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有群脱贫攻坚代言人
07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82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07月24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821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肥东县有群脱贫攻坚代言人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0-07-24 10:17:38

  青春助力脱贫攻坚,我为家乡农产品代言。日前,由团肥东县委、肥东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举办的“青春助力脱贫攻坚——家乡农产品代言人选拔赛”落幕,21名来自各乡(镇)、开发(园)区的青年代言人上阵,为家乡的25种品质安全、物美价廉的特色农产品实力打call,不仅带动农产品销售量上涨,还集中展示了肥东县在脱贫攻坚战中的青年力量。
  据团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紧要、最关键的时候,所有新时代青年都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亲历者、见证者、参与者,此次活动用独特的视角向社会各界展示了新时代青年在这场硬仗中的不凡风采,扩大了新时代青年的号召力和本地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为全县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群脱贫攻坚代言人,聆听他们的青春扶贫故事。

》》》脱贫带头人

王霞:将更多“土味”端上餐桌

  早年外出务工,从洗碗工做起,一步步做到奶茶店店长。正当生活有点起色的时候,父亲病倒了,身为长女的她毅然回到家中,接手父亲的工厂,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肥东县霞姐农产品销售部,开始了自己电子商务事业。她,就是王霞,肥东县电子商务扶贫路上的“铿锵玫瑰”。
  接手之初,如何破局是王霞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外闯荡多年的王霞决定结合农村淘宝下沉乡镇项目,转变传统销售模式,由线下销售转为线上销售。然而,由于商品种类少、产量低、销售途径窄,刚开始,王霞的淘宝店经营得并不顺利,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她对接了许井社区的电子商务服务网点,成为了许井社区的扶贫合伙人,跟随扶贫专干下村走访。
  在走访的过程中,王霞发现很多贫困户手中有很多农产品,但是苦于没有销路,她心想:“为什么不能通过我的淘宝平台去销售这些农户囤积的农产品,从何实现互利共赢呢?”自此,她开始定时收集农户大户的土鸡蛋、菜籽油、花生油等农产品,严把货品的质量关,努力拓宽销售渠道。慢慢的,她的销售部商品越来越丰富,名气也越来越大。肥东县霞姐农产品成了一家线下、线上销售当地农特产品的一体店。
  眼看事业走上了正轨,脑瓜子活络的王霞又“折腾”起来——去县里的电子商务中心学习,紧跟大环境的发展,开通了抖音、拼多多和淘宝的线上直播。她说:“直播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商机,也带了来很多的压力,怎样做好直播获得粉丝,如何让自己的平台走得更广更远,将更多‘土味’产品端上餐桌,是我接下来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完伟伟:科技让乡民腰包鼓起来

  完伟伟,200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现任肥东县永江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党支部书记、省党代会代表。
  2007年大学毕业后的完伟伟选择回乡创业,通过一系列的市场调研走访,他选择加入水稻种植与大米加工行业。一开始的创业之路并不顺利,产值遭遇“瓶颈”无法突破。正值完伟伟一筹莫展之际,团县委伸出援手,协调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在政策、资金和项目等方面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困难得到解决后,完伟伟不断完善自动化生产线,更新产品包装、重新进行市场定位、注册产品商标,并建立了两万亩市级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目前,他的公司主要从事大米加工销售、粮食烘干、承担中央粮食储备、承担县应急大米储备、承担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石塘镇片区项目。在完伟伟的带领下,公司先后获中国绿色产品A级认证、省民族企业、合肥市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王伟伟以创建优质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周围群众科技致富为契机,大力开展种植技术普及、惠农政策宣传活动,每年组织农技专家为社员讲课不少两次,被共青团中央、农业部共同授予第九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
  在服务青年社员创业致富的同时,完伟伟带领青年社员以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为主要载体回馈社会,树立了“永江青年”的良好形象。2012年开始至今,先后向社会各界捐赠十多万元帮助困难群体;2018年对马集社区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2019年承担了马集社区资产收益扶贫项目,每年向马集社区分红4.2万元;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向石塘镇政府捐赠优质大米2000千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返乡创业青年

粱煜:从名校高材生到养殖专业户

 

  2013年,复旦大学毕业的梁煜入职了一家待遇优越的IT公司,但在经历了半年多朝九晚五、舒适体面的都市白领生活后,梁煜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决定:放弃上海市高薪工作,回到农村搞养殖。
  幸运的是粱煜的家人都十分支持他的决定,有了家人的鼓励,梁煜顺利地创办了安徽润康庄园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农场品牌,并在肥东县元疃镇承包了四百余亩土地,专心经营起了他的养鸡事业。他从周边农村收购两千多只土鸡散养。在克服了经验和技术上的难题后,梁煜的皖园农场逐渐走上正轨,土鸡日产蛋六百多枚。
  农场步入正轨后,梁煜又开始采用互联网来实现“生态农产品网络营销”。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梁煜让顾客们充分了解他培育土鸡蛋经历,采用写日记、拍图片等方式,将培育土鸡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积累人气,打造自己的“网络社区”。2014年下半年开始,梁煜的皖园农场进入良性发展阶段,客户基数和营业额都稳步提升。2019年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网销皖园农场牌土鸡、土鸡蛋等农产品超过100万元,带动三户村民养殖土鸡年收入累计23万元,帮扶20户农户销售土猪、山羊、龙虾等累计超过40万元。
  随着生意日渐红火,梁煜开始帮助合作社周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先后流转了杨祠社区贫困群众三十余亩土地,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脱贫致富。提到家门口这个给自己带来稳定收益的合作社,该社区贫困户杨清华打开了话匣子。“他们知道我是贫困户,种地收入低,流转土地时优先考虑了我,现在我家一年的土地流转费就有1.226万元,我足不出户在家当老板呢。”杨大爷乐呵呵地说。


刘金华:小龙虾里的大机遇

 

  炎炎夏日,一望无际的稻田里,小龙虾自由成长,田埂上的农夫洋溢着笑脸,这幅生态景象,描绘出了肥东县马湖乡脱贫致富的生动画卷。
  刘金华是当地的龙虾养殖户之一。由于母亲患有腰间盘突出等慢性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2014年,刘金华家被列为贫困户,经过民生工程、医疗救助等一系列的政策帮扶后,刘金华家于2015年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为了巩固脱贫成果,2016年,在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的帮助下,刘金华获得三百余亩流转土地的使用权,种植粮食作物,年收入达3.8万元以上。隔年又增加承包土地三百四十多亩,稻虾养殖基地也从30亩增加至200多亩。2018年3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报名开始,为了增加经济效益、提高职业技能,村里积极帮助刘金华申请、报名。通过15天专业、正规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刘金华学习到了更专业的养殖知识与技术。
  现如今,刘金华不仅扩大了稻田养虾规模,而且带动二十余户农户参与流转土地,促进其他贫困人口增收。他在选择务工人员时优先考虑贫困人口,为贫困人口就近务工提供场所和条件,并支付劳务费用和土地流转租金,增加了村里贫困户的年平均收入,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我脱贫了,也想通过自己帮助其他人脱贫,一起过上好日子”。刘金华说,即使帮不了多大忙,与大家经常交流,说说心里话,把大伙的志气先扶起来,脱贫致富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90后扶贫干部

音飞虎:贫困户家的情况门清

 

  “20岁的年轻人没经验,来这里能做什么?”当村里人得知大学刚毕业的音飞虎选择回乡驻村扶贫时,都不看好他,认为他年轻、经验不足,难以胜任这份工作。但音飞虎用实际行动打消了乡亲们的顾虑。
  音飞虎,肥东县白龙镇洪桥村人,他对家乡始终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学校毕业后,他放弃热闹繁华的城市,选择回乡驻村扶贫。为了尽快熟悉村里贫困户的情况,他用了两个多星期的时间,把村所有贫困户都走访一遍,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鼓励他们紧抓契机,谋求自身发展。经过前期的入户调查,更新完善贫困户“一户一档”资料。他工作的积极性和执行力得到了镇扶贫办公室领导的高度认可,也让原本不看好他的村民们刮目相看。
  近些年来,音飞虎吃住在村里,与贫困户和村民打成一片,在洪桥村中树立了良好的干部形象。作为驻村干部,他把贫困户当成自己的亲朋好友,除了谈工作外,还经常跟他们聊家常。哪家有困难病号、哪家有困难学生、哪家有困难老人、哪家生活极度困难等问题他都做到心中有数,成为了扶贫数据的“活字典”。同时,他主动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在工作上,加班加点是常态,白天接待贫困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参加大大小小的会议、进村入户走访贫困户;晚上填写各类工作需要的报表、更新和修改扶贫信息平台数据、研读各类文件和数据分析、写材料、写总结,这就是他日常工作的写照。
  音飞虎一步一个脚印,将脱贫攻坚工作刻在“奋斗”二字上,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实际行动诠释担当,用责任诠释人生价值,谱写一曲90后扶贫干部的青春赞歌。


陈楠:甘当扶贫花的代言人

  盛夏时节,微风拂面,花开正好。走进肥东县马湖乡创业社区扶贫产业园,色彩缤纷的扶郎花映入眼帘,令人目不暇接。鲜花大棚里,花香四溢,人气兴旺。这对陈楠而言,是几个月前不敢想象的画面。
  2019年10月,刚刚大学毕业的陈楠经过省委组织部选调生选拔考核,成为了选调生,担任该社区党总支书记助理。刚到达创业社区,陈楠便被进村路旁的鲜花大棚吸引住了,忙不迭询问这些鲜花的故事。
  该社区位于马湖乡西北处,2014年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2016年整村出列。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该社区通过招商引资模式将土地租赁给鲜花种植专业户徐海东,用于种植扶郎花。自发展鲜花产业以来,大大解决了社区内的贫困户用工需求,增加了贫困户的就业收入。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鲜花市场关闭,原先的销售渠道受到了影响,尚未完全恢复。
  原先生命力旺盛的扶郎花无人购买,只能衰败在园里,陈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解决花农的燃眉之急,保障群众利益,陈楠主动当起了鲜花代言人,多方联系,寻求帮助。最终,联系到了民政部门,帮助产业园构建起了稳定的销售链条,发往周边地区的花店,满足人们走亲访友、婚礼庆典等不同的市场需求。
  在陈楠看来,一朵朵扶郎花宛如太阳一般,照亮了创业社区的脱贫之路。她也希望自己能像太阳一般发光发热,以青春作笔绘制创业社区的美好新画卷。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程榕娟、通讯员陶婷婷、实习生方楠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