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路上写青春 一段援疆路 一生援疆情 让生命刻上雪域高原的印记
07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85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10月16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853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一段援疆路 一生援疆情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0-10-16 10:19:19

 

  日前,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援疆教师史磊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评为“第九批省市优秀援疆干部人才”。
  2017年7月,史磊作为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到和田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院任教。
  不等不靠,解决专业上的“一穷二白”
  史磊是珠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的教师兼珠宝鉴定师,既精通理论,又深入实践。为了把自己所学所知传授给更多的人,帮助更多的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的他选择进入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任教,从事珠宝玉石教育工作,希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珠宝行业人才。
  史磊热心公益活动,希望用自己所学知识服务社会。因此,他多次参加珠宝鉴定进社区活动,帮助社区的居民免费鉴定珠宝玉石,以各种形式宣传、普及珠宝鉴定知识。
  2017年暑假,在孩子年幼、家庭负担很重的情况下,史磊响应国家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由省委组织部组织的援疆工作。到达受援学校之后,面对一穷二白的专业发展现状,他不等不靠,积极开展工作。首先对专业规划和实训室建设进行梳理,帮助制定了完善详尽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合理利用现有的实训室并规划扩建所需的新实训室以满足教学需求的思路。在此基础之上,他经过广泛的调研并结合学校实际,撰写了关于和田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的专业发展报告,提交给学校供其参考使用。在征得学校同意和支持的情况下,他每周都会开展公益讲座,宣传珠宝专业和珠宝知识,给学校师生普及专业知识。援疆过程中,他积极参加受援学校的建设,积极与同事和领导沟通,做到帮忙而不添乱,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参与受援学校的专业建设。
  面对专业书籍和宝石标本短缺的问题,史磊积极争取到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支持,获赠大量专业书籍。珠宝玉石专业教育需要大量的宝石矿物实物标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他发现学校几乎没有适合的宝石和矿物标本。怎么办?时间不等人,学生们耽误不起。为了尽快让当地师生能直观地观察和学习珠宝知识,史磊决定自掏腰包去购买一些宝石矿物标本。他在课余时间特地走访了当地的珠宝玉石加工企业,购买或募捐适合的标本,对于一些当地市场上买不到的标本,他还委托朋友从内地市场帮忙采购。而这些宝石矿物最终都无偿捐赠给受援学校的师生们使用。虽然他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宽裕,但他明白相对于自己的一点经济困难,当地的学校更加困难,他们更需要这样的帮助。
  史磊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与学校的多名同事成立了珠宝教研小组,带动和培养现有的专业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撰写教研论文,目前已发表多篇论文。针对玉雕实训室教师缺乏的问题,他和同事走访了当地的玉雕工作室,并邀请到多位当地的玉雕师成为专业的外聘教师,补齐了专业短板。他在思考,援疆工作的期限只有一年,一年之后的工作怎么办?怎么样延续专业的发展?一方面他努力给学校的教师培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他积极联系珠宝企业与学校对接,开展校企合作,利用企业的资源帮助培养学生和专业教师。
    亲如一家 进村入户结亲戚
  在援疆过程中,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史磊还响应国家号召,到皮山县桑株乡巴斯喀克村,进村入户结亲戚,开展民族团结活动。他一共有三户亲戚,分别是买提克日木·艾则孜,托合提·萨乌提,买买提明·达吾提。每两周,他都会到亲戚家,带上米、面、油等礼物看望他们,一起干农活,了解亲戚家里的情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亲戚家生活条件艰苦,他身上会被跳蚤咬出一身的包,语言交流上也存在障碍,但他没有丝毫抱怨,就这样安下心来与亲戚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亲戚家拉家常,同吃一锅饭,同饮一缸水,做他们知心的“汉族兄弟”。
  拿着当地维吾尔族同胞经常使用的砍土曼(一种挖土工具),史磊一边干农活,一边和买提克日木·艾则孜拉起家常。虽然很少干农活,手上都磨起了血泡,他仍然咬着牙坚持下来,每次走亲戚他都竭尽全力帮他们干农活,他们都竖起大拇指连声说亚克西。第一次住进买提克日木·艾则孜家中,史磊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语言交流,甚至上厕所都不知道怎么表达。从那以后他努力学习维吾尔语,积极和当地亲戚和群众交流,他也教当地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要结束援疆返回内地的时候,当地老乡拉着他的手,用不太熟练的国语说“兄弟,好样的。回去,保重,欢迎回来”。
  在史磊即将完成援疆工作返回时,时任和田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贺秀云前来送行,她满含深情地说:“你是真心来帮助我们的,我们都很清楚。你的真心付出和努力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真的非常感谢你。安徽援疆,好样的,欢迎你以后常回来,这里就是你的另一个家。”
  从新疆返回工作单位以后,史磊仍牵挂着那里的学校和那里的学生,还保持着联系,积极为专业发展献计献策、牵线搭桥。
  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情。靠着过硬的技能和知识,史磊撑起受援学校一个专业的一片天,将自己的学识和技能传授给那里的人们。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