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台风“巴威”“美莎克”“海神”,半个月内接连影响东北地区。回想起去年的“木恩”、前年的“山竹”,每年的夏秋,都有几个台风来“闹事”。关注台风情况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每一个台风都有一个别致的名字。那么,台风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西北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热带风暴活动最频繁的地区,甚至有过五个气旋同时出现的时候。中国是区域内块头最大的国家,也是台风登陆频率最高的国家。每年通常有6~7个台风登陆我国,有时甚至会达到两位数。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采用一套统一的热带气旋命名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是指东经180度以西、赤道以北的太平洋洋面和南海海面)。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所有成员以及环西北太平洋的WMO有关成员共同贡献了热带气旋命名表上的名字。
热带气旋命名表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1届会议讨论通过,相关的业务程序从2000年1月1日开始执行。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来自柬埔寨、中国、日本、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美国和越南等。每个成员各贡献10个名字。命名表按顺序命名,循环使用。下面小米姐姐就带你透过每个国家给出的台风名字来看看他们的性格。
日本:沉迷于星座无法自拔
一眼望去日本给出的台风名字:
小犬、摩羯、天兔、剑鱼、北冕、鲸鱼、小熊、圆规、蝎虎、山猫。整整齐齐全员星座,妥妥的“星座控”。
中国:神话控
中国给出的台风名字则是,大多来源于神话人物的名字:海葵、悟空、玉兔、白鹿、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木兰、海棠而且关键字还都很切题“风”“海”“电”。
朝鲜:文艺范儿
朝鲜给出的台风名字文艺范儿十足:鸿雁、云雀、桃芝、杨柳、红霞从字面上就能看出来,朝鲜人民对台风的期待:温柔!
东南亚国家:亲近大自然
东南亚国家就比较朴实了,既然台风是自然形成的,那么名字就用自然界动植物命名吧!
杰拉华(一种淡水鱼) 潭美(一种花)
浪卡(一种水果) 卡努(菠萝蜜果)
另外,我国对每年发生或进入赤道以北、180度经线以西的太平洋和南海海域,达到热带风暴级及以上的台风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这是因为一个热带气旋常持续一周以上,在大洋上同时可能出现几个热带气旋,编上号以后就不会混淆了。
编号由四位数码组成,即“年份+序号”,所以一般台风名字之前都会跟着一个编号。如2003年第13号台风“杜鹃”,编号就是0313,那么它的全名就是0313杜鹃。国际通用编号是由日本气象厅给出,大多数情况和国内编号一致,会在极特殊情况下存在差异。
台风的除名
话说有命名就有除名,如果表现得“不好”就会被除名。
从字面上可以看出来,风多用偏女性、温和的名字,期待它带来的伤害能够小一点。但世界台风委员会有一个规定,一旦某一台风对生命财产造成了特别大的伤害或者损失,台风委员会成员都可以申请将该台风名称从命名表中删除。
比如说下面这几位:
2015年22号台风“彩虹”,在我国造成了23人死亡失踪,并且经济损失超过了230亿元。它的名字由“舒力基”替补。
2016年22号台风“海马”,登陆菲律宾造成至少8人死亡,导致我国189.9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近50亿元,“海马”除名后由“木兰”替补。
2019年登陆我国海南的“木恩”,是一个替补上来的名字,它的前身就是令人闻风丧胆的2013年23号台风“菲特”。“菲特”当年在10月袭击华东,给浙江省带来了创纪录的特大暴雨,经济损失高达600亿以上。于是,在第46次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年度会议上,“菲特”惨遭退役。由于“菲特”是密克罗尼西亚提供的名字,所以还是要由密克罗尼西亚提供替补名字,就是新成员“木恩”。
台风并非百害而无一利
台风给人类带来了那么多的麻烦,难道它就一点正面作用也没有吗?当然不是!科学研究发现台风对人类起码有如下几大好处:
调节气温
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全年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高,如果没有台风等输送热量的载体,那里将会更热,高纬度地区也会更冷,中纬度地区的温带天气将变得极端。
淡水供应
台风通常伴随着降雨,给中国沿海、东南亚、美国东南部等地区带来大量的雨水,对改善这些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
增加捕鱼量
每当台风吹袭时翻江倒海,将海底的营养物质卷上来,这有利于鱼群食物的供给,吸引鱼群在水面附近聚集,渔获量自然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