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受强降雨影响,我省沿江一带防汛救灾形势非常严峻,广大团员、青年闻“汛”而动,冲上防洪第一线,构筑起一道道抵挡洪水的“青春堤坝”,为保护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贡献青春力量,本期聚焦的几个人物就是他们的代表。
“洪水来了!请大家做好转移”“还有人么?赶快撤离”……7月7日上午,被洪水包围的南陵县新光村传来一阵阵急促的敲门声,武警南陵县中队中队长陈涛和战友们,以及村干部的呐喊声一声高于一声,却很快被水流声裹挟着冲向远方。
受长江上游来水和连续强降雨影响,芜湖市青弋江、漳河、西河、裕溪河等主要支流全部超过警戒水位,芜湖市防汛应急响应由Ⅲ级提升到Ⅱ级。当天,在持续的暴雨里,南陵县告急,三面环水的新光村破圩了。
“中队长,新光村有一千多名群众被困在村子里出不来了”。接到消息,陈涛心头一紧。防汛这些天,他最怕听到群众遇险的消息。汛情就是命令,危险就是战斗。容不得多想,陈涛立刻带上一名战士,提腿就向新光村赶去。此时,新光村唯一一条通往村外的路已经被大水淹没,洪水反灌居民家中,情况紧急,陈涛一边勘察现场水域情况,一边和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绑上安全绳涉水挨家挨户通知撤离。
“还有人在家么?洪水来了,请大家抓紧时间撤离!”大家蹚着水挨家挨户地查看着。突然,在经过村里一户人家时,传来几声微弱的呼救声。来不及多想,大家赶紧推门进去查看,原来是一名中风瘫痪的老人独自在家,卧床不起,无人看护。眼看着洪水就快要淹没到床,陈涛立刻上前查看老人的情况,发现老人手和下肢已经变形无法背抬,但如果再不转移,水位上涨淹没到床,后果不堪设想。“就地取材,做个简易担架”。陈涛看向身边人一眼后,大家立刻行动起来,不一会一副简易担架就好了,众人将老人固定好后抬出屋。
然而,由于大水过膝、地势坑洼,搬运受阻,大家搬运担架明显吃劲,陈涛由于膝盖旧伤泡水难耐,脚下松劲打滑,担架差点把他砸到水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两双手牢牢为他撑住了担架一角。就这样,大家深一脚浅一脚地顺利把瘫痪老人送上冲锋舟,直至安全送到老乡家。此时,陈涛才算松了一口气,整个人瘫坐在大堤上,“老乡安全了,我的腿伤不算啥”。
“刚才关键一刻,是谁那么及时地接住了担架?”休息片刻后,陈涛回想起刚才的惊险一幕,下意识地环顾四周。这一看,眼睛就酸了,不远处三个老熟人在冲自己招手,是前来支援的机动一中队中队长郭本超和指导员周小淳,还有船艇大队艇长刘勇。
记忆回到2016年的洪灾,十几名新干部刚到单位报到,就接到了奔赴一线抗洪的命令,在救援的过程中,本不相识的四个小伙子相遇了,他们在大堤上与中队官兵共同奋战,铲沙土、装沙袋、搬运物资、转移受灾群众……时过境迁,退去稚气的四个人从战斗员成长为指挥员,分别在自己的岗位闪闪发光。
然而,脚下的洪水一浪盖过一浪拍打着大堤,四个人来不及寒暄,在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后,又都投入到各自的防汛战斗中去了。

左数第三个系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