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宿州学院:资助育人情暖校园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通讯员周莹 本报记者谢婷婷 发布日期:2020-07-22 10:44:55 |
“说实在的,我真的舍不得离开母校。在我孤立无援的时候,感受到学校资助的温暖。如果没有学校的资助,我很难撑下来”是宿州学院2016级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李德保在毕业答辩时感言。四年来,党和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爱和扶持犹如光和热,温暖、激励着他。李德保是个孤儿,刚入学时,他所带的费用仅够半学期的生活费。辅导员了解情况后,主动为他办理了校内助学金、学费减免、勤工助学等。毕业前,辅导员为他牵线搭桥,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如今,他通过校园招聘找到了心仪的工作。李德保只是宿州学院资助育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校通过资助育人系列举措,助力学生自立自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精准施策 确保应助尽助 为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励志成长、成才,宿州学院多年来全方位、多渠道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积极探索国家资助政策与校内资助政策分项实施、齐头并进,不断创新校内资助途径和方式。校领导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召开资助工作座谈会,让大家集思广益,将国家资助政策与校内资助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校内资助途径和方式,体现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爱和支持,确保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
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走访慰问
校内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学生岗位锻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召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座谈会,给予更多温暖和关爱
2019年8月2日,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2016级学生张琼丽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宿州市最年轻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当天,这袋“生命的种子”帮助江苏省一名12岁血液病患者重燃生命的希望。“我希望受助者在移植手术后能够健康长大,将来像我一样享受美好的大学生活。”张琼丽说。
2019年12月16日下午,文学与传媒学院召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事迹表彰会,表彰的主角是做好事不留名的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张会。
学习、表彰做好事不留名的新时代好青年张会
完善体系 让资助贴心更暖心 2019年7月29日,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陈希原等一行专程到宿州学院调研学生资助工作。在听取汇报、交流后,陈希原充分肯定了该校在学生资助工作方面的扎实工作、主要做法及育人成效,并勉励大家要一如既往地做好学生资助工作:一要建立健全学生资助系统,主动加强和各相关部门的联系,加强各部门数据共享;二要做好困难认定工作,做到精准认定;三要加强诚信教育,做好资助育人工作,引导学生回报社会。他指出,高校要重视资助育人工作,国家和全社会对高校的投入最大、资助政策最多、开展资助育人的条件最成熟,最应该而且最有条件做好资助育人工作。同时,陈希原结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改革,对政策落实、资助育人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希望高校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在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征程上,把新时代学生资助工作推向新的高峰。
点评 坚守资助育人初心 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宿州学院党委副书记 蔡之让 宿州学院在严格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夯实校内资助体系,近三年从事业收入中提取分别为5.92%、7.46%、7.21%的经费用于校内资助,以校内优秀学生奖学金、校内助学金、勤工助学岗位、临时困难补助等形式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切实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通过不断努力,实现了在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全面保障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