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学生记者走进合肥消防四里河救援站 我省中小学消防安全知识网上竞答活动即将启动 彩绘杯子 礼赞恩师 初中生军训捡“垃圾” 卖废品只为挣班费 爱心捐助 让新学期有爱更有希望 天长市第三中学为家长义务劳动点赞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839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09月14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839期  下一期
初中生军训捡“垃圾” 卖废品只为挣班费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刘静茹 发布日期:2020-09-14 10:23:00

  8月29日,亳州黉学英才中学的校门口,郭晓光在校门口接上七年级刚军训结束的儿子郭恒畅,晒得黝黑的郭恒畅把书包放在车里以后又返回学校,说“爸爸稍等一下,我还有一包塑料瓶”,这句话让郭晓光百思不得其解。几分钟后,郭恒畅重新出现在郭晓光的视野中,拖着一个不符合他这个年龄段的编织袋,里面大大小小地装满了空瓶子,看上去就像一个小小的拾荒者。
  当被父亲问到为什么要收集这些瓶子的时候,郭恒畅笑着说,“这些瓶子我看扔了怪可惜的,我们收集起来还可以卖了换钱,当班费”。对于儿子这样的行为,郭晓光觉得他一下子长大了。惊讶之余的郭晓光不忘为儿子拍上一段卖废品的视频,不到三天,这段视频火爆各个视频网站,各级媒体纷纷点赞转发,被不少学生和家长称为新学期“第一课”。
  据郭晓光回忆:“我是退役军人,现在做中药材生意,孩子小的时候会带着他做一些公益活动,例如给环卫工人和交通警察送水和毛巾。”父亲的行为耳濡目染地影响着年仅几岁的郭恒畅,勤俭节约、乐于助人慢慢地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今年夏天,在军训过程中因为班主任随口一提的话语,作为班长的他便把饮料瓶这件事放在了心上,和班上几位同学商量后,在军训空闲的时候就用编织袋把大家喝完的饮料瓶收集起来。虽然最后卖废品只得到了七元钱,但是丝毫没有让郭恒畅灰心,他腼腆地告诉记者:“以后还是想继续充实班级‘小金库’。”
  面对儿子走红之后铺天盖地的赞誉,郭晓光谦虚地说,“儿子的行为让我很欣慰。以后,我要继续督促儿子,让他做更多有意义的事”。郭恒畅的班主任陈老师说:“刚开学的时候就对学生们说平时要养成节约的良好美德,并鼓励学生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次郭恒畅‘捡垃圾挣班费’的事为同学树立了好的榜样。”
  郭恒畅的事迹引起了网友们的一致称赞。大多数网友不仅为他的这种暖心行为点赞,也为家长的这种教育模式点赞。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