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马大堤上的青春集结 安置点传来笑声
05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819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07月17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819期  下一期
安置点传来笑声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特约记者方迪 本报记者韦玉柏 发布日期:2020-07-17 10:59:17

  本报讯  “先到外边乘乘凉,和大伙聊聊天,一会再冲个澡……”7月14日晚,在安庆市迎江区华中路第三小学汛期集中安置点,68岁的新洲乡康宁村五星组村民昂圣林刚吃过晚餐,拎着板凳边走边说笑。
  7月11日上午11时,根据迎江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安排,昂圣林等44个受灾群众被首批转移安置到华中路第三小学。“他们一开始不愿下车,闹情绪说要回家。现在好了,还帮我们安抚其他群众。”华中路第三小学校长方斌告诉记者。
  接到把学校作为安置点的指令,是10日晚11时。时间紧急,方斌带领一班人迅速赶到学校,一直忙到凌晨。“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将我校作为安置点,那是信任和考验,必当全力以赴”。方斌介绍,该校50名教职工除2人产假、1人到外地看病及1人被抽调外,全员到岗。
  截至15日上午11时,该校汛期集中安置点启用已过去五天五夜,先后有七批次共计104名群众转移至此。“这里不仅安排吃住,还发放毛毯、热水壶和洗漱用品。工作人员细心周到,还给我们点了蚊香。”新洲乡永存村居民周美命笑着说,很满意,很温暖。
  考虑到入住的多为孤寡老人、五保户和敬老院老人,还有少数未成年人,安置点除了每天提供40元标准的三餐外,还不时给大家发牛奶、水果等。“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准备什么。”说话时,五天没有回家的副校长韩卫民嗓子已经沙哑。
  考虑到转移群众数量的增多,在迎江区教育体育局协调下,安置点还安排附近学校、幼儿园教师轮流来校,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除了给老人们烧水、送饭,还负责打扫教室卫生、进行测温登记等服务,虽有些累,但很充实、很光荣。”华中路第一小学教师王晶晶说。
  针对转移群众中为数不多的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学校充分发挥团干部、少先大队辅导员和“全人社工”等青年志愿组织的作用,每天辅导他们的暑假作业,教他们画画,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讲故事给他们听,教室里、运动场上常常传出银铃般的欢笑声。“在这里有图画书看、有故事听,还有老师教唱歌和画画,一点也不觉得闷。”一年级小学生张心语高兴地说。
  安置点群众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11日以来,迎江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爱心企业、热心人士纷纷送去温暖与爱心。附近的理发店老板陈顺义务给老人们理发,与大家相谈甚欢。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