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我省教育系统教师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建设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
这个讲话对我们在第一线工作的科研人员是一个非常大的鼓舞,指导我们应该坚定做什么事,我们必须要依靠自己才能使国家强大起来,把我们的事业跟国家的强大联合起来,加快我们的步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俊
发展还是要靠创新,作为中国科学学技术大学的成果培育和技术孵化的基地来讲,我们后面还要继续做好我们自己的工作,努力建好立足合肥、覆盖安徽、服务全国的技术转移网络体系。
国家杰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郭国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给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我听后深受鼓舞,我们这一代科研工作者有义务、有责任继承和发扬前辈们的科学家精神,把个人创新工作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在基础研究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成果转化,在科技变革中敢为天下先。
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魏臻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振聋发聩,令人心潮澎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给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这充分体现了他对科学家的殷切期望与关怀。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依靠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这让我们信心倍增。作为一名高可靠控制技术的科技工作者,我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锐意创新,不负伟大时代。
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朱满洲
人才是第一资源。作为一名培育人才的高校教师,我既备受鼓舞,又深感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把提升自我修为与育人统一起来。要悉心育人,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精心教学,积极适应与应用信息技术改进课堂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能力;要潜心科研,培养学生坚持科学精神、致力学术成长,在科学上攻坚克难、追求卓越,为国家与安徽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安徽农业大学水稻研究专家武立权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的许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特别在农业方面存在的短板和瓶颈,是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攻关的方向和攻坚的课题,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努力拼搏、攻坚克难的决心和意志。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加大重大农业科技难题攻关力度,为乡村振兴和美好安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宋传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对于我们高校科研工作者来说,不仅要做好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同时也要坚持科研育人,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精神,激发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鼓励他们扎根中国大地开展科研创新,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实现社会价值紧密结合,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打下坚实的根基。
铜陵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实验实训中心主任、教授孙玉永
作为国内众多科技工作者的一员,又是一名高校教师,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后深受鼓舞,作为一名高校科技工作者,今后的工作重点将主要放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创新性人才培养,人才是第一资源,而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树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目标,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个是加强基础性研究,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而高校科技工作者有时间、精力和条件从事基础研究,为我国的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泗县教育体育局教育宣传中心魏霜
追求卓越贵创新,教师要做伯乐挖掘学生创造的潜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育要培育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人才,而不是培育“书呆子”。教育要大胆改革,不因循守旧,激发教师和学生潜能,教育才有活力。如果一所学校只注重知识传授,把学生封闭在小圈子甚至怪圈子里,没有实践活动,靠大量的“题海”战术就培养不出创新精神的学生来。有些学校花在教育教学的时间多,但最终教育出来的优秀学生少,甚至让学生形成厌学情绪。学生创新能力受多方面影响,社会、家庭、教师的教育,当地人文环境熏陶,但影响最大的还是学校教育。同一地域教育存在差异,甚至同校也存在差异。俗语“隔着墒沟过欠年”形象反映地域影响,教育何尝不是这样?什么样的教师培育出什么样的学生。教育呼唤改革、创新,真正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需要有创新的胆量,甚至要牺牲眼前的小利益、局部人的利益,为学生终生发展着想,为中华民族的国家创新能力着想。培育创新人才从学生抓起,奠定民族强盛和国家兴旺的基石。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教育改革,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培育出国家前沿科技领军人才,推进科学技术不断进步。
合肥市蚌埠路第四小学校长王俊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人才强国,科技强国,创新强国,科学家精神和他们一以贯之的品质不断促进国家的强盛和长治久安。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对于做好教育工作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教育是一切工作的基石,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青少年儿童的成长更关乎着国家的未来发展,关系着民族的兴衰,牢固树立不忘教育使命,抓实抓牢青少年儿童的德育教育,才能为以后的人生奠定基础,山高人为峰,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做好青少年儿童的基础教育,不搞花架子,重视青少年儿童的榜样教育,把科学家勤奋好学、勇于创新、不畏艰苦、淡薄名利的精神适实涉透到青少年儿童的德育教育中去。
学校教育要着眼长远,要敞开胸怀,不急功近利,打牢教育的基石,风物长宜放眼量,只有耐心浇灌,才能收获教育的未来。
合肥市第55中学教育集团东校执行校长井红杰
要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不拘一格培养创新人才,在我们的教育日常工作中必须要做以下几点改变:第一,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摒弃当前较为流行的模式化教学,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在日常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把开拓视野、启迪思维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第二,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在中小学阶段要打破唯分数论,不能为考而教、为考而学,应该把宽广的知识面、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富有想象力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把善于启迪思维、引发思考作为评价课堂的重要标准,把能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第三,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校园里要努力营造崇尚科学、严谨认真的氛围,要让科学家成为学生们的偶像,要特别重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教学,积极开发能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校本课程。诚然,“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虽觉任重道远,但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犹如明灯,指引着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正确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一路前行。
阜阳市颍东区冉庙中心学校教师李小梅
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弘扬科学家精神,把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融入乡村教育中,习近平总书记说:“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十年树本,百年树人。要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一线教师指明了工作的方向,确定了工作的坐标,对于乡村一线教师要带领学生向英雄学习、向科学家学习,让学生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把科学家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阜阳市第18中学教师郝志清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我觉得中小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素养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动脑筋、下工夫。第一,用浓厚的校园文化陶冶学生。学校充分利用宣传栏、走廊、教室,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大力宣传科学家胸怀祖国、无私奉献的事迹。让学生从小在心里萌生崇敬科学家、立志将来当科学家的理想,进而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第二,用科学家的奉献精神激励学生。学校领导可以利用升旗仪式讲话,班主任利用班会课,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介绍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如邓稼先、钱学森、南仁东等,他们为了国家的繁荣强盛,不计名利,无私奉献。激励学生发愤图强,将来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第三,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学校可以利用社团举办各种形式的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师更要肩负起培养学生好奇心和兴趣的责任,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泗县第三中学教师王威
作为工作在基层的一线教师,更加迫切地体会到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鼓励优秀人才的涌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青少年创新教育的职责和义务,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应该肩负着这个历史的重任和社会的重任。中小学的科技创新工作在对教师关注科学前沿提出要求的同时,也为学生尤其是初中生、高中生参与科学实践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使教师有可能把最新的科技知识、研究手段传授给培养对象,从而有可能为参与过一次或若干次研究过程的科技人才进行有效的知识更新,使教育模式由“单向连续”向“交叉循环”转变,形成新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
亳州市谯城区沙土镇田沟小学教师田金辉
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觉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大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要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科学的种子,引导学生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黄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