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与梦想对话 教书与育人同行 杨建:大别山里的博士生村官 沈浩:悉心陪伴学生成长每一步 杨雨晴:战“疫”中的温情守护
06版:高校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80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0年06月10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803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杨建:大别山里的博士生村官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0-06-10 10:46:31

关键词 教育扶贫
杨建:大别山里的博士生村官

  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杨建还有一个身份是六安市裕安区西河口乡红石岩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三年来,他扎根基层,舍小家,为大家,一心一意当村官;摸村情,打基础,全心全意送温暖;抓党情,兴产业,真抓实干促发展,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全省扶贫助困类“向上向善好青年”“省优秀教师”“裕安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西河口乡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
  2017年4月,作为高校辅导员的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成为省第七批驻村帮扶干部,到大别山区担任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当起了大别山里的博士生村官。“脱贫攻坚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我暂时先去脱贫攻坚前线,任务完成再回来攻读博士学位”。他临出发前坚定地对导师说。为了大家的脱贫致富,他舍弃小家,克服困难,安抚好妻子和孩子,义无反顾地冲到了脱贫攻坚一线。
  “我是红石岩村人,村不出列,户不脱贫,我不撤兵”是他驻村后给村民的承诺。在队长带领下,他翻山越岭走遍了所有贫困户,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生产、生活情况和致贫原因,为每户量身制订帮扶计划和措施。2017年,该村实现“村出列,户脱贫”。
  驻村期间,杨建除了村里的日常工作,还结对帮扶了10户贫困户。他与群众奋战在脱贫一线,自掏腰包看望生病老人,给帮扶户购买生活用品,逢年过节看望慰问。“可别小看我们杨队长,虽然年轻,但做群众工作有方法,我们都服他。”红石岩村党支部书记金宗岗说,“杨博士不仅给我们讲政策,还帮我们算经济账,理清思路,发展产业。”
  扶贫工作队经过走访调研,与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研究决定“抓党建,兴产业,提经济,促发展”的总体思路,探索出“精准扶贫+集体经济”的扶贫思路。扶贫工作队让能人、大户、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子”,实施联帮工程。
  在扶贫工作队帮扶和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努力下,该村先后成立了茶竹专业合作社、建成竹木加工扶贫产业园一二期工程、成立村经济股份合作社。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的8000元增长到2019年的50.6万元,由贫困村一跃成为集体经济强村。三年时间,该村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获2018年省产业扶贫十大示范村、市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先锋集体;2019年获省美丽乡村标范村、“一村一品”省级示范村等荣誉。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杨建深知农村防疫力量和资源的短缺,联系驻村负责人了解疫情防控情况,驱车三百多千米赶回红石岩村,投入抗疫第一线,宣传防控知识,配合值勤人员做好摸排登记、体温测量等相关工作,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这几天,杨建和工作队正忙着开展脱贫攻坚夏季攻势,探索消费扶贫,累并充实着。驻村扶贫的三年里,杨建在红石岩村书写下自己最美丽的青春,收获了人生最宝贵的成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