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以改革为擎 五年走上职教第一方阵
□本报记者 张 华
通 讯 员 朱鹏飞
从“老三校”到巢湖职业技术学院再到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一路风雨,一路坚守。
五年前,作为合肥市唯一一所市属综合性高职院校,合肥职业技术学院跟国示范、省重点尚没有多大关系。然而五年后的今天,已然蜕变成全国优质校、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和省首批职业教育本科试点单位,“全省高职发展标杆校”“技能大赛标杆校”等荣誉更是接踵而来,“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十三五”目标已然实现。
“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给发展再次引来东风,确定了学校‘十四五’期间新的发展目标:建设‘省内标杆,国内一流’的高水平职业本科院校。”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邵一江教授说这话时显得信心满满。
从籍籍无名,到跻身我省职业教育第一方阵,蜕变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日前,记者走进合肥职业技术学院,解码这所行驶在高速路上的职业院校发展秘钥。
解码之思想引领
精神引领 课程思政入脑入心入行动
采访中,学校对企业文化、对工匠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体现在每一座校园雕塑、每一个横幅、每一面墙上,让来访者印象深刻。
“虽然跟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我们的学生进校分数低了些,但这不代表我们只需要学习技能,不需要提升思想教育和理论教育。恰恰相反,学校很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周晓隆教授说,学校开设了专门的课程思政,确保师生进脑、进教材、进课堂、进岗位。
在该校,以《教师定期考核制度(试行)》为抓手,要求教师把自己摆进去。以教材建设为抓手,要求教师们研发、编写特色教材,在教材编写中融入课程思政改革中的教学新理念和新思路,实现教材创新性、高质量,以及教材编写的系统性。开设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前者着重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后者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高级人才。
学校还以顶岗实习为抓手,教师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重点将企业文化融入其中,帮助实习生了解职业发展的趋势,拓宽对职业的认知,培养对职业的兴趣和对品质精益求精的追求,提升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
“十三五”期间,在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中,率先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劳动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程。每学年安排一个劳动教育月,安排两个学年。以集体劳动、校外劳动锻炼为主,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劳动教育计入一学分,且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制。
周晓隆表示,“从目前开设的情况来看,劳动教育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解码之课堂改革
市场接入 课堂教学带入企业实景
“大家都知道,职业教育是一个以职业作为关键词的教育类型,它的制度体系和教学模式都是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所以‘十三五’期间,学校将教学改革摆在所有工作中的一个重头位置,向课堂要质量”。走在现代化的教学楼前,周晓隆直言,过去五年是学校狠抓教学的五年,这其中主要向课堂教学的三个主要元素:教师、教材和教法进行改革。
“对教师主要是采取‘鞭子加梯子’的做法,即‘规培+定期考核’”。据周晓隆介绍,对于新入职的教师,学校要求做到规范化培训,即意识形态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和职业岗位体验等一一过关,全体教师定期考核(五年一个周期内完成基本工作量、继续教育学分、六个月的岗位、做科研课题等)。
与此同时,还将着眼点放在学生教材的编写上,考虑到职业教育的特点,学校联合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合作开发立体教材,并参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富媒体教材的开发。鼓励教师按照“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成果为导向,促进自主学习”思路开发、设计新型活页式教材或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思路决定出路,这种紧贴学生需求又不失趣味的教学非常受学生青睐”。
最关键的一点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按照市场需求,坚持校企合作原则,将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和职业活动的真实场景引入教学。并且以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为课程设置的出发点,服务于生产。“课堂上,要尽量保证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时刻瞄准市场需求,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挑战的学生。”周晓隆说。
解码之校园文化
守正创新 以工匠精神引导文化自信
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理念的高度提炼,为学校办学提供方向引领。在该校,独具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几经打磨,逐渐成为学校一张闪亮的名片。
近年来,校园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立足环巢湖文化和“有巢氏”文化资源,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确立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发展观,培育脚踏实地、追求卓越、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
“我们以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有巢氏’文化传承为依托,成立了非遗文化大师工作室、环巢湖文化研究中心和巢湖民歌师生艺术团,主编、出版了有巢氏文化丛书,校企合作制作完成策划26集动画电视系列片《巢湖漫游记》,从而不断拓展校园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增强校园文化自信与文化强校的力量”。校党委委员、宣传(统战)部长魏华说,在丰富校园文化过程中,学校将培育与高职院校相适应的校园精神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坚持校企文化融合,全力推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强校史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挖掘、整理校史资料,在合肥汇心湖新校区建设校史馆和职业教育博览馆,并通过开展诸如“文明宿舍”“校园之星”“优秀班集体”“感动校园人物”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生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激励师生干事、创业的价值追求。
坚持以“文化兴校,工匠为荣”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坚持“121”质量管理模式,深化“七位一体”的教育教学改革,高标准建设校企共用实训基地“校中厂”“厂中校”,形成现代学徒制的办学特色;学校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达成联合办学的合作方式,采用“双主体”办学模式进行教学……此外还有“四融入,三递进,学训交互”培养模式、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打造出一张以“工匠精神”为内容的思想文化,以“业工术巧”为内容的技术文化,以“敬业恪职”为内容的行为文化,以“尽责协作”为内容的管理文化在内的“勤奋,务实,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名片。
在此基础上,凝练出“崇德,重技,求实,创新”的校训和“以人为本,尚德重技,质量兴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等具有大合肥视野和校本特色的精神文化。形成了“蚂蚁计划”、“五月的鲜花”大合唱、“雷锋月”志愿服务、科技活动周、校园读书节、暑期基层行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环巢湖区域文化传承成效显著,校企合作匠心文化深入人心,校园文化氛围浓厚,社会影响显著增强。
解码之智慧校园
线上融合智慧校园让教学更智能
校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王海介绍,一直以来,该校都很重视信息化建设,早在2016年合肥校区建设初期就提出要打造具有智慧教育特点、全国领先的智慧校园职业教育样板。为此,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组建专业团队进行智慧校园的顶层设计,近两年投入近9000万元进行智慧校园项目建设,打造泛在化校园网络系统。目前,学校“一校两区一园”均已实现智能化教学和办公。
智慧校园在线上教学得到较好的展示。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学校严格按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延期开学通知,于2月10日开展线上教学,此后分批次有序推出线上课程,除少数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外,本学期应开的课程基本都通过线上教学方式完成既定教学任务。实现了“离校不离岗,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目标。
要求二级学院要有属于自己的线上教学专家。目前,由范家茂等10位优秀教师组成学校线上教学专家团队。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推动学校在线课程的应用与推广,促进学生开展自主性、实践性、探索性学习,引导教师教学方式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学校将持续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将深入推进“三教”改革,努力打造职业教育“金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合肥市打造“五高地一示范”提供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结束语
“十三五”期间,该校师生紧紧围绕“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目标,戮力同心,奋力进取,学校各项事业得到了高速、优质的发展,学校先后获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被评为“省文明校园”。学校班子连续四年在市管领导班子及市管干部综合考核中获“好”等次。“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十三五”目标已经实现。
去年学校成功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确定了学校“十四五”期间新的发展目标——建设“省内标杆,国内一流”的高水平职业本科院校。围绕这一目标,学校将稳步实施“双百工程”,扎实推进职业教育本科,统筹部署“双高”申报等工程。
□本版稿件特别鸣谢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