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中药科技学校在首届全省中华职教双创大赛中获奖颇丰
04版:阳光中学生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86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11月02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861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亳州中药科技学校在首届全省中华职教双创大赛中获奖颇丰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0-11-02 11:18:45

  10月15日至16日,首届安徽省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在亳州中药科技学校落幕,该校入围现场决赛的四个项目全部获奖。“香伴生活——中药功能性香囊”项目获中职组一等奖;“九制黄精——药食同源之精品”项目获高职组二等奖;“料理人生——药食调养便捷式中餐药膳”项目获中职组二等奖;“乐养无忧——智慧居家养老”项目获中职组三等奖。
  本届大赛的主题是“弘扬工匠精神,助推创新创业”。大赛旨在为第四届全国“双创大赛”做好选拔推荐工作,进一步推动我省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技工大省建设和“创业江淮”行动,提高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水平。
  技能为立身之本,学习为提升之道。多年来,亳州中药科技学校注重产教融合,旨在为地方、为国家输送一批批优秀的技能型人才。该校参与四个项目的乔帝杰、王研研、张青青、李菀清、周小丽、康晓凡、王倩文、卢登科、修雪茹……闪闪发光的名字背后不仅是他们为大赛付出的辛勤汗水,更是对该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再一次肯定。

让芳香伴随我们的生活

  “说起香囊,大家都知道,但是提起它的制作工艺,却没有人愿意去学习,因为过程比较繁琐复杂、枯燥无味。”提及研究这个项目的初衷,项目领衔人乔帝杰这样说。
  2019年10月,在一次面向大众的中药学实践活动上,乔帝杰和一众同学看到了香囊的制作工艺和配方研取,作为一项传统工艺,如今却少人问津。他们感觉非常难过,起初只是想让香囊的传统工艺展示在更多的人面前。后来,在教师的提议下,他们报名参加了首届安徽省中华职教双创大赛网络选拔赛。结合大赛关于创新性的要求,他们将中药产品添加到香囊中,提出“让芳香伴随我们的生活”的创作理念。
  从香囊、药枕、药兜系列中,他们目标明确,选择从儿童药兜入手,“现在很多小孩子不愿意使用化学药品,所以我们想着通过中药气味发散的方式让体内一些潜在病因消除,如腹泻、感冒等。这样做一个儿腹安药兜,就可以有效地治疗、预防五岁以下儿童的腹痛和着凉。”在功能性上,他们增加了安眠、提神等功能。
  准备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产品的配方是他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想要达到一个科学的配比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多次的经验去反复验证,不过好在学校之前有过这方面的经验,我们从中学习和借鉴到了很多。”赛后,乔帝杰特别感谢学校。说起参加比赛的过程,项目组全体成员感慨万千。王研研说:“香囊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装饰品,也可以通过和药物结合获得功效上的提升,起初让我有一种想要探索的欲望”。“在比赛过程中学习到了很多在校学不到的知识,增长了很多实践经验。”张青青告诉记者。
  作为学校唯一一个获得一等奖的项目,他们目前正在准备冲刺国赛,希望在国家级赛场上向更多的人展示中药功能性香囊的制作工艺。

    “香伴生活——中药功能性香囊”项目组路演中


提升黄精品质 助推脱贫攻坚

  “九蒸换凡骨,经著上世言”。九蒸九制是一种中药材的传统炮制方法。而经过精心九蒸九制之后的黄精,功效明显增强,口感更加香甜,食用后不良反应几乎消除……正是因为这些益处,“九制黄精——药食同源之精品”项目应运而生。
  在前期项目市场调研的过程中,项目领衔人李菀清和同伴们发现九制黄精市场潜在的需求量很大,有需求意向的人员占60%以上。她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越来越注重养生,如果我们深入研究黄精的九蒸九制过程,让黄精的功效发挥到最大,会对人们有很大的帮助。
  正是抱着这样的期冀,在教师的帮助下,他们首先发现九华地区种植出来的黄精品质要比其他地方高出很多。而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当地贫困户居多,“能不能让这些贫困户帮助我们种植黄精呢?”这样的问题提出之后,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现如今,九华地区已有200户至300户贫困家庭以种植黄精达到脱贫。“我们没有想到研究项目不仅能增加当地人民的经济收入,还能响应国家脱贫攻坚的号召。”虽然只是一份微薄的力量,李菀清依然开心地说。
  随着项目的推进,负责资金账目管理的周小丽告诉记者:“考虑到项目未来投入到市场的可行性,我们已经在各省会的部分医院和零售药店设置了产品体验区,让用户们优先体验。”营销方式是线下与线上相结合,微信、抖音、快手、淘宝上都能看见他们宣传产品的痕迹。
  在项目路演的最后,他们向所有评委和参赛选手展示了对项目长期发展做出第一个五年计划,获得了高职组二等奖。

    “九制黄精——药食同源之精品”项目组合照


复杂药膳便捷吃

  当今社会,“996工作制”日渐盛行,越来越多的上班族频繁熬夜加班,作息、饮食双重不规律导致亚健康人群逐年增多。如何让加班族在彻夜奋“战”后吃上一碗热乎、营养的饭?这是“料理人生”项目组面对大赛第一个考虑到的问题。
  “能不能结合地方特色将中药材加入饮食之中?”项目领衔人康晓凡和同伴们一拍即合。看到药膳正以全新的姿态走上百姓的餐桌,成为膳食界的新宠,他们决定通过药膳的形式,将药材与食材相配而做成美食。寓医于食,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是考虑到传统药膳制作流程复杂,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他们在市场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大众对于药膳的认可度其实是很高的,如果更加方便携带,他们愿意去尝试药膳。”康晓凡告诉记者。
  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量,小组五名成员分工合作,通过网络调查和实地走访学校、社区等进行深度调研,调查方式多管齐下,得出结论:42.07%的人群偏向速食食品,78.98%的人群对便捷式药膳感兴趣。“正是因为有了大众对于药膳的认可度,才让我们有了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项目组成员王倩文说。
  为此,结合项目要求,他们设计出两款新型的药膳产品——十全大补面和灵膳面。外包装像方便面一样,开袋即食,因为加入了中药材的原因,食品功效大大增加,有温补气血、滋阴补肾、抗衰老等普通食品不具备的功效。带着这样的产品和理念,他们一路奋进,直至跨进省赛的大门门槛,最终获得了中职组二等奖。
  赛后,谈及为了项目准备的过程,每一位成员都历历在目,卢登科告诉记者:“大家一起努力加班的过程很激励人心,团体的力量是最强大的。”

    “料理人生——药食调养便携式中餐药膳”项目组合照


智慧助居家 养老乐无忧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生活节奏。社区封锁,老人护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作为一名护理专业学生,该校学生修雪茹加入社区志愿者,为老人提供养老护理。期间组成了团队,并从这里开始了她的创业之旅。
  本着“让中国老人活出生命质量”的创业使命,修雪茹和她的团队以亳州市魏武社区和薛阁社区为蓝本,建立了线上乐养无忧平台与线下社区智慧小屋。两者相结合,旨在为老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养老服务中心。但是创业的道路难免遇见困难险阻。修雪茹坦言道:“我们项目最大的阻力是在前期的推广上,老人对于智能设备的了解程度低,所以普遍不能接受。”
  如何解决老人接受度的问题,整个项目组再三思虑,决定从产品本身入手。“老人怕的就是麻烦,那我们就让产品变成一键式智能穿戴设备,轻松一键,方便快捷”。改变思路之后,他们将研究重心放在线下、嵌入社区:一方面开展公益性服务,建立固定社群;另一方面与社区签订协议,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
  整个研究项目的覆盖面要求修雪茹必须在短时内接受大量新知识,年仅17岁的她几近崩溃,“你要记住你不是一个人,还有老师和同学都在你身边一起奋斗。”是这些温暖的话语一次次地给予她力量。
  智慧助居家,养老乐无忧。如今,全体组员都在朝着“乐养无忧”养老模式规模化共同努力。

    “乐养无忧——智慧居家养老”项目组合照


校长点评

  为了筹备首届全省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校党委书记、校长李刚先后两次带领我们到中华职业教育社对接大赛相关事宜,并多次组织到合肥理工学校学习他们以往的举办经验。
  因为我校已连续三年承办医药卫生类的省级、市级职业技能大赛,具有非常丰富的组织经验和一个优秀、敬业的组织团队。这一切当然离不开我校近年来形成的校企合作、理实一体、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中,我校始终将办学定位在服务地方经济、培养技能人才。学校开设五大类32个专业,其中中药专业和护理专业是我校两大特色专业。2016届的一名学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2018年与学校合作,学校提供场地,将实训楼近3000平方米的面积交给他做“校中厂”。现在该公司年销售量在2000万元左右,并在2019年获亳州市十大优秀电商之一。现在我校很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在该公司实习、就业。这不仅是我校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的最好体现,也是我们深耕职业教育的最好成果之一。
  亳州市作为一座拥有1800余年中药历史的城市,正在致力于打造世界中药之都。结合这种大环境背景下的发展需求,我校更要顺应时代发展,设立相关专业为地方经济贡献出学校的一份力量。
   □亳州中药科技学校副校长  贾效彬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刘静茹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