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知多少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816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07月08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816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二十四节气知多少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韩如意 发布日期:2020-07-08 10:35:56

□韩如意
  参与学校  淮南市田家庵区第17小学
            肥东县第六中学小学部
            含山县姚庙中心学校
  学生记者  曹卓轩  黄子睿  陈建宇  吴淑涵  费雨欣等
  指导老师  杨晓卉  贾延丽  方  华  欧宗涛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儿时传唱的诗歌,“串烧”着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二十四节气。它是中国古人创造出的“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也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决议,将“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你对二十四节气了解多少?二十四节气是如何确定下来的?它们和我们的生产生活又有什么关系?采访、听讲、阅读资料,我们的学生记者变身“中华小当家”,了解精彩的二十四节气。

藏在书里的秘密
  当农耕时代走向工业时代,空调可以随意掌控着室温;当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来自五湖四海的生鲜果蔬;当二十四节气从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淡出,我们渐渐忘记了这个“中国第五大发明”到底有多牛!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七小学六(4)班杨宗祎向我们介绍道,“二十四节气,构成了一个天象、历法、气温、降雨、农事等综合体系,是古代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从事农业生产,顺应自然规律,和谐‘天人’关系的理论基础。”
  二十四节气的完整、科学记载,出自《淮南子·天文训》,这里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标准。淮南王刘安在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齐备之下,二十四节气研制成功,并收录在《淮南子·天文训》中,在汉武帝即位第三年,献给了朝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而被胡适称为“绝代奇书”的《淮南子》就诞生在杨宗祎的家乡——安徽淮南。淮南市在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内精心打造出淮南子文化园,并将二十四节气文化以碑刻雕石等形式融入到自然人文美景之中,彰显出淮南及八公山地域内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你问我答接小暑
  “你知道七月有什么节气吗?”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七小学二(2)班曹卓轩疑惑地问道,奶奶笑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为了更好的记住不同的节气,他还和爷爷一起画了不同的节气。
  关于小暑,你还知道哪些呢?肥东县第六中学小学部吴淑涵特地采访了学校的裴老师。聊到小暑这个节气,裴老师讲道:“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俗话说“热在三伏”。所以,小暑啊不算热。”那小暑又有哪些习俗呢?从裴老师的口中得知,小暑的习俗可不少!有:吃暑羊、食新、封斋、吃伏面、吃藕等。其中最有意义的当属——食新。在民间,小暑过后人们要尝新米,这就是小暑“食新”习俗。小暑时节,农民会把新收获的稻谷碾成米,然后将新米煮成香喷喷的米饭,以供奉五谷大神和祖先,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新米尝新酒。

“啃秋”送暑迎立秋
  暑去凉来,小暑之后便是大暑,大暑过后就是立秋了。摸秋、啃秋、贴秋膘、喝立秋水都是立秋的传统习俗。至于立秋节气的来历,大家知道多少呢?下面和小J姐姐一起看看含山县姚庙中心学校的学生是怎么回答的。四(1)班杨俣烨面带微笑,向我们讲述道:“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而四(2)班的梅辰语接着话题说道:“立秋还有很多常识,立秋后由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消耗也减少了,食欲增加了。这个时候可以补一补营养、调整饮食,为越冬做好准备。”
  有谁知道立秋有哪些俗语吗?“立了秋,把扇丢。”“啃下酷暑,迎接秋爽。”“立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那立秋为什么要吃西瓜呢?四(1)班乔俊辉答道:“在立秋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大家听后,一个个地张大嘴巴,做出啃西瓜的模样,似在等待立秋的到来。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它也是中国人有滋有味的烟火日子。经历着稻香谷熟,聆听着蛙鸣蝉唱,感受着叶落花黄,收获着幸福安康。“通过二十四节气的知识竞赛,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二十四节气蕴含着无穷的奇妙趣事和丰富的智慧宝藏,它是大自然的语言,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倾听。我会继续在自然的四季更替中,用心去体会并发现其中的精彩。”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七小学二(2)班黄子睿感慨道。
  (本版稿件由江炎魁、吴林、吴晓霞组稿)

含山县姚庙中心学校学生啃秋

淮南子文化园

黄子睿二十四节气家庭竞赛

吴淑涵采访裴老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