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婷婷
通 讯 员 阚有林
28年来,她用脚步丈量了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昝村的角角落落,用爱心填满了无数留守儿童孤寂的心灵。她就是全国模范教师龚仁河,学生们口中的“龚妈妈”。
1992年,24岁的龚仁河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背上简单的行囊,颠簸近3个小时的车程,从宣城市区只身到百里外的昝村小学任教。一群满身灰尘的学生,随同简陋的校舍、艰苦的教学环境一同映入她的眼帘,也走进了她的内心。“留守儿童和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较多,是农村学校普遍的特点”。从那以后,龚仁河再也没有办法将目光和心思从学生们身上挪开。她决定扎下根,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填补学生们对知识和亲情的渴望。
小慧(化名),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在外务工,常年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2008年4月,“老师,我再也看不见妈妈了……”看着眼前悲痛而无助的小慧,龚仁河赶忙走上前紧紧抱住她,安慰说:“别伤心,以后就让老师做你的妈妈吧。”说到做到,她开始加倍关注小慧的学习和生活。每逢“六一”、春节,她会为小慧准备精美的书包、漂亮的连衣裙、时髦的羽绒衫等礼物。毕业联欢会上,小慧站上舞台,深情地说:“我要为龚妈妈献上一首歌。”当她噙着泪唱完《爱的奉献》后,一下子扑到龚仁河的怀里:“妈妈,我永远不会忘记您。”
执教以来,龚仁河一直坚持一个原则:不逢节假日,有再大的事不请假,将全部心血倾注给学生。结婚以来,她一直自责自己不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好女儿。女儿两岁时,胳膊摔伤了,疼得哭着喊着不让她上班。“当时我真想留下来陪她,可想到学校还有一大帮学生,一狠心把她推给了丈夫,转身就走了”。母亲临终病危,正在准备为学生迎接期末考试的龚仁河,不但没能在床前尽孝,甚至没来得及回家看老人最后一眼,留下了一生的遗憾。
这么多年来,不断有城里学校邀请她去任教,面对家中期盼的老人、丈夫和女儿,她动过心。可是转瞬想到昝村更需要自己的孩子们,她毅然选择了留下来。“我要将一生都奉献在这里,因为这里有我的梦想、我的爱、我的感动、我的人生……”荆棘与鲜花一路,坎坷同欢歌齐飞。 龚仁河,犹如夏日荷塘里一支亭亭玉立的红莲,用汗水浇灌着学生,用付出成就着学生,用美丽浸染着学生。
校长点评
行为美精神更美
□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中心小学校长 黄明水
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龚仁河在教育教学岗位上以平凡诠释伟大、以淡泊折射光辉,用自己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四有”好教师的深刻内涵。“严”和“爱”是她的教育风格,“让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是她的教育追求。28年的坚守,28年的付出,让她桃李满天下。作为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她都不落后于别人,她的行为美,她的精神更美。