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四度”行动 将就业服务送到学生心坎里
疫情之下就业信息不畅?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有难度?如何做到不出门也能“货比三家”,挑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单位……进入毕业季以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针对毕业生关心的就业难题,迅速启动助力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加大力度、延展宽度、提升效度、体现温度等“四度”行动,将就业服务送到学生心坎里。截至6月10日,学校已就业284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7.58%,其中193名建档立卡毕业生已实现就业190人。
据该校校党委委员、校长助理、招生就就业处处长穆松介绍,为扭转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对就业工作带来的影响,切实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学校切实加大服务“力度”,在政策落地上下真功夫。“在我们学校,就业是‘一把手’工程,校长带头抓就业,疫情防控期间,多次召开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就业工作推进会,准确研判疫情防控对就业工作的影响,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明确了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的各个细节”。穆松说,在这个氛围下,学校树立了上下“一盘棋”的思想,构建校、院、系三级联动机制,形成就业工作合力,如制定并组织实施学校就业工作方案,落实“日统计,周通报,月督查”统计制度,强化就业预警监测,督促各教学院(部)、系(专业)抓好本单位就业工作;发动全校干部、教师、辅导员等宣传就业政策,推介企业用人信息,形成人人谈就业、人人参与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受疫情影响,单靠学生自己收集就业信息显然不够。学校延展就业服务的“宽度”,在畅通渠道上下功夫。穆松说,从去年底起,学校不断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充分发挥各类平台作用,千方百计帮助毕业生就业、创业。作为滁州职业教育集团平台(省级A类)首任理事长单位,学校定期与集团合作企业沟通联系,为企业和毕业生牵线搭桥。通过校企合作委员会等形式提前落实顶岗实习岗位,为企业定向推荐毕业生,有力地缓解了疫情对就业的冲击。目前,学校用人单位数据库达五千多家,通过前期的牵线搭桥,今年已经有1801名毕业生在滁州市各园区企业就业。
在做好就业帮扶的同时,学校还积极为毕业生打通创业、入伍和升学通道。依托学院省级创业学院、省级众创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创新、创业指导,遴选优秀创业项目孵化培育,促进项目对接和就地转化,提高创业成功率。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通过网上宣讲、线上培训等形式做好应征入伍政策解读和专升本培训,多措并举缓解就业压力,畅通毕业生出路。今年,报考专升本学生达714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9.51%。
胡志云,该校2017级建装1班毕业生,目前在合肥市一家知名家具店工作。在今年的求职过程中,学校的“云招聘”给其和同学们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原来,为应对疫情防控带来的不便,学校适时提升服务的“效度”,创新服务形式,将线上招聘、线上宣讲、线上推介作为工作重点,高频、高效地组织开展“云招聘”。积极引导毕业生参与教育部“24365校园联合招聘服务”活动;在全省大中专春季网络招聘会上开辟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专场;在学校就业创业网上增设“新职业”栏目。组建8个500人容量的应届毕业生QQ群,与毕业生进行开展“点对点”帮扶、“一对一”联系。
“今年,我们累计组织100余次线上招聘会,参会单位近1300家,提供岗位3.5万个,参与毕业生达1.1万人次。”穆松说,为了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核查,学校专门制定了《滁州职业技术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布点监测工作方案》,确保毕业生就业数据真实准确”。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检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为此,学校在助力毕业生就业时注重体现“温度”,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按照校领导联系学院、学院联系系(部)、系(部)联系班级的要求,就业帮扶工作具体到每一位毕业生,确保全覆盖,精准掌握毕业生的健康状况、在岗状况、求职意愿等。用好教育部、省教育厅组织的“24365就业公益课程”等教育资源,为毕业生开展“云辅导”,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提升就业、创业技能。高度重视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工作,主动走访慰问,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强化兜底保障,对建档立卡和困难学生做到帮扶“有记录,有台账,有成效”。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程榕娟、通讯员王义利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