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贸职业学院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切实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完善校内学生资助体系,健全资助育人长效机制,以精准资助筑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学生资助工作成效显著,2018年荣获“全国学生资助工作推荐学习单位”。
“助困倍增计划” 精准资助特困学生
唐成琪,2017级会计专业学生,城市低保户家庭学生。2014年9月正在读高三的他被诊断为“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2015年4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母供子骨髓移植;2017年7月再次参加高考,被会计专业录取。2017年9月,处于术后康复期的唐成琪怀揣青春梦想到学院报到,然而入学的喜悦并未持续多久,不幸再次降临这个家庭,因出现术后多重感染,病情非常严重,最终不得不选择办理休学手续,开始后续的求医治疗之路。学院领导十分关心唐成琪一家,为便于其求医和休养,在学校附近提供了临时住所,配齐基本生活设施,每年都给予唐成琪国家助学金4000元资助和“助困倍增计划”资助。
创新实施“助困倍增计划”是该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战略措施的一项创新举措,每学年从事业收入提取的校内学生资助经费中,以10倍资金配套校内教职员工捐款,以翻倍资金配套校企合作单位、社会团体、公益组织、爱心人士及广大校友捐款,设立“助困倍增基金”,主要用于孤儿(包括事实孤儿)及身体残疾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减免、特困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工助学、大病特殊救助、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临时救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殊困难补贴等方面的资助。2016年以来,“助困倍增基金”累计资助特困学生799人170万元。不仅在物质上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关爱,更在精神上激励他们勇于面对困难。
依托智慧服务 发力防控专项资助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该校依托智慧学工应用系统和学生智慧资助系统,快速、高效、精准摸排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发放“疫情防控困难学生专项资助”32人,每人资助3000元;对滞留湖北省的18名学生,每人资助1000元;对在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留学的12名学生,每人资助2000元;面向全校学生发放线上学习网络流量专项补助1.3151万人,每人资助100元,计131.51万元,解决了学生在线学习后顾之忧,送上暖心助学帮扶,确保线上教学质量。
受助学生纷纷表示,在抗击疫情这样艰难的时期,校领导在百忙之中依然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让我们倍感温暖和关怀,更加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疫情防控专项资助及时缓解了家庭的困境,更从心底里注入了温暖的力量,它使我们可以更加从容地面对暂时的困难。手机流量补助化解了线上学习的实际困难,没有了流量担忧,与老师的互动更加从容,学习效果也得到显著提高。
坚持育人导向 助力成长成才
李武劲,2018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农村低保户家庭学生。入学后申请勤工助学,成为招生就业处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的学生助理,课余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协助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和三创中心在园孵化项目的服务工作,在学院创业培训的管理服务工作中,将专业学习与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相结合,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他参赛的“仓管家”项目专业特色突出、创业思路新颖,在2019年第五届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受到专家评委一致好评,最终在入围现场赛的60个全国职教院校参赛项目中一举夺得职教赛道金奖,位列全国第三名。
该校始终坚持资助育人导向,强化资助育人理念,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学生资助工作全过程,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抓好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以精准资助为基础,以资助育人为导向,充分发挥资助育人作用,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点 评
学生资助是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脱贫攻坚,事关教育公平。多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体系,完善学生资助工作机制,搭建资助育人实践平台,将扶贫、扶智、扶志有机融合,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以精准资助为基础,以资助育人为导向,以智慧资助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培养学生厚植爱国情怀,担当历史重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书写青春华章。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胡戴新
□本版稿件由通讯员武军、朱春花,本报记者徐徐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