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学院:十里长湾 春风拂面 丁景良:开拓“双轮驱动”产业扶贫模式 科教扶贫助农奔小康
22版:教育扶贫安徽答卷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86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10月30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860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科教扶贫助农奔小康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0-10-30 10:58:36

领导点评

安徽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  李  震
科教扶贫助农奔小康

  安徽科技学院历来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把定点帮扶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常抓不懈,一以贯之。自2014年10月学校首次向涡阳县王桥村派驻扶贫工作队以来,共派出三批五名优秀的干部驻村帮扶,已连续帮扶六年。这六年来,扶贫工作队发挥农科院校专业对口的优势,本着扶持要扶根的思想,积极开展科教扶贫,真正传授给农民先进的农业技术,让农民看到了希望,同时解决农产品销路市场的顾虑,他们才会真正的脱贫不返贫。
  扶贫工作队去了之后,王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得到了提高,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村民的心态由原来的“等,靠,要”转变为“赶着山羊奔小康”“栽上果树寻致富”“双轮驱动”产业扶贫发展思路。这些工作成绩都离不开扶贫工作队队员的努力。他们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克服了家庭和工作的种种困难,扎根农村,努力工作,用科技的力量带领王桥村干群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产业发展之路,用优良的工作作风带出了一支年轻可靠的农村干部队伍,用自身不懈的努力为涡阳县和安徽科技学院架起了校地合作的稳固桥梁,用学校人才和技术优势开启民智,为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
  六年来,在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组织、科研、财务、后勤、工会、学生工作、关心下一代等单位(部门)积极引导、组织党员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会会员,通过技术培训、村级产业扶持、消费扶贫、教育扶贫、党建资金支持等多种形式,与扶贫工作队一起出色地完成了省委和学校赋予的任务,帮助王桥村村民成功摆脱了贫困,获得贫困地区干群的高度认可。
  “行百里者半九十”。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希望扶贫工作队的同志们能够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四不摘”讲话精神,接续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安徽科技学院将以贯彻、落实学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为抓手,面向“三农”持续开展应用型研究,持续发挥学科专业及技术人才优势,为全省脱贫攻坚事业、为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肖蕾、通讯员邓艳萍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