“三位一体”资助格局。国家奖助学金、学费减免、助学贷款、生活补助、勤工助学和“绿色通道”等多元混合的资助体系已日趋完善。教育资助的民生福祉惠及千家万户,教育资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这是奋斗的五年,也是辉煌的五年。
  展望“十四五”,安庆市学生资助工作者将谨记神圣使命,始终把资助责任扛起来,促进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持续写好学生资助“奋进之笔”、上好学生资助民生课程,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风雨同行人,为他们带去党和政府的春风雨露、带去学校的关怀和鼓励,给学生及家长一个温暖的答复,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点 评

让资助工作驶上快车道

□安庆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  王良宜

    回眸“十三五”,这是奋斗的五年,也是辉煌的五年。在省教育厅的关心和指导下,安庆市学生资助工作驶上快车道,取得长足发展。五年来,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学生资助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所有学段全覆盖、公办和民办学校全覆盖、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促进了脱贫攻坚和共享发展理念的落实。
    展望“十四五”,我们再出发。全市学生资助工作者将谨记神圣使命,始终把资助责任扛起来,促进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探索“智慧资助”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启“绿色通道”,注重“资助育人”为寒门学子点亮前行道路,持续写好学生资助“奋进之笔”、上好这门温暖的民生课程,以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扎实的努力,投身新的历史进军,开启全面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