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扶贫 绽放“希望之花”
07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856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10月21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856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深化教育扶贫 绽放“希望之花”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0-10-21 12:28:31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为打赢教育扶贫攻坚战,肥西县统筹谋划教育扶贫机制,形成县教育体育局、中心学校、村小学和县政府、乡(镇)、村(居)双轨联动、齐抓共管的教育扶贫工作新格局。

硬件蝶变 让家门口上名校成为现实

  8月31日是肥西县花岗中心学校新校区开学的第一天,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崭新的教学楼、一流的配套设施、干净的校园环境,让人难以将这样一所学校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学校画等号。教室里书声琅琅,操场上青春洋溢,充分展示出这里已然开启了新希望,踏上了新征程。
  “现在学校的教学条件远比以前的好多了,我们花岗地区的孩子也能够享受到和县城的孩子同样的教育资源。”看着校园里一个个跳跃的身影,花岗中心学校校长何洁笑着说。
  花岗中心学校新校区占地面积78亩,建筑面积1.95万平方米,学校主体建筑包括教学楼、行政楼、艺体楼、阶梯教室、风雨操场等,配套设施完善。花岗中心学校新校区的启用标志着肥西县全面完成乡(镇)中心学校迁址新建和改扩建任务。
  近年来,肥西县从全面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入手,覆盖贫困地区,聚焦薄弱学校,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努力消除城乡学校在建设标准上的差距。2013年以来,该县投入资金二十多亿元,新建中小学23所,改扩建中小学校13所,其中,丰乐中心学校、铭传中心学校、高店中心学校等20所新建学校建成交付使用,花木城小学、桃花潭小学、县特殊教育学校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义务教育补短板,信息化是关键。该县以“三通两平台”建设应用为抓手,投入3.5亿元,建成1个肥西教育数据中心、49所校园无线网覆盖学校、82个数字化实验室、53个录播教室、62个图书管理系统,82个3D打印、科学探究、创客、STEAM等科技创新类教室。全县80%以上班级多媒体更换为触控一体机,中小学功能室、图书室、实验仪器设施设备及音乐、体育、美术、卫生器材配备等指标均高于省颁标准。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该县将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延伸到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规格配置,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一栋栋美丽的校舍拔地而起,一间间设施完备的实验室与多媒体教室投入使用,从巢湖之滨到大潜山脚下,从小井庄到刘铭传故里,从城关近郊到偏远乡村,学校已成为当地最亮丽的风景,重塑着乡村教育的新标志,彰显着乡村教育的新骄傲。
  学校建得好,不如管得好。为提升全县学校办学品质,该县走出了一条从合作办学到集团化办学的创新发展之路,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激发乡村教育新活力,让偏远乡村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名校”。
崭新的标准足球场、可承担多类实验的自主体验馆、精彩纷呈的小剧场、每周都开展活动的航模社团……你能想到这是一所农村学校吗?在上派镇就有这样一座农村“明星校”——肥西县南门小学上派分校。而谁能想到,这所学校的前身是城乡接合部的一所安置点小学,以前学校为没有生源而担心,如今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周边越来越多的孩子入学,当地一些居民为了把孩子送进这里读书,又从城里搬回来居住。短短六年时间,学校从原来的四百余名学生发展为现在的两千三百余名学生,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2014年,该县引进南门小学成立上派分校,拉开合作办学的序幕。随后的几年中,合肥市第42中学华南城分校、合肥八中教育集团铭传高级中学、西园新村小学翡翠分校、合肥市第七中学与农兴中学合作共建班相继成立,肥西县合作办学步入深水区。为进一步扩大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2019年,该县出台《统筹推进全县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组建16个教育发展共同体、成立7个教育集团,通过县内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共建、集团化办学,实施一体化管理,助力教育协同发展,让更多乡村学生获得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这个学期,合肥八中铭传高中教育集团托管的老牌名校——肥西县丰乐中学再度迎来生源大幅回流的喜人现象,从最初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十几个学生,发展到今天的近400名在校生,曾经萧条的校园变得热闹欢腾起来。
  不光生源回流了,教师们的精气神也有了很大的转变,9月7日,该校教师工作群里通知教师们把开学第一课集体备课的教学设计交一下,一位老教师不由自主地在群里说:“自己找回消失多年的当教师的感觉。”
  新学期,新气象。变化正在悄悄发生,从学校到教师,再到学生,从合作办学发展壮大,再到集团化办学,全县学校由内而外地焕发出一种全新的精气神,在该县,老百姓“在家门口上名校”的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如今,不仅仅引进学校发展壮大,一批县内名校茁壮成长、脱颖而出,肥光小学阜南城西校区、肥光小学蓬莱路小学校区相继成立,标志着该县从外引开始走向内驱,肥西优质教育影响力越来越强。

内涵提升  让每个学生实实在在地受惠

  兜底有保障。“收到了,收到了,真的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一家的关心……”周宇桀的奶奶在电话中高兴地对电话随访的教师说。周宇桀是滨湖学校四年级学生,自幼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患有精神疾病,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2016年秋,72岁的爷爷拉着载有稻子的大板车不幸翻入水沟,跌断了大腿骨和几根肋骨。正当一家人陷入绝望的时候,扶贫政策送来了温暖,周宇桀一家享受了低保待遇,让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在学校,周宇桀倍受班主任和老师们的关爱,每学期除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外,还享受非寄宿生生活补助等教育资助。这不,他奶奶的邮政储蓄卡上刚刚收到县教育体育局打卡的250元钱。2020年上半年,该县已向周宇桀这样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补助240.719万元,惠及5038人。
  “孤雁”不孤单。“因为脑瘫比较严重,孩子没有办法去学校。他小的时候,我们自己买了识字卡和早教机在家教,渐渐长大后我们就力不从心了”。梁涛的父亲说,家里的积蓄都花在了为孩子治病上,以前每次看到孩子渴望学习又无法满足的眼神就非常心酸。县特殊教育学校送教教师的出现为这个家庭带来了希望。三位老师定期到梁涛家里送教上门,在每周近两个小时的送教时间里,教师们轮流帮助梁涛复习功课。为做好建档立卡、残疾等贫困户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工作,该县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情况进行常态化摸底排查,将疑似失学儿童的核查和劝返复学情况划分为14个片区,由14个片区所在的中心学校负责和村(社区)、派出所进行沟通协调、共同核查,对摸排出的特殊学生实行“一人一案”工作制度,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学生平等接受教育权利,帮助落单的“孤雁”重回义务教育的队伍。
  喝着牛奶,吃着鸡蛋。早在2015年,该县就在合肥市率先试点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计划,清平中学、梁岗学校、官亭中学、界河学校等四所试点学校近千名农村寄宿学生享受到了学生营养餐。2016年,实现公办寄宿制学校寄宿生全覆盖。2017年至今,该县每年投入400万元,将营养餐覆盖到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全体学生。同时,大力推进学生午餐工程,完成10所学校食堂改造,在城关和桃花片区16所学校实施午餐配送。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关注乡村儿童健康成长、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后顾之忧的重要举措,也是乡村教育扶贫的重要力量。
  打通偏远断点。圆圆胖胖的车身、鲜艳的黄色“外衣”,长长的车“鼻子”,“鼻子”上还架着一副小“眼镜”。每天清晨和傍晚,一辆辆可爱的“长鼻子”校车穿梭在乡间公路接送学生上下学。2013年,该县在合肥市率先开通校车,实行政府投资购置校车、公司承包运营方式。目前,校车公司共管理校车75台,总座位1866个。服务高店乡、铭传乡、山南镇、官亭镇、柿树岗乡、紫蓬山管理委员会及桃花工业园七个乡镇(园区)的20个校区。校车运行线路134条,运营站点520个,服务学生2083人,日运营边次534边、日运营里程4186千米,日周转人次4476人次。累计安全行驶465万车千米,运送学生633万人次。自运行以来,没有发生一起交通责任事故,安全管理、服务学生持续保持良好态势,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肥西教育脱贫攻坚速度、肥西教育脱贫攻坚模式、肥西教育脱贫攻坚经验……是标签,是荣耀。从硬件到软件、从内容到方法、从传统管理到现代治理等,历史正记录下携手并进的共同跨越。

肥西县南门小学上派分校的学生们开心地领新书

肥西县千名教师共同签署师德承诺书,齐声宣誓践行师德

肥西县山南中心学校校车

肥西县三河镇清平小学校园一角

肥西县花岗中心学校新校址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程榕娟、特约通讯员林兴勇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