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同课异构 关注个体需求 3D打印技术与小学几何图形教学融合的应用案例研究 在生活融贯中提高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能力
12版:教育在线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85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10月14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852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在生活融贯中提高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能力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国学 发布日期:2020-10-14 10:45:04

素质与创新

□怀宁县一德实验学校  李国学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倡导“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在多年的农村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农村小学中高年级部分学生作文质量不佳。从语言上看,好多学生用词不丰富,口语化严重;从作文内容上看,内容不生动如流水账;从主题上看,角度不新颖,观点没新意。那么,如何联系生活提高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能力呢?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实现生活融贯呢?
  一、紧扣农村、书写农活,落实“在生活实践中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不可能脱离生活而独立存在,作文教学各个环节也不可能离开具体的教学情境。在生活实践中教学,是生活融贯课堂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教师将抽象、晦涩的习作知识,借助鲜活的实践活动进行体验,更符合小学习作教学的规律。
  1.用农村的广阔支起材料的鲜活。农村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近家乡的各个角落、走近农活的各个环节、走进新农村的各个实践基地,用农村丰富的农事活动等充实小学生生活,激活作文源头,用农村的广阔支起习作材料的鲜活。
  2.用农活的多样支起习作的丰富。农村生活丰富,四季景物变化明显,教师要贴近当地农村生活实际,围绕季节安排学生参与或观察农家活、农家景,并把这些题材当成作文的材料。如春天的播种,夏天的双抢,秋天的秋收,冬天的小麦锄草等这些农家活都是农村孩子熟悉的、易于参与和观察到的真人真事,教师要有目的地安排学生参与其中,丰富作文的材料。
  3.用四季的轮换支起习作的多彩。农村的自然景色丰富多彩,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不同季节的山川河流、山坡田野、放学路上的景物,让作文教学融入学生熟悉的农村生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丰富学生作文的材料,用四季的轮换支起习作的多姿多彩。
  二、紧扣学校、书写活动,落实“用生活实践教学”
  如果说儿童的生活与习作教学中间有一道鸿沟,那教师最大的任务就是将这二者之间架起一座畅通的桥梁,让它们更好地发挥作用,实现作文教学的目的。所以,用生活实践组织作文教学,就是将生活本身作为习作的重要内容,补充到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落实“用生活实践教学”。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经验,让我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1.紧扣“主题作文”,支起习作的“激发器”。2019年9月份《语文报》举行了一次主题征文活动,我们班同学积极参加其中一项子活动《我们是一个团队》,多篇习作被报刊发表。作文实践中我们知道,各种主题征文活动,能让学生积极地开发身边的作文材料,教师要把“主题作文”变成作文材料的“激发器”,引导学生开发材料,会取得很不错的效果!
  2.紧扣“时事”,支起习作的温度。例如,在这次新冠疫情时期,许多教师深刻体验了用生活实践教学的意义。教师把对生命的反思、对英雄的理解,甚至包括对人与自然的思考都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素材引入在线课程,进而丰富了学生这段“停课不停学”的特殊时光。
  3.紧扣班队活动,支起习作的广度和深度。精彩的班队活动是小学生乐于参加的学习活动。比如,开学初的引领新生认识学校的活动,每个月的校园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每一天的跳绳、大课间活动,每一学期的野炊活动,每一次的学校特色运动会等,要充分利用农村班级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与作文相关的娱乐活动,加深学生感受,再引导学生把这种强烈而深刻的感受与作文结合起来,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支起习作的广度与深度。
  用生活实践教学,就是将生活本身作为习作的重要内容,补充到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来,在儿童的生活与习作中间架起一座畅通的桥梁,让它们更好地发挥作用,实现作文教学的目的,紧扣学校、书写活动,落实“用生活实践教学”。
  三、紧扣日记、指导方法,落实“为了生活而教学”
  教学的最终指向生活的意义。教师要明确:教学不仅为了融入生活、适应生活,更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在生活中实现人的价值。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了生活目的而教学,就是教师将学科教学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时刻考虑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将学生的素养发展落到实处,为了学生更好地生活而教学。
  1.抓住“痛点”,支起材料的取舍。例如,曹智同学刊登在《七彩语文》上的《给蚊子的一封信》就是很好的例子!写这篇文章是11月份,当时曹智同学被蚊子“亲”得满身包,于是他有感而发:“秋天怎么还有蚊子呢?应该给蚊子写封信,劝它回家冬眠!”这篇趣文写了生活中的“痛点”,也记录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
  2.抓住“兴奋点”,支起材料的捕获。汪希同学写《第一次打字》,也是五年级第一学期开学初,老师开始教大家编辑文档,好多同学以前都没有打过电子稿,这次学习汪希同学很兴奋,把那一次的经历写了出来。这些融入了学生情感的材料,能使学生写出内容深刻的作文来,本身也是学生践行“为了更好的生活”。
  3.抓住日记,做好习作方法的扶持。人们常说“文思泉涌”,小学中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写作文,能力有限,平时多进行小练笔,多进行片段练习,可以更快地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可以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内容灵活的方式,记录点滴感受,记录风雨雷电、酸甜苦辣、成功失败。教师结合日记,加强习作方法指导,降低作文的坡度,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作文教学既要关注儿童当下的生活,也关注小学生未来的美好生活,在作文教学中有些关键能力和核心品质将突破时空,贯穿整个生命。教师要将作文教学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时刻考虑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将学生的素养发展落到实处,为了学生更好地生活而教学。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