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的是灯 传承的是文明乡风 洋蛇灯背后的感恩故事 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我与洋蛇灯的“久违”会面
02版:学生记者在行动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854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10月19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854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杜馨雅 发布日期:2020-10-19 10:23:58

□撮镇中学七(2)班  杜馨雅
          辅导教师  乔  璐

    9月11日的早晨阳光明媚,我作为肥东县学生记者,心情是高兴而忐忑的,因为我们今天要去了解洋蛇灯传说,去寻找徽文化,发现家乡美。
    我坐在车上时,领队老师和我们讲述着洋蛇灯的由来,洋蛇灯是肥东县大邵地区独有的传统蛇灯,洋蛇灯的故事在当地口口相传:明末元初,邵姓婆媳为避元兵迫害,躲在东山一个山洞里。不幸遇上元兵,元兵欲对婆媳二人图谋不轨,婆媳大声呼救,此时突然山风大作,雷电交加,暴雨倾盆,一条数丈长的白蟒蛇飞下山崖,口吐蛇珠,救了婆媳二人。99天后,媳妇生下一子,取名思明。当他18岁时,母亲告知前事,邵家认为那条巨大的白蟒是来自东洋大海的蛇神,邵思明遂发动全村扎蛇灯以感恩纪念,取名洋蛇灯。我们听了后恍然大悟,开始对即将到达的目的地充满了好奇心。
    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后,有一位老先生站在屋子里,我们进去得知,原来他是该县唯一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邵洋蛇灯传承人74岁的邵传富爷爷。接着,他和我们讲起了洋蛇灯的起源,我们听得入了神,不禁感慨邵爷爷为洋蛇灯付出了这么多。洋蛇灯传承很有特色,每18年舞一次,每次会增加一节。截至目前,蛇灯已经长达一百多米。邵爷爷介绍完之后,我们心中就产生了一些疑问,比如这个洋蛇灯是否会继续传承下去?这个洋蛇灯是多少人举起来的?邵爷爷不紧不慢地为我们解答了这些疑惑,我们更加崇敬这项传统艺术了。在回来的途中,我感悟到了邵爷爷的传承精神,我想要向我周围的同学、老师、亲朋好友介绍洋蛇灯的故事,将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一直传承下去。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