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之道
编前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名校长在我省教育系统是一个令人瞩目的精英群体,探索其成长之路,解读其治校方略,对启迪新时代校长的教育思考会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报为此开辟全省名校长人物专访系列报道。本期我们对话长三角最具影响力校长、金寨县天堂寨中心小学校长储诚超,聆听他的教育理念,感受他的教育智慧。
校长简介 储诚超,安徽省金寨县天堂寨中心小学校长,高级教师。安徽省六安市基础教育先进工作者;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TCL希望工程烛光奖”引领奖获得者;2018年中国长三角最具影响力校长。
他是大别山腹地的“老师大哥”,从事教育工作30年,他怀着满腔热忱与学生心相连,立足乡村教育和当今教育发展状况,在中国广阔的乡村传递着知识和文明的普及;他宏观规划学校发展,利用智慧校园建设,办好网络教育,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他深化改革措施,温暖着乡村教师,让他们树立行业自信。在他的辛勤耕耘下,学校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办学条件日臻完善,办学内涵进一步提升,赢得了领导的肯定、家长的满意及社会的赞誉。
大别山腹地的“老师大哥”
储诚超出生于教师世家,从小受家庭熏陶,与教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91年工作起,先后在金寨县天堂寨初级中学担任班主任、会计、团支部书记,中心幼儿园园长等职务,2013年9月担任金寨县天堂寨中心小学校长,管理中心小学本部和下辖全镇的教学点。他亲切和蔼,多才多艺,还曾亲自为学生教授音乐、书法等课程。工作近三十年,以前毕业的许多学生都喜欢他,亲切地称他“老师大哥”。
储诚超曾南下广州,进入一所大学的学生处工作,身处繁华热闹的大都市,他怀念乡村小学生的朝气、活泼、热情。2004年,他返回家乡,重新走上讲台的认同感与满足感让他感到安心和幸福,他将大城市的前沿知识、教育方法运用到乡村学校的建设中去。五年来,他始终致力于学校的定位和发展,积极思考农村小学教育的城乡差距和自身短板。
金寨县身处大别山腹地,大部分学校分布在山区和库区沿线,具有“点多、面广、人稀”的特点,许多教学点学生人数相对稀少,教学资源缺乏。2012年,当时的金寨县天堂寨中心学校正在筹建公办幼儿园,已经归乡任教8年的储诚超被调来负责学校的修建并担任园长。一年后,因为筹建、管理幼儿园时优异的表现,储诚超被调往天堂寨中心小学担任校长一职。天堂寨中心小学是一所群山中的乡村小学, 2013年储诚超担任校长的时候,学校面临诸多困难:学校占地不足10亩,硬件设施不达标,教师队伍、班子结构和配置不够合理,学校办学沉闷、缺少生气,狭小局促又存在安全隐患……2014年,他着手天堂寨中心小学以来、几届校领导一直谋划的迁址重建工作,在金寨县政府和致公党安徽省委会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两年多的争取,迁建通过立项。2016年11月开工建设,2017年9月1日顺利搬迁,位于天堂寨镇黄金地段的50亩土地上,建起了全县乃至全省农村一流的现代化校园,成为大别山深处一颗璀璨的明珠。此外,他又积极争取了下辖的一所完全小学和一些教学点、幼儿园的建设项目。在他任职期间,学校因硬件建设的改变和学校办学内涵的提升,先后被评为市级基础教育先进单位,首批省级文明校园、首批省级智慧学校示范学校等。通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
智慧课堂助力乡村教育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更多的农村学生上好学?如何让农村学生不输于城市学生?尽管学业知识方面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已经相差不大。但不管在录取选择上,还是走向社会的工作招聘上,大家都更倾向于选择城市学生。原因是什么呢?农村综合素质差。这是农村学生面临的现实短板,也是我始终关注和未来努力的方向。”储诚超说,“我一定要让我们的学生步入社会具有竞争力,让他们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城乡结构、资源相差巨大,如何让乡村学校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对于天堂寨中心小学下辖的一些乡村教学点来说,只有三、五个老师不等,教师不足,导致音、体、美、英等课程无法开设。学生的全面教育、综合素质得不到提升。
储诚超曾到全国多地参加教育论坛及校长培训,见到了教育变革的力量。在储诚超看来,农村“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实现。2014年开始,金寨县在全县推广在线课堂教育,实施中心小学与教学点的英语、音乐、美术的同步管理教学,以解决教学点缺师少教的难题。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发现在线课堂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储诚超说,“远程的老师和学生之间无法及时互动,老师不能评估几十公里之外的学生学习效果,做不到针对性辅导,教学点的学生依然跟不上中心小学的学习节奏。”储诚超认为,不能把这种学习当做一个面子工程,而应实现下一阶段的课堂效率。恰逢天堂寨中心小学实施智慧学校建设,他便在在线课堂的基础上加入智慧课堂。
学校同步建设智慧学校,运用智慧课堂系统进行课堂和远程智慧教学,通过配置人工智能系统,天堂寨中心小学本部和教学点之间,实现了教学的无缝对接。基于智慧课堂,教师上课的时候,可以借助系统进行实时互动,对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一目了然,随时调整课堂进度和策略,课后可以通过平板布置复习作业和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学生通过平板电脑就能提交作业,作业批改完成后,系统会给出详细的作业分析报告,帮助教师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辅导。
储诚超幽默地比喻在线课堂与智慧课堂的区别:“在线课堂与智慧课堂就像是放孔明灯和放风筝,在线课堂如同放飞的孔明灯升到天空上去,抓不着也没有回应,但是智慧课堂就像老师在放风筝一样,手里有多个风筝,但每一个都有一根线和老师相连,而这种连接中亦有互动,效果直观又显著。”在储诚超的带领下,举全校之力,开始推动智慧学校的建设,这所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村小学被评为省级首批中小学智慧学校示范校。
让每位学生都有一项专长
储诚超分析农村教育的短板和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差距时,发现短板和差距就是综合素质教育,针对这样的现状,为此确定了“培养具有社会竞争力的仁智公民”的办学理念和“德育为先、教学为重、素质提升为目标”的办学思路,注重学生的品德、素质和学科三方面的均衡教育。致力于培养综合素养高,能与城市学生甚至国际学生竞争的乡村学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有所作为打下基础。这一理念的确定给学校带来了源头活水,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学生家长的高度认同,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不断开展教育教学,使得学校在短短几年内得到迅速发展。
学校首先注重学生养成教育,多年来把“践行《弟子规》”作为抓手,积极进行品德教育,开展诵读、解读、践行等活动,并将《弟子规》和学生行为规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编纂成册作为校本教材来教育学生,并在抓好德育和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作为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
学校同时非常注重多形式的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学校给师生定下了“让每一个走出学校的学生都有一项专长”的素质教育目标。储诚超提倡的素质教育不是简单的“音体美”教育,艺体教育只是素质教育之中的一个方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他认为素质教育应该体现在所有的课程、每一次活动、每一个兴趣小组。近年来,在主管部门和外地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建起了“乡村学校少年宫”等素质教育大课堂,积极开展“趣味运动会”“校园文化节”“六一文艺汇演”、演讲比赛等多项活动,在学生的音体美教育和能力拓展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成绩。自2015年以来,两所完全小学的教师积极学习、克服困难、敢于担当,利用乡村学校少年宫每周开展了近20多个兴趣班,活动涵盖运动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审美情趣、口语交际、艺术素养等多个方面,还经常举办才艺展示、趣味运动会等各种活动,学生的综合素养普遍提升,德智体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学校“最好的校本课程”——于1988年创刊的《摇篮报》,全国第一张希望小学校办报纸,是学生展示作品的窗口,是教师交流教学经验的平台,是学校的靓丽名片,深受学生、教师、社会的喜爱。《摇篮报》是山里学生长知识、练文笔的“摇篮”,为广大教师提升自我课程资源建设能力提供了锻炼平台,亦成为服务教育、宣传美丽家乡的媒介。
让年轻教师留下来
比起硬件条件,乡村教育最紧缺的就是教师。地处偏远、条件艰苦的山村小学,最大的困境就是,留不住年轻教师。“年轻教师大多不愿意过来,来了也多是待两三年,就考到城里去了,好多有能力的年轻教师都会因为种种原因选择去城市安家立业。来了再走,走了再来一批。”身为校长,储诚超有着许多无奈和压力,“留得住”和“教得好”一直是许多农村学校头疼的问题。
储诚超以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转型为抓手,在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上不懈努力。他认为,好的教师是“学”出来的,借助“智慧校园”建设的契机,让教师积极学习,教学相长,推动新时代教师素质建设;好的教师是“逼”出来的,逼着教师进行常态化教研活动,逼着教师学习、写作、分享,提升乡村教师的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改变乡村教师落后的教育理念,同时学校通过帮带,迅速让年轻教师参与到学校的教研活动中来,迅速成长;好的教师是“养”出来的。创设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养出好教师、留住好教师,让教师对学校充满自信、对工作充满激情快乐。
他是爱护教师的贴心校长,他设身处地为教师着想,改善教师办公生活条件,让教师的工作、生活充满活力;安排专门的经费,让工会积极组织活动,让教师感受集体的温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教师充满自信,并用精神引领教师成长,让他们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
未来,储诚超想通过撤并教学点,调配教师,集中办学。他认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集中办学才是合理的途径,这样既解决缺师少教的困境,又能让大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集中办学,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件好事。”
常言道:一个校长决定一所学校的发展,但对乡村学子来说,储诚超的蹄疾步稳,让他所在的山村教育改革振兴,让公平教育真正觉醒,让乡村智慧学习开始普及,让群山环绕中的学生同城市学生一样具有社会竞争力。他看淡名利,踏实奋斗,行走在智慧教育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