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终于出梅了。告别7月的梅雨,无为市教育系统党员教师们暗暗松了一口气:不下雨,水位不涨,家园就多了一份安全。
入汛以来,无为市连降暴雨,内河水位不断攀升,再加上巢湖泄洪,多个乡(镇)汛情告急。关键时刻,党的一声呼唤,全市共产党员闻声而动,挺身而出。其中,教育系统更是组建了教育工委党员先锋队、党员教师突击队等多支防汛抗洪小队,他们积极投入到防汛中去,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往哪里去。昔日的校园变身安置点,成了受灾群众安心的避风港。汛情面前,无为教育人用行动践行别样的“师表楷模”。
教育工委党员先锋队
紧急转移群众五小时
“马上向新安村派出党员先锋队,帮助转移安置好群众。”7月19日下午5点,无为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魏宝中向市教育局党员教育管理中心发出集结指令。15分钟后,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党员先锋队迅速组建成了一支12人小分队,直奔蜀山镇新安村。
汛期以来,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第一时间组建党员先锋队,随时待命投入抗洪抢险工作。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安排负责人排班带队,带领机关人员和党员教师到“双联系村”蜀山镇新安村和昆山镇莲花村、田蒲村轮番值守,参与当地抗洪抢险工作。7月19日下午,连日阴雨,蜀山镇新安村新安小圩告急,圩内渡口和李拐两个自然村上百名村民需要紧急转移安置。已连续三天值守在联系村的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邹宇第一时间向魏宝中汇报了联系村防汛形势,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集结。
18时35分,这支由市教育局机关人员和城区青年教师代表组成的党员先锋队带着防汛工具和雨具,顾不上吃饭,乘车绕道辗转赶到蜀山镇新安村村部。在大院走廊里,已坐着十余位神色疲倦的老人,他们都是刚刚从新安小圩内撤离的群众。
19时20分,邹宇带着机关人员从圩区赶回村部。他们脸色憔悴,胶靴和裤腿上全是泥土。新安小圩还是没保住。他们和镇、村干部、群众已经在一线战斗了五个小时,尽最大努力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请大家立即赶到新安小学,腾出教室,安置群众”。邹宇简单介绍了下午圩区情况后,就要求党员先锋队队员赶赴村部两千米外的新安小学。
19时55分,新安小学,沉重的夜幕下,安静的校园内只能听到队员们匆忙的脚步声。校长高士华接到电话后,从圩堤上匆匆赶到学校,他晚饭也没吃,自己家里还进了三四十厘米的水。他说:“家里受灾是小事,学校安置点是大事,不能再让群众受委屈,一定会做好安置工作。”随后,该校两位教师也打着手电筒赶到学校。几间教室灯打开后,校园里渐渐有了生气。队员们立即投入工作,搬桌椅、清理打扫、接通水源、铺设临时床铺……很快,三间临时安置点搭建起来了。
20时40分左右,用车辆从村部陆续将群众接到新安小学。部分转移群众得到消息后,自己从其他地方来到安置点。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大家小心翼翼搀扶上下车、进出教室,对一时心绪不平的群众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并协助村干部一一分发食物。
“乡亲们,请你们安心住在这里,学校会协助政府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从现在开始,这里就是你们的家。”面对神情焦虑的村民们,邹宇代表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深情地说。一位老人向他竖起了大拇指:“我们受灾了,心里难过,没想到你们这么晚了还大老远从城里赶下来,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心里现在好过多了,感谢你们。”
22时20分,夜已深,安置点终于安静下来了。队员们和安置群众依依道别。回到无城时已是深夜,此时大家才简单吃了晚饭,心心念念的还是受灾安置群众。
据悉,目前新安小学内已有47名安置群众,四间教室作为安置点,后期还将陆续接受转移群众。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已安排负责人带队,每天继续轮番值守在联系村和安置点,协助做好当地防汛和安置工作。
党员教师突击队
湖塘圩上树起一面旗帜
“严桥镇湖塘圩汛情吃紧,请你们立即赶往学校集合,前往严桥镇参加抗洪防汛工作,有没有困难?”“没有,马上到。”7月25日上午10时,一阵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芜湖电缆工业学校几位党员教师分别接到校党总支传达的紧急通知。20分钟后,三位党员教师坐上了开往严桥镇的校车。
无为市严桥镇农场村是该校“双联系”点,汛情初期,校党总支已派两批党员教师及时前往该村参加了抗洪防汛任务。这次巢湖开闸泄洪,永安河水位上涨迅猛,严桥镇万亩大圩湖塘圩面临严峻考验。根据上级组织部门安排,学校被临时抽调到湖塘圩参加抗洪抢险工作。
汛情就是命令,湖塘就是战场。校党总支接到严桥镇党委通知后,立即组织第三批党员教师抗洪抢险突击队,火速奔赴湖塘圩抗洪战场。
突击队队员们一下车,来不及卸下匆匆收拾的行李,立即前往镇指挥部安排的湖塘圩福泉村驻守点,按照“1+1+1+ n”(市,镇,村,民)四级人员要求组成队伍进行紧急巡堤查险。
当晚,按镇指挥部通知,为防暴雨来临,要求突击队队员们连夜给福泉村低堤段新筑的围堰蒙一层防水雨布。是夜,湖塘圩大堤紧张而有序,各路段分工人员在做着暴雨来临前的各项准备。该校突击队队员们到指定路段,按标准蒙披雨布并铲土压实。由于该堤段没有路灯,队员们只能借着手电的光亮,不顾蚊虫叮咬,用了一个多小时,顺利完成安排的任务。第二天下午,外面下着倾盆大雨,一段新筑的围堰急需蒙披雨布,队员们主动请缨和当地村民一道冒雨展开作业。期间,身处围堰外侧队员的雨靴常常深陷淤泥,挪步困难,并时有滑落河中的危险。但队员们已经顾不上这些,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每个人都铆足全力,身上汗水伴着泥浆。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奋斗,终于蒙披完成。疲惫的他们回头看着一道刚铺好的近500米的围堰在风雨中岿然傲立,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此时,镇政府的宣镇长和镇党委的花书记正好巡堤路过,看着队员们满身泥水,汗湿衣背,感激地和队员们一一握手,连声称赞:“你们辛苦了,电缆学校党员教师到哪都是一面旗帜,到哪都是师表楷模。”当晚,市政协王主席巡堤时特意慰问了队员们,让队员们备受鼓舞。
除了临时紧急任务,队员们平时工作就是巡堤查险。巡堤查险,表面看是个轻松活,实则是个技术活,更是个辛苦活。突击队队员负责巡查的堤段距两端的交接处长约三千米,每两小时巡堤一次,实行24小时不间断“跑牌”制度。巡堤时,几人一字排开,认真看,仔细听,有时还要脚踩手淘。每次巡堤回来,队员们都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尤其是夜晚,除了蚊叮虫咬,有时还会遇上一种小型剧毒土公蛇,更让队员们绷紧神经。但说到这些苦累和惊吓,队员们都付之一笑,甚至还当作谈资:“我今天学会了巡堤”“这次我终于成功减肥了”“不出来还真不知湖塘圩原来这么美”……
巡堤的空当,队员们不忘和当地的群众唠唠家常,询问村民家里是否受灾、孩子的读书情况等。当得知有几位村民的孩子今年参加了中考、高考,队员们又犯了“职业病”,热心地为他们的孩子填报学校志愿作参谋。他们真诚的指导态度、精熟的专业水平感染了在场每一个村民。一个村民主动要求孩子填报该校中职对口升学专业,他的理由很简单:“这么好的一群老师,一定会教出有出息的学生。”
防汛期间,突击队队员们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巡同守,关键时候与他们在一起。他们让党旗在永安河湖塘圩大堤上高高飘扬,让美丽的湖塘圩在党的领导下不减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从一校之长到安置点里的“大管家”
累了席地而坐喘口气,饿了啃几口方便面,困了倒哪里都能睡会;嗓子喊哑了、鞋子跑坏了……从7月6日接到镇防汛抗洪指挥所命令以来,这一幕便是无为市刘渡镇刘渡中心学校校长张俊防汛状态的写照。
7月以来,持续的暴雨,让无为市遭遇了数十年来最为严重的洪涝灾害,位于长江北岸的刘渡镇更是重灾区之一,防汛抗洪救灾任务异常艰巨。面对严峻的雨情、汛情、水情、灾情,刘渡学区迅速行动,在市教育局和刘渡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张俊及时部署,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师生生命和校产安全,截至7月30日,该学区内中小学没有发生一起因暴雨洪水引发的安全事故,防汛抗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此同时,教职工积极主动参加镇政府组织的抗洪救灾工作。
7月6日,张俊接到镇防汛抗洪指挥所命令——到位于长江最前沿的青山连圩防汛。汛情就是命令,张俊没有一丝犹豫,立即赶到指挥所,日夜值守、巡堤。这一住就是一周多,晒黑了皮肤,磨破了衣裳,身上到处是虫子叮咬的痕迹。
针对雨情、汛情、灾情变化,张俊及时召开学区有关人员参加的会议,宣传、发动党员教师组成了党员教师防汛抢险志愿服务队。在他的感召下,很多青年教师自发投身到抗洪抢险一线,为后期的抗洪抢险提供了有力的人员保障。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运送防汛物资,疏散安置群众,搭建临时帐篷。
“那些天,真的是哪里有需要,哪里有险情,张校长就出现在哪里”。采访时,该校不少教师志愿者表示,防汛期间,经常看到张俊校长累了就席地而坐喘口气、饿了就啃几口方便面,“有时候困了,倒下就能睡着”。
随着雨势增强,7月12日,江水、河水迅猛上涨,刘渡镇内圩堤全线告急,长江外户官洲圩部分堤段出现险情,如果不及时转移隐患区域内的群众和财产,后果将不堪设想。官洲圩有中心学校本部几十万教学设备,有众多群众。张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请缨到汛情严重的官洲圩,并迅速启动学校紧急情况应急预案,组织转移教学仪器和图书,和教师志愿者一起配合政府劝说群众转移。“嗓子就是那几天喊哑的,脚上的鞋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穿破掉了”。一头扎进防汛工作的张俊完全没想到自己。
截至7月16日下午4时,该学区内中心小学、花园小学陆续迎来一百二十余名转移群众。安置点忙碌起来,教室被腾了出来,校园里的照明灯接通了,烧开的水冒着热气,浓浓深情和爱意溢满了校园,打上宣传标语“洪水无情,人间有爱,这里就是你们温暖的家”的电子屏温暖了安置点的每一位群众。为改善安置群众生活条件,张俊主动协调镇卫生院,每天对安置点进行巡诊、防疫消毒;协调镇派出所、安排学校安保人员做好安全保卫。校园内设有医疗点、警民联系点,为群众提供医疗等安全保障,有序发放救灾物资。重点解决受灾群众的生活问题,确保有饭吃、有衣穿,让群众住得舒适、住得舒心、吃得放心。在避险转移的群众当中有90岁的老人,也有年幼的孩童,还有瘫痪在床的病人。学校克服一切困难,一一做了妥善的安排。
7月20日晚上9时许,暴雨倾盆,灾情紧急,中心小学校园内不到一个小时就积水达二十余厘米,一楼住着近50名年老体弱的群众需立即转移。为了灾民的安全,张俊紧急调动安置点工作人员和他们一道肩扛、手搬群众生活物品、搀扶着年老体弱的。经过一个多小时紧张而有序的“战斗”,一楼群众全部安全转移。
面对汛情、灾情,张俊始终站在防汛救灾最前线,充分发挥了顶梁柱作用,在防汛救灾一线当先锋、作表率,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党旗下铮铮誓言,树立了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程榕娟,通讯员钱之俊、刘文玉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