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三个聚焦”照亮寒门求学路
04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84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09月2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845期  下一期
淮南市:“三个聚焦”照亮寒门求学路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0-09-23 12:22:55

  编者按  近年来,淮南市以精准资助为中心、以资助育人为宗旨、以保障资助资金安全运行为底线,加强资助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严格执行“三级评审”和“两公示”操作流程,全市各项学生资助工作均取得良好成效。2019年,累计发放资助资金8969万元,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7.4648万人。其中,面向全市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3225万人,发放受助资金2214万元,切实做到应助尽助。


  扶贫先扶智,教育当先行。学生资助是淮南市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精准落实学生资助政策,聚焦“教师——学生”结对帮扶,加大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近年来,淮南市教育体育局用好资助政策措施“组合拳”,从源头切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教育精准扶贫在江淮大地上书写了一张精彩答卷。

2019年,淮南市第28中学举办扶贫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2018年,淮南师范附属小学等四所优质学校与寿县四所深度贫困村学校结对帮扶签约仪式现场

2018年,市教育体育局一行到寿县慰问深度贫困村学校学生


■ 关键词  精准资助

聚焦建档立卡生  实现资助全覆盖

  “弟弟在2010年得了肾病综合征,一直在治疗。那时,爸妈打工赚的钱不仅要给弟弟治病,还要养育我和姐姐,家里经济压力特别大。”说起往事,淮南市职业教育中心2017级学生蔡宇峰(化名)的眼睛红了,“2017年,我刚到学校报到时,班主任就帮我申请了助学金,不仅给我免学费、住宿费,还给我每年发了2000元补助,让我可以继续学习。”
  淮南市第二中学2017级学生唐涛的父亲在电话另一端感慨不已:“没想到能听到这样的好消息,国家和学校知道家里有难处,给孩子免了学费不说,还每年都要发总共5000元的补助,我们在外务工,真是一点都不用操心啊。”
  这两个家庭都是淮南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各种优惠政策的帮扶下,他们的生活逐渐走出困境……
  为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去年,市教育体育局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教育扶贫有关政策和工作推进机制的通知》《关于做好2019年春季学期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等多个文件,严格执行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免除、校内补助等资助政策。2019年,该市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2070.25万元,受助人数1.0213万人次;发放学前教育资助资金412.17万元,受助人数4701人次。
  “我印象最深的是申请流程不像印象中的那样麻烦。我当时就填了几个表格,出示一下建档立卡证件就可以了。”回忆起受资助的经历,今年刚考上大学的唐涛感触颇深,“高中三年,深切感受到了国家、学校对我的关怀,心里暖暖的。”
  据市教育体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陈景奇介绍,围绕“学段全覆盖,对象无遗漏,标准最高档,项目可叠加,结果可查询”的目标,实施精准资助。一是采用“两比对(扶贫系统与学籍比对,线上线下比对),三核实(学校核实,班级核实,村民委员会核实)”的“双保险,双回路”方式,排查认定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对象;二是出台《淮南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将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城乡低保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等纳入受助范围,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三是按时完成资金发放。


■ 关键词  志智双扶

聚焦结对帮扶制度  发挥资助育人功能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一直以来,市教育体育局坚持以育人为导向,为实现“成才一人,脱贫一家”的教育扶贫目标,在做好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同时,更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2019年,全市教育系统建立起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导师制,采用优秀教师“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帮扶形式,不但在经济上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加以资助,更多从精神上予以鼓励和促进,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困难,真正做到“扶贫”更“扶志”。
  “我是靠着国家、学校给的补助,以及爷爷奶奶、其他亲戚给的一些资助,才能读书识字的”。刘晓琪(化名)父母离异后,母亲就和她断了联系;父亲去世后,便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今年走进心中理想大学的她回忆高中生活时说,“高中是我人生中特别珍贵的一段记忆,印象最深的是郑老师(班主任)常常给我‘开小灶’,时时鼓励我,让我有了学习动力。正是这样,我今年才能考上安徽工程大学,才能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9月17日,记者从淮南市第四中学学生资助中心获悉,2019年9月开始,该校积极开展了党员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志愿服务活动,以“精神资助”和“知识资助”为主,以“物质资助”为辅,旨在及时了解帮扶学生的心理、学习和生活状况,为他们提供物质上、精神上的有效援助,引导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该校各党支部均自行组建了相应的志愿服务队,每年开展集中志愿活动不少于六次,在职党员120人全部参与帮扶,并受到了帮扶学生的一致好评。
  据该校学生资助中心主任苗田介绍,2017年,学校设立了导师帮扶制度,主要是班主任帮扶,受助对象大多是班内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党员帮扶活动后,除了帮扶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结对帮扶农村低保、城市低保家庭的学生,以及孤儿学生等。现在正在帮扶的学生90多名,其中建档立卡家庭的学生36名。
  淮南市第四中学只是该市教育系统大力推进资助育人的一个缩影,类似做法的各级各类学校还有很多。
  此外,该市各级各类学校还陆续开展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成长成才十佳学生等评选活动,以及学生资助志愿者服务、诚信教育、防诈骗警示教育活动,促进形成全员参与、各部门配合、各个教育教学环节统筹协调的资助育人机制,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融入学生资助工作全过程。


■ 关键词  政策宣传

聚焦学生资助宣传  政策接收及时到位

  “除了国家、学校每年分别提供3000元、1000元的补助和学校设立的一些奖学金之外,学校还给我免了书本费,以及提供了在图书室勤工助学的机会。每年差不多能拿到5000元左右,这下,学费、生活费都不用发愁了。”2018年9月,得知一系列好消息后,淮南第五中学准高中生金璇璇的心一下子松了下来,“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真的很重视,校内宣传栏的资助政策更新及时,班主任、学生资助中心会把优惠政策第一时间告诉我们,真的太感谢了。”
  资助工作“两节课”主题班会、诚信教育主题月系列活动、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走访……淮南市第五中学创新活动形式,努力提升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成效,做好、做实学生资助政策解读工作,切实解除贫困户家庭对其子女升学的学费之忧。2019年至今,该校已开展各种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活动30余次;2017年至今,勤工助学岗位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90人次,发放相应补助资金3.62万元。扎实开展各项学生资助工作,近年来,该校学生资助中心多次获“淮南市资助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该校学生资助中心主任王金玉介绍,在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精细指导下,学校严格操作流程,扎实开展资助政策宣传工作,不断加大监管力度,重点聚焦特别困难的建档立卡学生和孤儿残疾学生。现在,学校正在筹备今年10月的扶贫日活动,把学生资助政策送到真正需要的学生、家庭手中。另外,今年新高二年级的勤工助学工作正在进行中,这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过统一培训后即可上岗。
  如今,该市教育系统均制定了《学生资助工作宣传方案》;各级各类学校已将诚信教育、励志教育纳入常规的班会活动中;从市教育体育局到各所学校,从学生资助中心到各班班主任都会不定期深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走访、慰问,了解其假期生活和家庭状况,做好资助工作的意见征集;印制学生资助应知应会卡,张贴在学校宣传橱窗和校长室,形成良好的学生资助工作氛围……
  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拔掉穷根的重要途径。“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也是教育精准扶贫的最重大任务和最紧迫工作。接下来,是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在实施贫困家庭就学子女精准资助,实施结对帮扶工程,‘志智双扶’等方面下功夫,为高质量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淮南市教育体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陈景奇说。

2019年,市教育体育局科大讯飞奖学金颁奖仪式现场

       2020年,市教育体育局一行走访、慰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饶艳琴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