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展示
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脱贫攻坚,事关社会公平。一直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蚌埠市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加强学生资助规范管理,全面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积极促进学生资助工作取得新成就,努力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总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说:“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起码学会一项有用的技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抓好教育扶贫是为更多贫困家庭点燃希望之光。
2007年国家实施新资助政策体系以来,蚌埠市发放各级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金6.9亿元,累计受益学生74万人。目前,蚌埠市已构建起“政府主导,学校实施,社会参与”的全社会助学格局,形成了以“奖,贷,助,补,减”为主要内容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
锚定航标 打造资助队伍“航向灯”
为更好整合资源、统筹资助管理,打造一支过硬的资助队伍。蚌埠市出台了多个系列资助队伍建设政策,如《蚌埠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学生资助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的通知》。同时,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定期、不定期开展资助人员业务培训,打造“全员覆盖,全程受助,全面受益”的资助网络。近两年来,该培训平均每年举办三期至四期,每期参与的资助管理员五十余人。
“这种‘量体裁衣’的培训方式,既满足了一线资助工作者的新期待,也更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的新需要。这让大家的培训需求得到了及时、准确的回应,体现了培训工作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怀远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王洪计参加完业务培训后,感慨道。
蚌埠商贸学校的崔怀林也深有同感,“业务培训活动让我收获很多,不仅可以掌握学生资助工作的最新文件和工作要求,也可以理清我的工作思路。在具体工作中,对于资助政策的落地执行有促进作用,我能确保基层学校在落实资助政策时不走样”。
在蚌埠市学生资助中心带领下,全市学生资助队伍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在教育系统中的实践与发展,实施“双及时”工程,形成“四精”工作模式。规范资金管理拨付程序和资助学生档案管理,建立资助评审监督制度三项措施,达到学生资助工作“零投诉”。2018年,蚌埠市学生资助工作在全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取得92.08分,位居全省第一名。
紧盯政策 随时变化资助“信号灯”
蚌埠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紧盯国家资助政策导向,风动随行,及时做好面向困难家庭的支援准备。“孩子情况比较特殊,幼儿园的资助中心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给我们申请了每学期600元的补助。”蚌山幼儿园幼儿小云(化名)的监护人说,“政策来得太及时了,现在小云的生活费问题顺利解决,真的太感谢了。”
2012年,蚌埠市首次把“困难家庭学前儿童入园教育资助”纳入市级民生工程,并出台《蚌埠市学前教育资助实施办法》。自政策实施以来,全市累计发放资金2625.77万元,受益幼儿2.4877万人。另外,在园幼儿数也由2012年的9.7524万人增加到现在的13.9616万人,净增4.2092万人。
职业教育是教育扶贫的重要手段,自2016年秋季开始,蚌埠市实施城市户籍学生免学费政策。截至今年春季,累计拨付资金2315万元,其中省属学校资金1244万元,资金由蚌埠市财政局承担,属于全省首例。此外,2019年取消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第三方证明,简化了助学金申请办理程序,同时增加了中职国家奖学金,为中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送去实实在在的温暖。
“安心读书,国家会为你保驾护航”是蚌埠市第二中学学生资助中心负责人肖老师对小瑞(化名)说的话。小瑞住在离市区四十多千米的大新镇张圩村,父亲因患有急性幼粒细胞白血病至今已有八年无法工作,弟弟也在读书,全家只能依靠母亲一个人。在收到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和500元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学生资助专项资金时,小瑞哽咽着说,“由于疫情,妈妈工作的厂子停工了,家里正常生活都成问题,更不用说我的生活费了,这2000元来得太及时了。尤其是国家助学金还比往年提前一个月发,谢谢中心的老师们,谢谢学校”。
立体宣传 资助事业置身“聚光灯”
“爱心老人杜明启连续多年用自己每月2000元退休工资救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目前已成功资助10人。”“不愿透露姓名的爱心商人‘凡先生’,每年资助10名幼儿,并正筹划与朋友们成立爱心捐助协会,传递爱心接力棒。”……此类感人事迹时有发生,这得益于蚌埠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举办的多种立体式宣传活动,让大家的目光在教育扶贫工作上逐渐聚集,为学生们的成长创造出了一个向上的好环境。
谈起寒门学子求学之难,刘文学感触颇深,“我是最早享受国家资助的学生之一,现在是省第一轻工业学校在编教师。2005年初夏,我中考仅考了374分,只能读个中职,当时家里条件很差,本来打算放弃读书了。多亏了中职国家助学金和蚌埠市职业教育中心的老师们,让我可以继续上学……”
为使教育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紧密织牢宣传网,组织开展资助政策“两节课”、诚信教育主题月、“百千万”走访、资助政策乡村行、诚信进校园等特色活动,全方位展示资助工作成效,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同时,通过蚌埠教育微信平台、教育网站平台、《政风行风热线》热线直播等多个平台做好宣传,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民众对资助政策的知晓度。
汇聚力量 点亮资助工作“榜样灯”
近年来,随着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的全面落实,该市涌现出了一批获教育部、省级、市级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如市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被省教育厅评为“推荐学习单位”;第二中学获“全省精准资助典型案例”称号;蚌埠科技工程学校陈坚获全国第五届“助学·筑梦·铸人”优秀奖;市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吕松等五人被评为全省学生资助工作“优秀个人案例典型”等。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肯定,我会继续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吕松一直秉承着“把好资助第一关,做好资助第一步”的理念,严格核实信息,按照政策执行。对于国家助学金的发放,确保一生一卡,专卡专用,做到发放过程有痕迹、有记录。七年来,他为市本级受助学生申请新办、补办银行卡四千多张,审核申请材料两万余份,并做到连续七年工作无差错。
类似吕松这样在教育扶贫里扎根的例子还有很多,其中,坚守在蚌埠科技工程学校13年的杨劲松就是一个典型。在他看来,从事学生资助是一份“做人”的工作,除了应该具有良好的口才、文字处理、计算机水平等工作能力,更应该具备爱心和责任心,多换位思考,保护好学生隐私,维护好学生自尊心。工作以来,杨劲松始终坚持着“一个对象不能少”“一个项目不能少”“一分钱不能少”的原则,帮助过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超3000人。
以先锋为标杆,以榜样为灯塔。享受国家资助、经过不断拼搏后成人、成才的学生比比皆是。代表中国远赴巴黎参加世界美发化妆比赛的乔恩雪、受邀作为致敬学生代表参与中央电视台节目录制的刘天赐、获第二届“华唐杯”客户信息服务技能大赛金奖的金家鹏和韩秋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温暖又明亮,就像灯塔一样,指引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断向上、向前行。
“虽然学生资助工作很繁琐、很辛苦。但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们,看着他们有所成就,毕业后能立足于社会,我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也明白自己这项工作的意义和责任之重大。没想过得不得奖的事情,能做一名党和国家资助政策的执行者,我很荣幸,也很骄傲。”杨劲松说。
“行者方致远,奋斗路正长”。蚌埠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继续紧紧围绕“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目标,继续夯实资助队伍建设、完善资助政策制定、拓宽资助宣传方式,撸起袖子加油干,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
蚌埠三中学生资助诚信教育活动
市资助中心到蚌埠汽车工程学校督查学生资助工作
市教育局、中国人民银行蚌埠市中心支行开展2018年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月活动
市教育局局长沈亮慰问贫困学生
◎点评
蚌埠市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坚持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不动摇,实现了助学、筑梦、铸人目标。
“静水深流,普惠民生”。近年来,蚌埠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实践与发展,探索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四精”工作模式和“四双”资助工程。在资助对象上,细化研究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完善认定机制。在资助标准上,根据学生家庭贫困程度实施分档资助。在资金发放时间上,改进发放机制,以最便捷的方式把钱发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手中。在执行力上,进一步加强市、县和学校资助管理人员培训,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在资助宣传上,形成了资助政策家喻户晓、资助队伍人人理解、资助成效人人有感、资助工作人人参与的良好格局。
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寄托了党和国家对经济困难群体的关切,也承载了众多贫困家庭和孩子的梦想。今后,蚌埠市将进一步强化学生资助工作的使命和责任担当,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努力提高新时代学生资助工作水平,为助力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蚌埠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王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