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她是这样的人 金色的麦田 与国同行 续写新章 读 你
07版:美文展示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839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09月14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839期  下一期
读 你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妮可 发布日期:2020-09-14 10:33:58

□利辛县第一中学2019级23班  张妮可

    读你一支笔,写尽江山辽阔;读你一双眼,看透人间纷扰;读你一双脚,行过山河万里;读你一颗心,盛满家国情怀。
                                       ——题  记

    我是从书堆里长出来的孩子,母亲如是说。从小,我就被母亲严格要求着,每天必须背一首古诗。那些韵律严整的诗文,我当时只是一遍遍地诵读,囫囵吞枣并不解其中意味,那些浸染着驳杂的历史回忆的旧诗,有些忘了,有些溶进了骨血中,情至之时便自然地涌上心头。
    那些泛黄的故纸中,我最喜欢的是李白的诗。或许是因为母亲喜欢李白,在别的孩子看童话故事的年纪,母亲开始给我读诗哄我入睡,如“十四为君妇,十五初展眉,此生伴君老,愿与同尘灰”。“什么叫‘愿与同尘灰’?”年幼的我发问。“表明这个女孩子的忠贞不渝。”母亲答道。“那什么叫‘忠贞不渝’?”我又问道,母亲再次耐心地回答,直到最后时间有些晚了,我才合上眼睛。儿时与母亲在微微泛黄的床头灯下夜读的记忆,每每回想起来,总是倍感温馨。
    等我长大些,母亲便不再陪我读诗,而是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让我自己看。在书中,我读到了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少年意气,自在风流;读到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孤傲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读到了“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潇洒;读到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背后的落魄;读到了“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豁达背后的孤独。
    我似乎懂得了一些,久负才名的李白为现实感到无可奈何,“谪仙”之名,虽是贺知章的真心称赞,李白听后欣喜知己相逢之余未尝不无一丝叹息吧?那失落的叹息被他写进了诗里,传到历代的读者的耳中。原来当年那个一身紫衣的少年剑客,从西域碎叶城远赴长安,成了一个落魄失意的中年人,再到最后因醉酒划船,想要捞取水中月而溺亡。李白,似乎是个悲剧般的天才。
    是,也不是。那水中的月亮是他写在《静夜思》中的明月、是《子夜吴歌》中的“长安一片月”,让李白梦碎的月亮,或许就是长安。
    李白曾有过辉煌。当年贵妃磨墨、力士脱靴,只为他写出的精妙文章。哪怕皇帝不愿重用他,也赐他千金放还。之后的李白,纵情山水,行尽江山万里,看过千山万水。
    李白是悲剧的,悲剧在他满腹才华却报国无门;悲剧在他荒诞的溺亡。他是幸运的,幸运在他没有随波逐流,失掉自己的风骨。李白是中华文化朝堂上的一樽鼎,鼎上的一缕烟,萦绕在每个国人的心间,成为刻在心灵深处的文化烙印。
    读你,读你的经历、你的命运、你的人生;读你的词文、你的诗句、你的造诣,然后化作一种力量、一种情怀,继续前行。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