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王家坝
□阜阳市插花中学高一(3)班 程高豪
8月25日,我们三所中学的11名安徽青年报学生记者组成王家坝精神采访团,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探访王家坝精神。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耸立在淮河之上的巍峨巨人,镌刻着五个大字“王家坝闸”。辽阔雄浑的淮河水犹如王家坝人民自强不息、不畏艰险、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滚滚向东流去。
在抗洪纪念馆,一面展墙上是解放军、武警官兵抗洪的照片,每次淮河水一超过警戒线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他们都会来到群众身边。
庄台群众赵寿军是个退役军人,今年66岁,很平易近人,“尽管蓄洪,党和国家时刻关心着,给我们的补贴与福利越来越好,很感谢党和政府,在蓄洪期间也能吃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镇里的领导干部时不时还探访一下家中的情况,不用担忧吃不饱、穿不暖。”赵寿军脸上洋溢着笑容。
赵寿军还饶有兴趣地带着我们参观了他的菜园和鱼塘,院子里种的不仅有蔬菜还有果树。
王家坝,就是一座奉献者的丰碑。为了淮河安澜,数十次的循环往复,淮河儿女依然无怨无悔、无畏艰险、自强不息、舍小家为大家,指引着灾区人民走向水退路明的明天。致敬,王家坝。
关键时刻开闸放水更显王家坝精神
□阜南县王家坝镇中心学校 张 悦 邢三才 程永晴
2020年7月20日8时31分,王家坝闸水位达到29.75米,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命令,王家坝开闸放水。13孔闸开了,滚滚洪水翻涌着流入蓄洪区。对于生活在蓄洪区的群众来说,开闸相当于打开自己家的大门,让洪水流进来。农田被淹了,房屋被淹了,在这场洪水中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王家坝精神。
开闸过后,一个个庄台被洪水包围起来,就像一个个孤岛。
洪水无情,人却有情。志愿者们一批批到王家坝,社会各界都关心着王家坝。是他们,撑着船为灾区群众运送生活物资,日日夜夜守护着庄台,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在庄台驻了一个月,他们风餐露宿,每天吃着方便面,睡在地铺上。在堤坝上,他们成了最美的一道风景线。他们奉献了自己,不求回报,用行动真正地诠释了王家坝精神。
镇长余海阔说,蓄洪区的村民种地,水没来就多种点,水来了庄稼只能被淹了。在这种情况下,蓄洪区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性水生蔬菜,努力降低损失,让农业生产尽快恢复。各地纷纷捐物资,中央预算内投资5000万元专项款用于王家坝灾后重建,在党的领导下,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学习王家坝精神,将王家坝精神作为我们行动的准则。
“这里是我的家,敞开胸怀的王家坝,每一次艰险来临的时候,不计较得失代价……”每当听到这首歌,心中总是充满激动与自豪。
面对面的关怀记忆犹新
□阜南县王家坝镇中心学校 朱宇欣 张美娜 李月月
8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委书记和省长的陪同下,首先到阜南县王家坝闸,询问安徽省防汛工作并给予肯定。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到就近的扶贫车间、红亮箱包有限公司。“你们在这里每天的收入有多少?”“一天能做多少件?”时隔一周,职工们仍能记忆犹新地动情讲述着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的亲切关怀。
“习近平总书记很温和”“习近平总书记可真关心我们人民群众”“感觉像是在做梦一样,竟然能当面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真不敢相信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酷暑来看望我们受灾群众……”职工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不仅脸上难掩喜悦之情,心中早已澎湃万分。
红亮箱包有限公司由返乡人士建立,为广大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实现就业脱贫。正如镌刻在公司墙壁上的字一般:脱贫脱困脱俗气,扶智扶志扶精神。开闸蓄洪导致公司停工15天,损失二十多万元,但员工补贴照常发放。习近平总书记在慰问走访时明确提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帮扶力度,助力企业度过难关。
相当于二十六个西湖水量的背后
□阜阳市插花中学高一(3)班 董佳雨
“七月天灾洪水漫,良田淹没路基摧”。2020年夏季,雨声,人们的尖叫声打破了大地的宁静,一场洪水灾害突如其来地降临到阜南县群众的身上,然而灾情从预警到发生,万众一心,齐心协力战胜洪涝灾害。自2007年7月至2020年7月,时隔13年的第一次开闸泄洪,也是王家坝闸建成66年以来第16次泄洪,2048名村民连夜撤离,最为庆幸的是无一人伤亡。灾难面前,路通百顺。
开闸蓄洪的水量是3.75亿立方米,相当于26个杭州西湖的水量。
在最危急时刻,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坚强战斗堡垒作用,把临时党支部建在庄台上,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与濛洼人民风雨同舟。并肩作战,全力组织防汛抗洪抢险,精心安置受灾群众,竭力为生产生活秩序,成为濛洼蓄洪区群众的“主心骨”。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闻令而动,只为救援王家坝群众。他们冲锋在前,敢打硬仗,用鲜血和汗水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长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捐物,志愿者们积极参与救灾,24小时守护,查堤巡检,转移受困群众和家禽,乘着小船往各个村庄运送生活物资,再由各村村干部挨家挨户分发。王家坝的群众纷纷说:“党和国家好啊,知道我们有困难,送来物资,吃穿都不愁,永远都会把我们记心间。”
洪灾过后,政府免费给予种子,召集百姓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共同耕种生长周期短的蔬菜、红薯之类,降低成本,不影响下个时期种植的农作物。
最美的礼物
□阜阳市第21中学 王馨雨 王嘉盟
“真的吗?我们今天要去王家坝,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路线去王家坝采访?太赞了”。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激动到不敢相信这是真事,第一次觉得我离习总书记那么近。这真的是我做学生记者以来收到的最最让我激动的“礼物”。但到了王家坝,我的心情除了激动,收获的更多的是震撼。
刚到了王家坝闸,一下车,我就被眼前景象惊到了。13个闸门孔如同神兽的锯齿一样,稳如磐石坚守在河面上,真不愧为"千里淮河第一闸"。我们的目光突然被对面堤岸上八个鲜红的大字吸引:“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是伟大领袖毛主席题字,看到这刚劲有力的大字,体会到毛主席和人民修好淮河的决心和信心,以及王家坝闸的重要性。
我们了解到濛洼蓄洪区的“强大功能”,库容7.5亿立方米的濛洼蓄洪区在淮河防汛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1953年建闸以来的12个洪水年份里,王家坝共开闸蓄洪15次,蓄洪区内近16万人口1.18万亩耕地反复化为一片汪洋。在观测台能清晰看到水位刻度线。
在7月20日,王家坝闸的最高水位达到29.75米。在当天8时30分王家坝闸开闸分洪。
那一刻,我的心被震撼了。
午饭时,团阜南县委书记单玉婷作为志愿者说起了志愿者的故事。有一位外地志愿者放弃了人生中难得的成人高考,甘愿奔赴一线抗洪,并微笑着说:“错过了今年,明年还有机会,但抗洪却迫在眉睫,不容错过分秒。”在今年暑期王家坝行蓄洪期间,众多大学生志愿者主动请缨义务战斗在抗洪一线,24小时参与巡堤查险、保护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这些“自找苦吃”的90后、95后青年志愿者每天只能吃泡面和火腿肠,有时一天一夜都不能合眼,困很了就席地而睡,他们坚守到最后一刻。
王家坝闸
在濛洼蓄洪区防洪地图前
王家坝抗洪纪念馆
王家坝蓄水位
在扶贫车间
听团县委书记讲志愿者抗洪故事
采访团县委副书记李家猛
□配文图片由本报记者晓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